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體溫

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

新生兒皮膚溫度維持在36-37℃的時候最正常。 這個溫度, 耗氧量最低, 又能保證寶寶正常代謝。

剛出生的寶寶尤其是早產兒, 體溫調節功能會較差, 體溫調節中樞發育未成熟, 當環境溫度改變程度超過寶寶自身體溫調節能力的時候, 就會造成寶寶體溫過低或者發熱。

家長可以通過測量體溫來判斷寶寶身體是否健康。 給寶寶量體溫的時候, 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寶寶下午的體溫會比清晨稍高一些, 如果要記錄寶寶體溫, 可以選擇寶寶每天起床後、洗澡前或者傍晚等固定時段測量體溫,

Advertisiment
一天測量約三次。

2、如果發現寶寶有發燒現象, 爸媽可以在就醫的時候, 把之前記錄的寶寶的發燒日期、時間、溫度變化、發燒頻率、天數與相關病徵等資料提供給醫生, 以作為病情判斷參考。

3、不能用口表像大人一樣測體溫, 因為新生寶寶還太小, 不能配合大人, 口腔又很小, 容易造成危險。

新生兒體溫異常情況

體溫過低:新生兒低體溫是指核心(直腸)體溫≤35℃, 以體溫過低、體表冰冷、反應低下為特徵體溫過低的機制是產熱減少或散熱增多, 或二者兼有。 因此在新生兒疾病中, 凡是能引起產熱減少或散熱增多均可因體溫過低為主要症狀而就診。 低體溫不僅可引起皮膚硬腫, 並可使體內各重要臟器組織損傷, 功能受累,

Advertisiment
甚至導致死亡。

寶寶體溫過低時, 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

1、新生兒居室溫度一般應維持在18-22℃。

2、新生兒的衣服、包被最好選用新棉花和柔軟舒適的棉布製作, 以保證良好的保暖性。

3、爸媽要經常摸一摸寶寶的四肢, 如果發現手腳冰涼, 表明保暖不夠, 可以增加棉被或使用熱水袋保暖。

4、保暖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將新生兒抱在懷裡, 以自己的體溫為新生兒保暖。

5、如果在採取了一定措施後, 寶寶的體溫仍然很低, 爸媽要應立即送寶寶到醫院診治。

體溫過高:新生兒發熱指體溫在37.4℃以上者。 其原因可能有環境溫度過高, 如睡熱炕, 使用熱水袋溫度過高, 或暖箱溫度過高, 也可由於母親乳汁不足, 餵養過晚, 天氣炎熱或餵養不當引起嘔吐等出現一過性新生兒脫水熱。

Advertisiment
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兒感染。 如產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潔的陰☆禁☆道檢查等, 此多於產後1-2天即出現發熱。 產後感染多發生在生後一周左右, 常見肺炎, 敗血症、臍炎、膿皰疹或膿腫。 嚴重感染體溫反而不升。

新生兒出現體溫過高時, 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區分, 進行治療。

新生兒低熱不需要退熱, 如果體溫在38℃以下, 可以用物理降溫方法, 如“打包散熱”、降暖箱箱溫等。 不主張給新生寶寶用退熱藥, 因為一般常用的退熱藥對新生兒常有一些毒副作用。

寶寶發熱的時候, 爸媽要查找發熱的原因, 如果是環境溫度過高, 要調整環境溫度不要高於30℃;脫水熱時, 要喂5%或10%的糖水, 必要時可靜脈補液。 有感染的寶寶,

Advertisiment
可選用適當的抗菌素治療。 超過39℃時, 應該到醫院治療。

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溫馨提示

不是所有身體正常的孩子的體溫都會相同, 每個寶寶的體溫都是獨特的。 媽媽可以在寶寶的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測量一下, 以掌握自己孩子的體溫到底是多少。 一般來講, 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 但有時寶寶的體溫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也會發生變化, 或者在劇烈運動之後體溫也會有所上升。

為了保持寶寶體溫在正常範圍內, 家長在護理時需要注意。 寶寶身處的環境要暖和, 冬天室內溫度最低保持在20-22℃。 夏天室內要通風, 避免直接吹小兒, 也可在地上灑水或放盆冷水吸熱。 新生兒不要包得太緊, 捂得太嚴。 寒冬季節, 室內要有取暖裝置,

Advertisiment
如暖氣、生爐火、燒熱炕等。 如果室溫不夠, 小兒手腳冰涼時, 可以在新生兒棉被下放熱水袋。

1、調節好室溫, 室內空氣新鮮, 溫度適宜。 冬季有空調或其他取暖設備的家庭, 要定期開窗或開門調節空氣, 夏季除通風外, 還要在地上灑冷水或放冷水盆, 幫助降溫。

2、寶寶吃奶或哭鬧時, 應適當減少衣被, 以不出汗為宜。

3、注意觀察寶寶的冷暖反應, 若孩子身上發涼, 面色發青, 體溫低於35℃, 表示過冷, 應加強保暖;若孩子哭鬧, 掙脫包被, 手臂伸出被外, 面部有汗, 鼻尖額頭濕黏, 是過熱了, 應適當減少衣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