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寶寶30個細節 新手爸媽知多少

盼星星盼月亮, 終於等到粉嫩可愛的小人兒健康出生。 然而, 面對只會用哭鬧表達情緒的小寶寶, 初為人父母總是不知所措。 抱也不敢抱, 喂也不會喂, 偏偏小傢伙兒又頻頻發難, 溢奶、發熱、黃疸……狀況頻出;該怎樣照顧好小寶寶, 新手爸媽們一定要做足功課。 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 照顧新生寶寶你不能不知道的細節!

准爸爸准媽媽們肯定早早就為寶寶準備小床了。 可是你們知道嗎?嬰兒床也有安全指標。 嬰兒床的欄杆要高於60釐米, 以防寶寶摔下來。 欄杆的空隙應該在2.5-6釐米之間, 間隙太小容易困住寶寶的胳膊和腿,

Advertisiment
空隙過大寶寶的小手小腳又容易滑出來, 都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小床欄杆上最好包上純棉布的床圍, 而且要勤洗常換保持清潔。

寶寶睡的床墊不要太軟, 床墊太軟會影響寶寶的脊柱發育。 也不要在床上, 尤其是寶寶的頭部周圍堆衣服和玩具, 以免堵住寶寶口鼻引起危險。

市場上有各種各樣漂亮的定型枕, 到底該選哪一個呢?其實新生寶寶根本不需要枕頭。 因為剛出生的寶寶, 脊柱平直, 平躺時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 如果枕頭墊高了, 反而容易使脖頸彎曲, 有的還會引起呼吸困難。 但為了防止吐奶, 必要時可以把寶寶上半身適當墊高一點兒。

小寶寶剛剛離開媽媽的子宮, 面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

Advertisiment
經受著各種考驗, 媽媽一定要及時給予寶寶支持和回應, 讓他(她)感到安全和舒適, 減緩焦慮不安的情緒。

儘管新生寶寶還不能做翻身或爬行等大運動, 但也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照看, 即使寶寶睡的很踏實也要時不時去看看他(她)是否一切正常。

可愛的小寶寶真是讓人親不夠, 愛不夠, 但卻不能因此總抱到懷裡哦!寶寶的骨骼生長很快, 如果長期抱著, 可能會對寶寶骨骼的正常成長不利。 而且, 應該讓寶寶要從小養成自然入睡的習慣, 吃飽後就放在小床上, 可以輕輕拍著寶寶或者輕輕哼唱, 伴隨寶寶進入夢鄉。

寶寶的衣物要選純棉的, 而且一定要勤洗勤換, 新生寶寶新陳代謝快, 容易出汗, 再加上經常大小便, 還會溢奶,

Advertisiment
如果不及時清洗不但寶寶感覺非常不舒服, 還容易導致皮膚感染。

有些老人習慣給寶寶打緊緊的“蠟燭包”, 說這樣能防止寶寶羅圈腿。 其實要想避免寶寶羅圈腿主要是要防止寶寶缺鈣, 和如何包裹寶寶沒有關係。 包裹的過緊反而限制了寶寶的自由活動和成長。

中醫講“若要小兒安, 三分饑和寒”, 新生寶貝也是如此, 寶寶並不像大人想像的那樣怕冷, 所以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多蓋得太厚, 否則寶寶出汗多一旦受涼反而更容易感冒生病。

天氣晴朗時候記得經常為寶寶進行日光浴。 曬太陽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佝僂病, 紫外線還可以殺除皮膚上的細菌, 而且還能幫助寶寶祛除黃疸, 即使是隔著玻璃曬也有效。 不過曬太陽時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眼睛哦!

Advertisiment

寶寶的一舉一動都是那麼的可愛, 當然要多拍些照片留念啦!不過給寶寶照相時千萬別用閃光燈, 新生兒的眼球還沒有發育成熟, 強烈的光束會損害他們的眼睛。

小寶寶天生會游泳你知道嗎?有條件的話應該每週讓寶寶進行游泳鍛煉, 不僅能使寶寶的心臟更加發達, 肺活量增加, 體格更健壯, 而且還能夠提高耐寒和抗病的能力。

別以為月子裡的小寶寶就只會吃喝拉撒睡, 其實他(她)還有許多你意想不到的本領呢, 比如抬頭反射、邁步反射、爬行發射、游泳等, 所以儘管小寶寶每天清醒的時間很短, 也要適量為寶寶做這些練習, 可以幫助寶寶強健體魄, 促進生長發育。

好習慣一定要從小養成,

Advertisiment
月子裡的寶寶也要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 所以新媽媽們要注意嘍, 和寶寶的交流玩耍時間要放在白天, 而晚上就是吃奶睡覺。 一旦習慣養成寶寶就會比較好帶。

每個媽媽的乳汁都是為自己的寶寶量身定制的, 是寶寶最理想的天然食物。 母乳不但營養豐富, 還擁有很多抗體及免疫物質, 能夠幫寶寶建立最初的免疫系統, 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 所以,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新媽媽們至少純母乳餵養到寶寶6個月大。

母乳餵養的新生寶寶吃奶不要定時, 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喂。 但如果你的寶寶超級能睡, 超過3小時沒有吃奶的話, 可以把他(她)喚醒吃一點奶, 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如果有人告訴你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喝水可不要感到奇怪, 因為母乳裡含有大量的水,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大小便次數正常的情況下,一般4個月內不需要喂水,當然這不表示不能喂水。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或者氣候乾燥的冬季,也可以適當地補充一點兒水分。喝配方奶粉的則應在兩次餵奶之間喂水,每次喂水量約為每頓奶量的一半。

確認寶寶是否餵養得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根據睡眠情況及每天大小便次數和量,定期記錄寶寶的體重身長增長資料,如果寶寶滿月時體重增長超過600g,就在正常的範圍。

新媽媽最怕自己的奶水不足,可寶寶偏偏不給力,出生兩天不但沒增重還輕了幾兩。難道寶寶真的沒吃飽,還是餵養方式有問題?其實這是生理性體重下降,主要是由於寶寶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天裡睡得多吃得少,再加上呼吸、出汗、大小便造成的水分喪失以及胎便排出等原因造成的,之後隨著哺乳量增加,寶寶的體重會在一周之內恢復增長。

看到寶寶溢奶真是擔心又心疼,可小寶貝怎麼卻表情淡然沒有一點難受的跡象呢?因為對於小寶寶來說,溢奶是一種常見現象。嬰兒期寶寶的胃是水準的,胃的上口賁門鬆弛而下口幽門緊,吃奶過多過急或吃進氣就很容易發生溢奶的現象。所以媽媽們每次餵奶後都要先豎抱寶寶拍嗝,然後再放下,先讓寶寶右側位躺下,可以有效地預防溢奶。但如果寶寶經常出現溢奶現象一定要注意防止誤吸,而且應該及時帶寶寶尋求醫生的幫助。

細心的媽媽可能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鼻尖和兩個鼻翼上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小“白頭”,樣子有點像大人長的“粉刺”,不過這可不是什麼皮膚問題,醫學上叫它栗粒疹,是新生兒皮脂腺瀦留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後一周就會消退,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們不需要做任何處理。還有寶寶乳☆禁☆頭上的小白點兒,牙齦上的小白點兒(俗稱“馬牙”),都會自己消退,媽媽們千萬不要自己輕易弄。

媽媽們輕輕摸一摸,寶寶的頭頂上是不是有個地方軟軟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囟門啦!這是寶寶頭骨還沒有完全閉合,需要小心保護。當然,寶寶的囟門被一層堅硬的隔膜所覆蓋著,動作輕柔的撫摸清洗是不會造成傷害的。

寶寶怎麼全身上下都在脫皮,難道是天氣太乾燥啦?不是啦!這是由於新生兒皮膚最外面的角化層發育不完善,容易脫落。一般一周以後就可以自然脫落乾淨,只要注意對寶寶皮膚的清潔護理,避免外來的感染和損傷就可以啦,可以適當的給寶寶塗抹些寶寶潤膚油,但千萬不要硬往下剝!有些女寶寶出生5-7天后還可能出現“假月經”,那是寶寶子宮及陰☆禁☆道上皮組織脫落造成的,所以也是正常現象哦。

寶寶是不是腸胃不好,怎麼每天都大便這麼多次?其實大多數的新生寶寶一天都會大便2—5次,有的寶寶會一天排便7—8次,母乳餵養的寶寶甚至每塊尿布上都會有大便,性狀也會根據媽媽吃的食物不同而有所變化,這都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寶寶總是打嗝可不是生病哦,這是由於神經發育不太成熟引起的。吃奶過快、吸入冷空氣、吃得過飽時,都會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膈肌突然收縮和痙攣,導致寶寶打嗝。媽媽可以試試下面這些小方法幫助緩解寶寶打嗝:讓寶寶哭出聲;喂一點溫水或母乳;用指尖在寶寶的唇邊或耳邊輕輕撓癢;轉移寶寶注意力等。

寶寶一打噴嚏家裡人就開始緊張啦!寶寶是不是感冒啦?衣服是不是穿少啦?其實小寶貝的鼻腔又小又短,血液的運行也旺盛,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棉絮、絨毛或塵埃等進入便會刺激鼻粘膜引起打噴嚏,突然遇到冷空氣也會打噴嚏。所以,除非寶寶體溫超過37.5℃,否則家長可以不用擔心,也不要輕易讓寶寶服用感冒藥。

月子裡的小寶貝最好每天都測量一下體溫,你可能會發現寶寶的體溫很不穩定,會隨著環境的溫度上升或下降,不要擔心,這是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不夠完善,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熱造成的。正常室溫下,如果發現寶寶體溫升高,先把包裹的衣物打開散熱,一般體溫會很快下降,但如果發現寶寶仍有不正常的體溫變化,最好就要諮詢一下專業人士啦!

寶寶原本粉嫩的皮膚突然變得黃黃的,這是在出黃疸呢,大多數寶寶都會發生這種情況,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一般10~14天就會消退,堅持每天給寶寶曬太陽,讓寶寶吃足夠多的奶促進排出足夠的大便,都可以加快黃疸的消退。當然媽媽們對於黃疸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密切觀測消退情況,如果黃疸持續加重,或消退後又出現,很可能是病理情況,應該及時就醫查明原因,並明確是否需要採取治療措施。

新生寶寶的臍帶還處於開放狀態,如果有細菌進入,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臍炎,甚至罹患敗血症。所以新手爸媽們一定要重視寶寶臍帶的護理。寶寶臍帶未脫落前,每天洗澡後都要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並注意保持臍帶根部的乾燥。臍帶一旦被大小便弄濕必須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臍帶脫落後也要注意觀察癒合情況,如果分泌物出現,或出現異味一定要及時就醫。

記得及時為寶寶更換尿布哦!寶寶皮膚嬌嫩,每天尿、便的次數又多,如果小屁股一直處於潮濕狀態,很容易患上尿布疹。

寶寶的身上怎麼起了那麼多討厭的小紅疹?臉上、小屁股上甚至頭皮都有,因為癢寶寶經常用小手抓,有些地方都有黃水兒滲出來了。那很可能是濕疹,是過敏體質寶寶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日曬、濕熱、化妝品、肥皂、皮毛、不透氣的衣物,奶粉或者母乳媽媽飲食不當時,都可能誘發。媽媽們不用太擔心,但一定要做好日常護理,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藥物治療。

因為母乳裡含有大量的水,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大小便次數正常的情況下,一般4個月內不需要喂水,當然這不表示不能喂水。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或者氣候乾燥的冬季,也可以適當地補充一點兒水分。喝配方奶粉的則應在兩次餵奶之間喂水,每次喂水量約為每頓奶量的一半。

確認寶寶是否餵養得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根據睡眠情況及每天大小便次數和量,定期記錄寶寶的體重身長增長資料,如果寶寶滿月時體重增長超過600g,就在正常的範圍。

新媽媽最怕自己的奶水不足,可寶寶偏偏不給力,出生兩天不但沒增重還輕了幾兩。難道寶寶真的沒吃飽,還是餵養方式有問題?其實這是生理性體重下降,主要是由於寶寶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天裡睡得多吃得少,再加上呼吸、出汗、大小便造成的水分喪失以及胎便排出等原因造成的,之後隨著哺乳量增加,寶寶的體重會在一周之內恢復增長。

看到寶寶溢奶真是擔心又心疼,可小寶貝怎麼卻表情淡然沒有一點難受的跡象呢?因為對於小寶寶來說,溢奶是一種常見現象。嬰兒期寶寶的胃是水準的,胃的上口賁門鬆弛而下口幽門緊,吃奶過多過急或吃進氣就很容易發生溢奶的現象。所以媽媽們每次餵奶後都要先豎抱寶寶拍嗝,然後再放下,先讓寶寶右側位躺下,可以有效地預防溢奶。但如果寶寶經常出現溢奶現象一定要注意防止誤吸,而且應該及時帶寶寶尋求醫生的幫助。

細心的媽媽可能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鼻尖和兩個鼻翼上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小“白頭”,樣子有點像大人長的“粉刺”,不過這可不是什麼皮膚問題,醫學上叫它栗粒疹,是新生兒皮脂腺瀦留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後一周就會消退,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們不需要做任何處理。還有寶寶乳☆禁☆頭上的小白點兒,牙齦上的小白點兒(俗稱“馬牙”),都會自己消退,媽媽們千萬不要自己輕易弄。

媽媽們輕輕摸一摸,寶寶的頭頂上是不是有個地方軟軟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囟門啦!這是寶寶頭骨還沒有完全閉合,需要小心保護。當然,寶寶的囟門被一層堅硬的隔膜所覆蓋著,動作輕柔的撫摸清洗是不會造成傷害的。

寶寶怎麼全身上下都在脫皮,難道是天氣太乾燥啦?不是啦!這是由於新生兒皮膚最外面的角化層發育不完善,容易脫落。一般一周以後就可以自然脫落乾淨,只要注意對寶寶皮膚的清潔護理,避免外來的感染和損傷就可以啦,可以適當的給寶寶塗抹些寶寶潤膚油,但千萬不要硬往下剝!有些女寶寶出生5-7天后還可能出現“假月經”,那是寶寶子宮及陰☆禁☆道上皮組織脫落造成的,所以也是正常現象哦。

寶寶是不是腸胃不好,怎麼每天都大便這麼多次?其實大多數的新生寶寶一天都會大便2—5次,有的寶寶會一天排便7—8次,母乳餵養的寶寶甚至每塊尿布上都會有大便,性狀也會根據媽媽吃的食物不同而有所變化,這都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寶寶總是打嗝可不是生病哦,這是由於神經發育不太成熟引起的。吃奶過快、吸入冷空氣、吃得過飽時,都會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膈肌突然收縮和痙攣,導致寶寶打嗝。媽媽可以試試下面這些小方法幫助緩解寶寶打嗝:讓寶寶哭出聲;喂一點溫水或母乳;用指尖在寶寶的唇邊或耳邊輕輕撓癢;轉移寶寶注意力等。

寶寶一打噴嚏家裡人就開始緊張啦!寶寶是不是感冒啦?衣服是不是穿少啦?其實小寶貝的鼻腔又小又短,血液的運行也旺盛,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棉絮、絨毛或塵埃等進入便會刺激鼻粘膜引起打噴嚏,突然遇到冷空氣也會打噴嚏。所以,除非寶寶體溫超過37.5℃,否則家長可以不用擔心,也不要輕易讓寶寶服用感冒藥。

月子裡的小寶貝最好每天都測量一下體溫,你可能會發現寶寶的體溫很不穩定,會隨著環境的溫度上升或下降,不要擔心,這是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不夠完善,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熱造成的。正常室溫下,如果發現寶寶體溫升高,先把包裹的衣物打開散熱,一般體溫會很快下降,但如果發現寶寶仍有不正常的體溫變化,最好就要諮詢一下專業人士啦!

寶寶原本粉嫩的皮膚突然變得黃黃的,這是在出黃疸呢,大多數寶寶都會發生這種情況,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一般10~14天就會消退,堅持每天給寶寶曬太陽,讓寶寶吃足夠多的奶促進排出足夠的大便,都可以加快黃疸的消退。當然媽媽們對於黃疸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密切觀測消退情況,如果黃疸持續加重,或消退後又出現,很可能是病理情況,應該及時就醫查明原因,並明確是否需要採取治療措施。

新生寶寶的臍帶還處於開放狀態,如果有細菌進入,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臍炎,甚至罹患敗血症。所以新手爸媽們一定要重視寶寶臍帶的護理。寶寶臍帶未脫落前,每天洗澡後都要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並注意保持臍帶根部的乾燥。臍帶一旦被大小便弄濕必須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臍帶脫落後也要注意觀察癒合情況,如果分泌物出現,或出現異味一定要及時就醫。

記得及時為寶寶更換尿布哦!寶寶皮膚嬌嫩,每天尿、便的次數又多,如果小屁股一直處於潮濕狀態,很容易患上尿布疹。

寶寶的身上怎麼起了那麼多討厭的小紅疹?臉上、小屁股上甚至頭皮都有,因為癢寶寶經常用小手抓,有些地方都有黃水兒滲出來了。那很可能是濕疹,是過敏體質寶寶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日曬、濕熱、化妝品、肥皂、皮毛、不透氣的衣物,奶粉或者母乳媽媽飲食不當時,都可能誘發。媽媽們不用太擔心,但一定要做好日常護理,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藥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