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鵝口瘡的居家護理方法

判斷寶寶是否患鵝口瘡

有些新生兒口腔黏膜會長出一些像奶塊一樣的東西, 類似積存在黏膜上的稀粥殘渣, 不易擦掉, 嚴重時會連成一片, 佈滿於口腔兩側、舌面、上顎,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鵝口瘡”了。 而正常新生兒口腔黏膜則紅潤透亮、平滑可愛。 “鵝口瘡”不會影響寶寶進食, 一般沒有疼痛感。

另外, 鵝口瘡和“奶瓣”比較像, 如果寶寶口腔壁上長了像奶瓣一樣的東西, 可以先試著用棉簽擦一下, 能用棉簽擦掉的是奶瓣, 擦不掉的則為鵝口瘡。

鵝口瘡的患病原因

鵝口瘡一般是由於寶寶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腹瀉或因感染而長期服用各種抗生素或激素造成的,

Advertisiment
也有約2%~5%的正常新生兒是由於使用被污染的哺乳器具或出生時吸入或咽下產道中定植的白色念球菌而發病。

鵝口瘡可以預防

“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 母乳餵養時, 應保持乳☆禁☆房及乳☆禁☆頭的清潔, 餵奶前後用溫水將乳☆禁☆頭沖洗乾淨。 人工餵養時, 每次餵奶後奶瓶、奶嘴要清洗乾淨, 並煮沸消毒。 其他餵奶用的物品, 如小毛巾等都要與成人分開, 每次用後煮沸消毒, 太陽曬乾。 平時大人餵奶前或接觸寶寶前都要注意洗淨雙手。

另外, 平時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 給寶寶餵食以後, 用溫濕的乾淨紗布幫助其清潔口腔。 還可用1∶3銀花甘草液等擦洗口腔, 每日3~4次, 局部潰破可外塗適量冰硼散或1%龍膽紫。

Advertisiment

鵝口瘡可以治好嗎

寶寶患了鵝口瘡, 媽媽不要著急, 鵝口瘡是很容易治療的。 使用抗黴菌的藥物後, 24小時即可見效。 常用的藥物是克黴唑, 250毫克/片, 把一片藥碾碎分成三份, 分別於早中晚, 餵奶前一個小時, 把碾碎的藥面放在一張乾淨的白紙上, 輕輕倒到寶寶嘴裡就可以了。

在治療過程中, 寶寶可能會出現口腔疼痛, 吃奶時哭鬧, 或不敢吸吮, 或吸吮力減弱。 嚴重時, 白色物消失了, 口腔黏膜和舌面發紅, 寶寶幾乎拒絕吸吮。 這時可以把奶擠出來, 喂給寶寶, 這可不是把寶寶治壞了, 是治療中的正常反應, 慢慢會好的。 但這種現象不普遍。

另外, 需要提醒媽媽的是, 新生兒鵝口瘡, 治療效果很顯著, 用藥後即可見效,

Advertisiment
但很容易復發。 所以要鞏固治療, 一般用藥2~3天見效, 應該再鞏固用藥3~4天, 總療程1周, 復發的可能性就小了。 在使用抗黴菌藥物的同時, 用消毒棉簽蘸蘇打水清洗寶寶口腔, 可加快治療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