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呢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呢?新生兒黃疸是很常見的現象, 此段時期的護理非常重要, 科學的照顧方法可以讓寶寶早日康復。 那麼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呢?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黃疸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新生兒疾病情況了, 新生兒出現黃疸的話都會使父母們非常的揪心, 那麼大家知道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是怎麼樣的嗎、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一、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不同護理

對於新生兒病理性的黃疸來說我們一般可以採用藍光照射的治療方法來治療, 但是在照射時候要保護好寶寶的眼睛已經會陰部位。

同時醫生會開退黃疸的藥, 一般來說, 新生兒的胃對藥物很敏感, 所以可能有嘔吐的現象發生, 媽媽也不要驚慌, 及時處理就好。

寶寶出院後如黃疸仍未全部褪盡, 可把寶寶的皮膚完全曝露的太陽直接照射,

Advertisiment
同時要注意眼睛部分光線的遮擋, 有助於黃疸的消退。 如是母乳性黃疸可配合暫停母乳餵養3天, 改用人工餵養, 有助於黃疸消退。

還有就是在寶寶滿月或者是第42天的時候, 需要帶寶寶回醫院複查, 這樣醫生可以做進一步的檢查這樣以便醫生及時的發現問題。

二、新生兒黃疸護理要點

1、瞭解黃疸厲害程度

瞭解黃疸厲害程度, 根據患兒皮膚黃染的部位和範圍, 估計血清膽紅素, 判斷其發展速度。 一遍更好地控制治療及護理。

2、在新生兒患有黃疸期間

在新生兒患有黃疸期間, 常常會出現吸吮無力的狀況, 媽媽在哺乳或者餵養時, 要有耐心。 少量多次、間歇餵養, 保證奶量充足攝入。

3、要注意保暖

要注意保暖,

Advertisiment
確保體溫的穩定, 並及時發現呼吸變化並積極處理。

4、觀察患兒哭聲、吸吮力和肌張力

在對新生兒黃疸患兒護理的時候, 要觀察患兒是否有哭聲已經他們的吮吸力以及肌張力, 從而來判斷新生兒是有無核黃疸。

一旦發現新生兒黃疸出現得早, 黃染嚴重程度發展得快, 皮膚黃染範圍大, 如擴展到四肢, 甚至手心腳心, 就意味著病情嚴重, 如果延誤治療就會發生核黃疸, 造成腦神經系統不可逆轉的損害。 要儘早進行綜合治療, 包括必要的換血治療。

5、發生膽紅素腦病者

發生膽紅素腦病者, 注意後遺症的出現, 給予康復治療和護理。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特殊現象, 是嬰兒出生足月之後出現臉上變黃的一種情況,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這個時候會特別的著急。 其實不雅特別著急, 只要及時送去醫院檢查治療, 再加上一些正確的家庭護理方法就可以的。

1、每天要注意寶寶便便的顏色, 便便的顏色可以確定是不是肝臟膽道出現問題, 便便越來越發白就可以判斷是不是膽道封鎖, 要給專業的醫生檢查。 如果是膽道封鎖的情況, 要在寶寶兩個月大的時候進行手術治療。

2、每天要注意寶寶的日常變化, 看看皮膚的顏色是不是越來越黃, 是不是精神不好, 胃口也不好, 很嗜睡的情況, 要是出現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時抱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3、仔細觀察黃疸的變化, 黃疸是從頭開始變黃, 從腳部開始退, 眼睛是最黃的, 也是最難退的。 如果是還是看不太出,

Advertisiment
就可以用手指按壓住寶寶的皮膚, 要是呈現白色的就沒有問題, 呈現黃色就要注意一些。

生理性黃疸高的治療方法

喝白開水

每天早晚必須都要給孩子喂30ML的白開水, 在白天也要適量的喝水, 讓孩子自身儘早的排掉體內的黃疸。 如果是母乳餵養還好, 如果是喝配方奶粉, 要加喂水。

喝葡萄糖

發現新生兒黃疸指數高的時候, 給孩子喝點兒葡萄糖水, 把葡萄糖加入水中, 喂給孩子喝就可以, 這是去黃疸的有效方法。

曬太陽

每天早上十點左右, 陽光不是很厲害的時候給孩子曬太陽, 要儘量多的曬到孩子的皮膚, 但是不要曬到眼睛。

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 那麼就停止餵養母乳兩到三天, 因為黃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 所以停止餵養母乳以後,黃疸指數就會下降的。

注意事項

寶寶從醫院檢查治療之後,家裡的光線不要太暗,也不要把窗簾拉的太嚴實。

每個新生兒都經過一個黃膽期即面部皮膚和眼白髮黃,只是有的明顯,有的用肉眼看不出,醫學上稱之為生理性黃膽。這種黃膽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4-6天達高峰,10-14天消退。如果提前出現,延後消失,或黃膽嚴重者則屬於病理性黃膽,需要到醫院檢查治療。

出生後6小時開始喂水可以減輕黃膽的程度,因為腸蠕動可減少腸腔中的膽紅素吸收。如果黃膽很重,就要住院進行光療,能迅速降低黃膽,避免發生膽紅素腦病(也叫核黃膽),因為核黃膽可引起智力低下的後遺症。

所以每位母親要注意自己的寶寶的皮膚顏色,如有異常到當地醫院諮詢,以便讓醫生告訴你的小兒是否需要治療。

黃疸是因血清膽紅素升高而引起皮膚及鞏膜黃染。

新生兒膽紅素代謝具有一些特點:概括地說新生兒膽紅素形成相對較多,而對膽紅素的代謝、排泄功能又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後一定時期裡會發生生理性黃疸,有病時亦容易出現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1、在出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在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2、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

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週末基本上消退,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

4、小兒體溫正常,食欲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下列表現之一時常提示黃疸為病理性

1、黃疸出現得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

2、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分升;

3、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

4、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

5、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應立即就診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為細胞破壞增多,常見因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或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

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症、頭顱血腫或其它部位出血亦使紅細胞破壞增加,引起黃疸。一些細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黃疸,感染可發生在宮內或出生後。

敗血症、泌尿道感染時黃疸發生率較高。出生時窒息、缺氧或生後胎糞排出延遲者,黃疸往往較深。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兒的黃疸消退常延遲。母乳性黃疸,約占母乳餵養的0.5~1%。

生理性黃疸一般毋需處理。生後較早地開始進食可以使胎糞較早排出,而且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從而減少膽紅素自腸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黃疸。新生兒有黃疸時要避免使用磺胺藥、阿司匹林,因這些藥物有利於核黃疸的發生。

換血療法

1、換血指征

(1)產前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臍血紅蛋白心力衰竭者。

(2)血清膽紅素生後24小時>17umol,24-48小時>257umoI/L,每日膽紅素上升速度>85umoI/L,或經綜合治療血清總膽紅素繼續上升達342umoI/L者。

(3)出現早期臉紅素腦病症狀者。

(4)早產兒及前一胎有死胎,全身水腫,嚴重貧血者可放寬換血指征。

2、換血部位

(1)出生後

(2)出生後≥1周,大隱靜脈換血。

中醫中藥

祖國醫學稱“胎黃”。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濕熱薰蒸,寒濕阻滯,瘀積發黃等。

早期預防母乳性黃疸

對生後3-4天的新生兒要增加哺喂次數,但每次量不宜過多。吸吮刺激腸蠕動,減少膽紅素重吸收。如果母乳量不足則應適當給予補充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使嬰兒免于饑餓狀態,防止膽汁瘀積。

可以早期對新生兒預防性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誘導劑,可以減少新生兒的膽紅素重吸收,降低血中膽紅素水準,防止高膽紅素血症。

對已有母乳性黃疸發生的患兒,可在不停止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應用思密達1.5克,與10%葡萄糖溶液勻和喂服,每8小時一次,可促進黃疸較早消退,保證嬰幼兒健康發育。

對於母乳性黃疸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還未完全明確。現認為這是一種多種因素作用下導致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迴圈增加所致,下面從三方面談。

1、餵養方式

如果餵奶延遲、奶量不足或者餵養次數減少造成腸蠕動減慢,腸道正常菌群建立延遲等原因是造成腸道的未結合膽紅素會吸收增加,造成早髮型母乳性黃疸發生的主要原因。

2、母乳原因

母乳性黃疸兒的母乳促進了膽紅素的重吸收,其母乳中某些特殊脂肪酸與膽固醇含量高,由於它們的作用,促進了未結合膽紅素的重吸收,導致遲髮型母乳性黃疸的發生。

而牛奶和非黃疸母乳嬰兒的母乳是可以抑制未結合膽紅素的重吸收。通過研究kohno發現母乳中有一種因數在發生母乳性黃疸的母乳中活性強,其對影響嬰兒膽紅素代謝的肝功能成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母乳性黃疸的嬰兒在消化母乳時可導致遠期遲髮型母乳性黃疸的發生。

3、腸道微生態原因

胎兒期間消化道內是沒有細菌的。新生兒出生從口腔、鼻以及肛門大量細菌迅速進入機體,其種類與數量迅速增加並於第三天已接近高峰,並維持著腸道的微生態平衡。

這些細菌不但參與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纖維素而且還合成維生素K、B,同時腸道中某些細菌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轉化腸道內的膽紅素形成糞膽原排出體外,以減少未結合膽紅素的重吸收。

但是母乳餵養兒缺乏轉化膽紅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之一。

注意事項

如果生理性黃疸的治療方法都試過仍不見好,請儘快到醫院讓醫生診斷是否是病理性黃疸,切記不要私自治療。

早產兒出生後3-4周後才自行消退。也可以通過照射紫外線燈或者多曬曬太陽幫助痊癒,至於病理性的黃疸,就是指黃疸持續不退,看嬰兒是否黃疸,最注意參考的資料是血清膽紅素。

當血清膽紅素總量超過205umol,並伴有各種臨床症狀就要考慮是病理性黃疸。需要進一步就醫確診治療。

引起病理性黃疸主要類型

1、溶血性黃疸

母嬰之間ABO血型、Rh血型或其他血型不和,使新生兒紅細胞大量破壞而溶血2.肝細胞性黃疸

新生兒肝炎等對肝細胞的損害,是未結合膽紅素與結合膽紅素都增高3.阻塞性黃疸

先天性膽道閉鎖、膽汁性阻塞等是肝臟內結合膽紅素不能排出,肝內淤積過度後使膽小管破裂,反流入血管。

通過上文的描述,想必大家對於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也是有了瞭解了吧,新生兒體質會比較的弱,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症狀,就比如新生兒黃疸情況,但是只要父母學會了如何護理,並且能夠及時的就醫,新生兒黃疸就能很快治療好。

所以停止餵養母乳以後,黃疸指數就會下降的。

注意事項

寶寶從醫院檢查治療之後,家裡的光線不要太暗,也不要把窗簾拉的太嚴實。

每個新生兒都經過一個黃膽期即面部皮膚和眼白髮黃,只是有的明顯,有的用肉眼看不出,醫學上稱之為生理性黃膽。這種黃膽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4-6天達高峰,10-14天消退。如果提前出現,延後消失,或黃膽嚴重者則屬於病理性黃膽,需要到醫院檢查治療。

出生後6小時開始喂水可以減輕黃膽的程度,因為腸蠕動可減少腸腔中的膽紅素吸收。如果黃膽很重,就要住院進行光療,能迅速降低黃膽,避免發生膽紅素腦病(也叫核黃膽),因為核黃膽可引起智力低下的後遺症。

所以每位母親要注意自己的寶寶的皮膚顏色,如有異常到當地醫院諮詢,以便讓醫生告訴你的小兒是否需要治療。

黃疸是因血清膽紅素升高而引起皮膚及鞏膜黃染。

新生兒膽紅素代謝具有一些特點:概括地說新生兒膽紅素形成相對較多,而對膽紅素的代謝、排泄功能又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後一定時期裡會發生生理性黃疸,有病時亦容易出現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1、在出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在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2、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

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週末基本上消退,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

4、小兒體溫正常,食欲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下列表現之一時常提示黃疸為病理性

1、黃疸出現得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

2、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分升;

3、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

4、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

5、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應立即就診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為細胞破壞增多,常見因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或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

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症、頭顱血腫或其它部位出血亦使紅細胞破壞增加,引起黃疸。一些細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黃疸,感染可發生在宮內或出生後。

敗血症、泌尿道感染時黃疸發生率較高。出生時窒息、缺氧或生後胎糞排出延遲者,黃疸往往較深。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兒的黃疸消退常延遲。母乳性黃疸,約占母乳餵養的0.5~1%。

生理性黃疸一般毋需處理。生後較早地開始進食可以使胎糞較早排出,而且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從而減少膽紅素自腸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黃疸。新生兒有黃疸時要避免使用磺胺藥、阿司匹林,因這些藥物有利於核黃疸的發生。

換血療法

1、換血指征

(1)產前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臍血紅蛋白心力衰竭者。

(2)血清膽紅素生後24小時>17umol,24-48小時>257umoI/L,每日膽紅素上升速度>85umoI/L,或經綜合治療血清總膽紅素繼續上升達342umoI/L者。

(3)出現早期臉紅素腦病症狀者。

(4)早產兒及前一胎有死胎,全身水腫,嚴重貧血者可放寬換血指征。

2、換血部位

(1)出生後

(2)出生後≥1周,大隱靜脈換血。

中醫中藥

祖國醫學稱“胎黃”。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濕熱薰蒸,寒濕阻滯,瘀積發黃等。

早期預防母乳性黃疸

對生後3-4天的新生兒要增加哺喂次數,但每次量不宜過多。吸吮刺激腸蠕動,減少膽紅素重吸收。如果母乳量不足則應適當給予補充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使嬰兒免于饑餓狀態,防止膽汁瘀積。

可以早期對新生兒預防性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誘導劑,可以減少新生兒的膽紅素重吸收,降低血中膽紅素水準,防止高膽紅素血症。

對已有母乳性黃疸發生的患兒,可在不停止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應用思密達1.5克,與10%葡萄糖溶液勻和喂服,每8小時一次,可促進黃疸較早消退,保證嬰幼兒健康發育。

對於母乳性黃疸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還未完全明確。現認為這是一種多種因素作用下導致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迴圈增加所致,下面從三方面談。

1、餵養方式

如果餵奶延遲、奶量不足或者餵養次數減少造成腸蠕動減慢,腸道正常菌群建立延遲等原因是造成腸道的未結合膽紅素會吸收增加,造成早髮型母乳性黃疸發生的主要原因。

2、母乳原因

母乳性黃疸兒的母乳促進了膽紅素的重吸收,其母乳中某些特殊脂肪酸與膽固醇含量高,由於它們的作用,促進了未結合膽紅素的重吸收,導致遲髮型母乳性黃疸的發生。

而牛奶和非黃疸母乳嬰兒的母乳是可以抑制未結合膽紅素的重吸收。通過研究kohno發現母乳中有一種因數在發生母乳性黃疸的母乳中活性強,其對影響嬰兒膽紅素代謝的肝功能成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母乳性黃疸的嬰兒在消化母乳時可導致遠期遲髮型母乳性黃疸的發生。

3、腸道微生態原因

胎兒期間消化道內是沒有細菌的。新生兒出生從口腔、鼻以及肛門大量細菌迅速進入機體,其種類與數量迅速增加並於第三天已接近高峰,並維持著腸道的微生態平衡。

這些細菌不但參與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纖維素而且還合成維生素K、B,同時腸道中某些細菌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轉化腸道內的膽紅素形成糞膽原排出體外,以減少未結合膽紅素的重吸收。

但是母乳餵養兒缺乏轉化膽紅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之一。

注意事項

如果生理性黃疸的治療方法都試過仍不見好,請儘快到醫院讓醫生診斷是否是病理性黃疸,切記不要私自治療。

早產兒出生後3-4周後才自行消退。也可以通過照射紫外線燈或者多曬曬太陽幫助痊癒,至於病理性的黃疸,就是指黃疸持續不退,看嬰兒是否黃疸,最注意參考的資料是血清膽紅素。

當血清膽紅素總量超過205umol,並伴有各種臨床症狀就要考慮是病理性黃疸。需要進一步就醫確診治療。

引起病理性黃疸主要類型

1、溶血性黃疸

母嬰之間ABO血型、Rh血型或其他血型不和,使新生兒紅細胞大量破壞而溶血2.肝細胞性黃疸

新生兒肝炎等對肝細胞的損害,是未結合膽紅素與結合膽紅素都增高3.阻塞性黃疸

先天性膽道閉鎖、膽汁性阻塞等是肝臟內結合膽紅素不能排出,肝內淤積過度後使膽小管破裂,反流入血管。

通過上文的描述,想必大家對於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也是有了瞭解了吧,新生兒體質會比較的弱,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症狀,就比如新生兒黃疸情況,但是只要父母學會了如何護理,並且能夠及時的就醫,新生兒黃疸就能很快治療好。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新生兒黃疸如何治療比較好?

    生理性的不需要治療,多喝水,多曬太陽。 [詳細答案]

  • 2回答

    新生兒黃疸如何治療

    你好,如果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但如果黃疸持續時間較長,最好化驗一下血清總膽紅素,高於200的話,就是病理性黃疸,這種情況是需要住院給予藥物和藍光照射治療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新生兒黃疸如何治療?

    西醫藥治療1、光照療法:將寶寶脫光衣服躺在嬰兒床裡放在藍色的螢光燈下用單面光或雙面光照射,照射時會將寶寶的眼睛遮蔽,以免損傷視網膜,會陰、肛門部用尿布遮蓋,其餘均裸☆禁☆露。這種方法通常可以緩解黃疸,因為... [詳細答案]

  • 6回答

    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

    1.讓寶寶胎便儘早的排出:在早期時我們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讓胎便儘早的排出,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黃素,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乾淨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迴圈重新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多。怎樣看胎... [詳細答案]

  • 7回答

    新生兒黃疸如何避免呢?

    1、孕婦注意孕期衛生,妊娠期間忌飲酒,少食辛辣食品,不濫用藥物。 2、寶寶出生後,密切觀察黃疸出現和消退的時間、顏色及吃奶、大便、精神等全身情況。發現相關症狀,及時治療。 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父母...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