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體重增長標準圖表 教你讀懂嬰兒體重生長規律

新生兒體重增長標準多少正常, 是每個年輕父母所關心的共同話題, 偶爾抱著小孩坐在一起閒聊, 總結育兒經, 大部分的話題永遠在孩子身上打轉。 你家小孩這個月長了多少, 我家小孩又長了多少, 如果自家小孩沒別人家的的快, 心裡不免有些小失落。

因為現在的父母習慣了以孩子的體重增長來衡量孩子的發育情況。 那麼, 問題就來了, 新生兒正常的體重增長標準是多少。 一個月要增長多少斤才能達標?是不是長的越快越好?今天我們就和父母們一起探討一下!請仔細閱讀哦, 看你家小孩達標了嗎?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體重增長標準

新生兒體重每個月應增加多少算正常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2~3天, 因為胎糞排出、胎脂吸收, 水分流失多, 加上這時的吸吮能力還比較弱、吃的奶比較少, 所以會出現暫時體重下降的現象, 有些寶寶的體重可能會比出生時的還要低, 臨床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第3~4天, 體重也會減輕, 會比出生時的體重降低6~9%左右。 例如出生時的體重時3700克, 出生後3~4天可能會減少222~333克左右。 隨著孩吃奶量增加, 機體適應性調整, 體重又會慢慢升高。 如果下降幅度超出了10%, 是不正常的, 要找原因, 看看餵養是否正確、奶量是否充足等。

寶寶的體重增長也可以衡量奶水是否充足。 出生後第一個星期, 新生兒的體重會減輕。

Advertisiment
隨著生長, 頭幾個星期, 奶水充足的話, 體重每個星期會增加115-200克左右。 頭3個月, 體重每週可以增加180-200克, 4-6個月時每個星期要增長150-180克, 6-9個月的時候每個星期要增加90-120克。

新生兒出生後2、4、6、9、12個月可以稱次體重;1-3歲的時候可以隔六個月稱1次;3-7歲的時候可以十二個月稱1次。 如果體重曲線和標準體重曲線平行就是正常的。

新生兒體重增長標準

*正常足月的寶寶出生時體重為2000-4000克左右。

*最初3個月, 寶寶每週體重增長180-200克, 4-6個月時每週增長150-180克, 6-9個月時每週增長900-120克, 9-12個月時每週增長60-90克。

*按體重增長倍數來算, 寶寶在6個月時的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 1歲時大約為3倍, 2歲時大約為4倍, 3歲時大約為4.6倍。

*在出生後第二年, 寶寶的體重平均增長2500-3000克。

* 2歲以後平均每年增長2000克左右,

Advertisiment
一直到青春發育期。

*不同階段寶寶體重計算公式:

6個月以內體重=出生體重+月齡×600克

7-12個月體重=出生體重+月齡×500克

2-7歲體重=年齡×2+8000

男女寶寶體重增長圖

說明: “中位數”, 表示處於人群的平均水準;如果在“-1sd~中位數~+1sd”即:中位數上下一個標準差範圍之內, 屬於“正常範圍”, 代表了68%的兒童;如果在“(-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數上下兩個標準差範圍之內, 則定義為“偏矮(高)”, 代表了27.4%的兒童;

如果在“(-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數上下三個標準差之內, 則定義為“矮(高)”, 代表了4.6%的兒童。 極少兒童在三個標準差(+3sd)之外(比例小於0.5%)。

嬰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是3.2公斤整, 正常男嬰要比女嬰重一些, 身高體胖的父母, 嬰兒也比較重一些。 若嬰兒的體重在平均體重之下, 但不少於2.5公斤。

Advertisiment

影響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初產年齡:初產年齡在30歲以下, 新生兒出生體重隨孕婦年齡增加而增加, 超過31歲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

2、孕周:胎兒在母體中的時間太短或太長, 均會影響新生兒出生的體重。 孕35至39周, 新生兒出生體重隨 周增加而明顯增加:孕40周至43周, 體重增加較慢;孕44周後, 體重反而下降。

3、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兒出生體重與第一胎相比, 呈遞增現象, 多胎新生兒體重一般都較低。

4、孕婦健康狀況:孕婦患高血壓、心臟病、腎病等疾患, 新生兒出生體重低。 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 也會影響胎兒的發育。

5、孕婦嗜好:孕婦吸煙會導致新生兒體重低於正常體重。

6、胎兒性別:女性新生兒低於男性110克。

Advertisiment

7、營養狀況:節食、偏食、挑食都會造成營養缺乏而導致新生兒體重過低。

小編的話:現在年輕的父母對於新生兒的體重增長標準應該有個大致的瞭解了, 上面列出了男寶和女寶的體重增長表, 父母們可以參考對照一下。 就能知道自家寶寶達沒達標, 只要離平均體重不相上下, 那就是正常的。 不必著急, 畢竟每個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都不一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