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護理:BB肚臍護理不當小心病從臍入

肚臍是寶寶身體上的第一個“傷口”, 對於外界的影響比較敏感, 如果護理不當, 細菌很容易通過臍部侵入身體, 輕者引起臍周發炎, 重者會造成敗血症而危及新生兒的生命。 所以, 寶寶肚臍的護理工作是不可輕視的呢!

1、新生寶寶肚臍出膿了怎麼辦?

新手媽媽疑惑:帶著寶寶出院兩周左右, 我在給寶寶洗澡時看到寶寶臍窩裡的臍根部長出白色的東西, 用酒精也擦不掉, 於是趕緊抱著寶寶到醫院檢查。 醫生診斷是臍肉芽腫, 經過搔刮上藥後, 幾天才痊癒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新生兒的臍部, 若在接生時消毒不嚴格,

Advertisiment
或家長在護理時不注意, 就很容易引起臍部發炎、出血、滲出、有膿液、臍輪紅腫等症狀。 若有上述症狀出現, 尤其是臍輪紅腫, 有膿性分泌物, 那就是臍炎, 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缺乏, 有可能很快地由菌血症發展為敗血症甚至膿毒血症。 更為嚴重的是, 由於新生兒血腦屏障功能差, 約有30%~50%的敗血症患兒合併化膿性腦膜炎, 病勢兇險, 死亡率高, 倖存者也常有合併症, 如硬腦膜下積液、低鈉綜合征、失明、失聰、癲癇或癡呆等。 所以媽媽對寶寶的小肚臍護理絕不能掉以輕心。

2、新生寶寶肚臍會凸出來怎麼辦?

肚臍也會發生疝氣, 所謂“肚疝”是指在小孩哭鬧或用力的時候, 肚臍會凸出的病症。

Advertisiment
正常的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時, 其腸道是膨出在臍帶中的, 在10周左右才會慢慢回縮腹內, 腹壁也會逐漸密合。 如果肚臍處的腹壁肌肉較薄弱, 支撐力不足, 當嬰兒用力時會使腹內臟器鼓出, 而形成臍疝。

臍疝氣不具危險性, 大部分的患者會在1~2歲內自行痊癒, 所以通常不必開刀。 若小孩大於兩歲還沒癒合, 或腹壁缺損直徑大於2釐米, 或另有其他因素, 就要考慮以外科手術來治療了。

3、新生兒臍部該怎麼護理?

用酒精消毒

在新生兒出生臍帶脫落前後, 通常需要用95%酒精加以消毒, 加速臍帶的乾燥, 避免細菌感染。 在正常的照顧下, 臍帶在寶寶出生後約七至十天之後, 就會自然乾燥脫落。 在剛脫落的肚臍處, 可能滲出一些血水,

Advertisiment
媽媽們不需要太緊張, 它會像一般的傷口一樣漸行癒合, 此時仍依臍帶處理規則繼續處理就行了。

如果臍帶脫落不完整

有些臍帶脫落的不完整, 可能仍留一點在肚臍上, 使肚臍經常是濕潤的, 這樣的情形, 很容易引起慢性發炎及肉芽組織增生, 稱為臍息肉或臍肉芽。

臍息肉芽若持續兩、三個星期都沒有消退的現象時, 可以找醫生用化學物質, 如硝酸銀或電燒灼破壞肉芽, 待5-7天后, 臍息肉芽就會逐漸幹化並掉落。 這些雖是小問題, 但如處理不當, 會引起細菌感染, 也不可掉以輕心。

尿布勤換消毒

同時尿布要勤換消毒, 尿布不要覆蓋在臍部, 以免厭氧菌生長繁殖。 預防臍炎, 最好能為小兒創造一個潔淨的、近乎無菌的環境,

Advertisiment
母嬰最好採用抗菌系列產品, 如抗菌織物製成的床上用品、內褲、毛巾及嬰兒尿布等。

洗澡後要保持乾燥

每天要在洗澡後用消毒棉簽蘸溫水或用75%酒精清潔臍部, 擦時從臍根部呈螺旋動作向四周擦拭, 不可來回亂擦, 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 再蓋上消毒紗布, 並將紗布固定好。 要注意保持嬰兒臍部處的乾燥, 避免因為藏汙納垢而發炎。 還要注意不要硬扯未脫落的幹的臍帶, 以免出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