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新生兒護理13個民俗新解

精彩   做聰明媽媽的十條禁忌(圖)

不同的人生經歷決定了我們和老一輩有著不同的育兒觀和育兒方式 在新生兒兒護理的問題上常常有這樣的矛盾, 究竟是現代的護理方法更科學前衛, 還是傳統的育兒習俗更實用有效? 誰對誰錯?兩代新老育兒方式的比拼正式拉開序幕……

為新生兒擦“馬牙”


給新生兒“擦馬牙”有害無益 寶寶出生后3~5天后, 口腔內牙床上或上腭兩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狀白色顆粒, 數目不一, 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牙齒, 有的就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 所以人們把這種現象俗稱為“馬牙”。

Advertisiment
在我國民間有一種錯誤的做法, 那就是認為“馬牙”要用干凈的布蹭掉才行。 其實, 這種民間傳統的育兒習俗有害無益。

這種在寶寶出生后, 有時出現在其口腔硬腭上的一些白色小珠, 醫學上稱為“上皮珠”。 上皮珠是細胞脫落不完全所致, 對寶寶并沒有任何影響, 它往往會由于進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脫落。 由于寶寶口腔黏膜非常嬌嫩, 無論是用針挑刺或用粗布擦洗, 都很容易損傷黏膜, 造成口腔黏膜感染, 嚴重時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 引起新生兒敗血癥。 所以, 俗稱的“馬牙”不必特意處理, 幾天后就會自行消失, 如果非要用布將其蹭掉, 反而是很危險的。

“螳螂齒”有益無害無須處理

     寶寶出生時, 上下前部的牙床是不接觸的,

Advertisiment
兩側后部各有一個隆起, 上下能接觸到的脂肪墊, 俗稱“螳螂齒”。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這種脂肪墊是多余的, 常用刀割“螳螂齒”, 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螳螂齒”對新生兒來說是一種正常現象。 在寶寶吸奶時, 前部用舌頭和口唇黏膜、頰部黏膜抵住奶頭, 這時后部的脂肪墊關閉, 幫助增加口腔中的負壓, 有利于寶寶吸奶。 用刀割“螳螂齒”不但影響寶寶吸奶, 還可引起口腔破潰、感染, 甚至還可引起全身的敗血癥, 嚴重的可致寶寶死亡。 隨著乳牙的萌出, 這種高出的脂肪墊就會漸漸變平, 所以不需要處理。

新生兒口腔保健是人生保健的第一步

    口腔與牙齒健康與否, 直接關系著人的一生身心健康。 特別是對新生兒來講, 口腔與牙齒的疾病與寶寶的全身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

Advertisiment
而不同的育兒方法所體現的全身健康狀況, 反過來又直接影響到口腔與牙齒的健康。 上述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說, 新生兒口腔保健是人生保健的第一步。

口腔具有攝取食物、咀嚼吞咽、語言、呼吸等多種非常重要的功能。 剛出生的寶寶就具有吸吮、吞咽的能力, 但這僅僅是一種原始反射的最初表現, 隨著寶寶的不斷生長發育, 其口腔功能也將日趨完善。 有的爸爸媽媽特別是一些老人認為剛出生的寶寶口腔內有羊水、血等臟的東西, 因此, 喜歡用紗布或手帕擦洗口腔, 這樣很容易擦破口腔黏膜而引起感染。 其實, 這個時期的寶寶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別清洗, 因為這時口腔內尚無牙齒,

Advertisiment
口水的流動性大, 可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 另外, 在每次給寶寶喂奶后再喂點溫開水, 可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沖洗掉。 如果確實需要清洗時, 可以用棉簽蘸水輕輕涂抹口腔黏膜, 注意千萬不要擦破。 所以, 從新生兒期開始爸爸媽媽就要關注寶寶的口腔與牙齒的保健, 為寶寶的健康管理打好基礎。

為新生兒“擠乳☆禁☆頭”

    可能引起乳腺發炎 新生兒在出生后的幾天內可能會出現乳☆禁☆房腫大, 甚至分泌少許乳汁樣液體, 所以在民間有一種“擠乳☆禁☆頭”的育兒習俗, 就是擠壓新生兒的乳☆禁☆頭。 特別是女寶寶, 認為不擠壓乳☆禁☆頭, 以后就不能給后代喂奶, 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不論男寶寶還是女寶寶, 出生3~5天后,

Advertisiment
都會出現乳腺腫脹的生理現象。 觸之有蠶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結, 輕輕擠壓可有乳汁。 這是由于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的結果, 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 此時, 千萬不要擠壓, 否則若不慎把乳☆禁☆頭擠破, 會帶進細菌使乳腺紅腫、發炎, 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癥。 如果是女寶寶, 擠壓造成乳腺發炎, 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 當寶寶發育為成年女性時, 還會影響到泌乳。 新生兒乳☆禁☆頭凹陷亦不需要處理。

新生兒不能見光

不能見光對新生兒視覺發育不利 新生兒不能被強烈光線照射, 強烈光線會傷害寶寶眼睛。 但這并不等于說新生兒不能見光, 如果把寶寶的房間布置得很昏暗, 或只給寶寶開一盞小瓦數的燈泡甚至彩燈, 這對寶寶視覺發育是極為不利的。 另外室內光線太暗,還可能影響媽媽的心情,使媽媽感到視覺疲勞。此外由于視線不清,爸爸媽媽也不能及時發現寶寶是否有皮膚黃疸或其他情況。所以,民間所說的新生兒不能見光是錯誤的。

合理安排新生兒的生活環境 新生兒身體幼小、嬌嫩,最好選擇朝南的房間作為寶寶的居室。居室陽光充足,寶寶可以曬到太陽,不容易因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佝僂病。白天不要給寶寶的居室掛窗簾,尤其是比較厚、顏色比較深、花色比較暗的窗簾,晚上完全可以使用正常的照明燈。

朝南的房間干燥,致病菌不容易生長繁殖。平時要經常開門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要注意不讓風直接吹到寶寶身上,用窗簾或屏風遮擋一下即可。如果天冷或風大時,也可以先把寶寶抱到另外的房間,等通風以后再抱回來。居室要清潔,每天應打掃室內衛生,家具應用濕布擦拭,地面應用潮濕的拖把清掃,以免塵土飛揚。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嚇

太安靜反而不利于寶寶神經系統發育 一些老人認為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于是育兒經驗不足的新爸爸媽媽們則依照傳統方法,總是把坐月子的媽媽和新生兒的房間搞得靜悄悄的,連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怕弄出聲響驚嚇了寶寶。

寶寶剛出生就可以聽到聲音。由于神經尚未發育完善,新生兒對刺激還缺乏定向力,他(她)們還不能分辨不同的聲音。有時看起來像被驚嚇了,其實這并不是寶寶的異常行為,而是正常的神經反射。那種唯恐聲音嚇著寶寶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不利于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驚跳”是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 寶寶在入睡或清醒時,在聽到響聲后肢體會快速地抖動幾下,出現“驚跳”現象,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剛出生的寶寶大腦皮質功能發育還不完善,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即神經髓鞘還沒有形成,外界響聲從聽神經傳入大腦神經中樞時,神經沖動可同時波及到大腦控制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引起四肢肌肉的抖動。這種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逐漸減少、消失。如果媽媽做一下試驗,輕輕碰碰寶寶任何一個部位,寶寶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四肢伸開,并很快向軀體屈曲。還有些爸爸或媽媽認為出現“驚跳”現象是因為抽筋或缺鈣,事實并非如此,因為當寶寶肢體抖動時,如果輕輕壓住肢體,可以使肢體停止活動,而抽筋時輕輕按壓不能停止肢體抖動。

科學訓練寶寶聽覺的方法 首先,要給寶寶一個有聲的環境,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說話聲等家人的正常活動產生的各種聲音,以及室外的車聲、人聲嘈雜聲等。這些聲音會給寶寶聽覺的刺激,促進聽覺的發育。

其次,除了自然存在的聲音外,爸爸媽媽還可人為地給寶寶創造一個有聲的世界,使其接受豐富的聽覺刺激。如各種形狀的吹塑捏響玩具、各種音樂盒、嘩鈴棒、搖鈴、撥浪鼓、悠揚的手風琴聲及各種發出聲響的懸掛玩具等。在寶寶清醒時,爸爸或媽媽可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動玩具,發出響聲,引導寶寶轉頭尋找聲源。除了用音響玩具外,爸爸媽媽還可以拍拍手、學小貓“喵嗚”叫、學小狗“汪汪”叫等逗引寶寶,使他(她)作出向聲音方向的轉頭反應。除了用玩具訓練寶寶的聽覺外,平時在寶寶清醒時,媽媽要用親切的語調和寶寶說話,逗寶寶發音,以促進寶寶聽覺的發展。特別是媽媽的親熱話語,會使寶寶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不許碰寶寶前囟門

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沒有科學根據 過去的傳統觀念認為新生兒的囟門是命門,不允許碰,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甚至醫生在為寶寶檢查囟門的張力和大小時,也往往會遭到父母的質疑。

囟門,俗稱“天頂蓋”,是寶寶顱骨與顱骨之間尚未完全銜接的空間。兩塊額骨與頂骨之間形成一個無骨的,只有腦膜、頭皮和皮下組織的菱形空間,叫前囟門;兩塊頂骨與枕骨之間形成一個無骨的小三角,叫后囟門。人們常說的囟門是指前囟門。新生兒前囟平均是2.5×2.5厘米,也有個體差異。寶寶前囟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應引起重視,因為前囟過小常見于小頭畸形,前囟過大常見于腦積水、佝僂病、呆小病。囟門固然很重要,要注意保護,但傳統育兒經驗中“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囟門是反映寶寶疾病的窗口 寶寶出生時,由于頭顱受產道的擠壓,顱骨常常相互重疊,所以囟門比較小。出生后由于腦的迅速生長,重疊的顱骨被漸漸撐開,囟門反而變大了。正常的囟門外觀平坦或稍微下陷,還可觸及搏動。隨著寶寶顱骨的不斷生長,顱骨邊緣不斷生長新骨,使囟門逐漸縮小,直至閉合。一般來說,前囟門應于生后18個月前閉合,后囟門在生后3個月內閉合。

囟門是一個反映疾病的窗戶,前囟門未閉合之前的形態和閉合過程,對提示寶寶的健康狀況尤為重要。首先,囟門關閉延遲寶寶到18個月前囟還未閉合,提示寶寶骨骼發育及鈣化障礙,可能患佝僂病、呆小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腦積水等。其次,囟門關閉過早有腦發育不全、頭小畸形的可能。但囟門關閉并不意味著腦發育停止,頭圍不長了。對于幾個月囟門就閉合的寶寶,其顱骨與顱骨之間的顱縫尚未融合(正常顱縫融合為13~15歲),腦仍能繼續發育,頭圍也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大。因此,對于囟門關閉略早的寶寶,主要應測量其頭圍是否正常,并定期檢查,了解頭圍增長的速度是否正常,同時還應評價寶寶的精神神經發育情況。如果均正常則不必過分擔憂。另外,囟門飽滿或明顯隆起提示顱內壓增高,多見于腦積水、顱內感染(腦膜炎、腦炎)、硬腦膜下血腫、顱內腫瘤,也可見于口服四環素后及維生素A中毒。而囟門明顯凹陷則常見于嚴重脫水,如急性腹瀉等。

科學清洗寶寶頭垢的方法 由于傳統育兒經驗中有“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的說法,所以有些家長認為頭垢有保護寶寶前囟門的作用,不愿意把它洗掉,使有些寶寶出生后不久頭頂上會有一塊黃色硬痂。這些頭垢是寶寶出生時頭皮上的脂肪,加上以后頭皮分泌的皮脂,再粘上灰塵而形成的,留著極不衛生,還會影響寶寶頭皮的正常作用,所以應當洗掉。

在清洗頭垢時,由于頭垢很厚,并和頭皮粘得很緊,如果硬剝硬洗很容易損傷頭皮,引起細菌感染。這時可用煮熟冷卻后的植物油輕輕擦在頭垢上,使頭垢變軟化,然后再用肥皂和溫水洗凈,一次洗不干凈,可重復洗幾次。有的雖然洗得很干凈,但以后又長出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患了脂溢性皮炎,應帶寶寶到醫院皮膚科請醫生處理。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新生兒怕冷不怕熱

認為新生兒怕冷不怕熱沒有科學根據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還不健全,汗腺不發達,肌肉也不發達,不但怕冷,也同樣怕熱。由于母體子宮內體溫明顯高于一般室內溫度,所以寶寶娩出后體溫都要下降,然后再逐漸回升,并在出生后24小時內,達到或超過36℃。新生兒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稱為中性溫度。當環境溫度低于或高于中性溫度時,機體可通過調節來增加產熱或散熱,維持正常體溫。當環境溫度的改變超過了寶寶機體調節的能力,就會造成寶寶體溫過低或過高。

由于寶寶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為寶寶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是有道理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寶寶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按千克體重計算體表面積,新生兒體表面積是成人的兩倍甚至還要多),散熱面積大,很容易散熱。二是雖然人體脂肪組織有隔熱作用,但新生兒皮下脂肪薄,明顯少于成人,容易丟失熱量。三是新生兒體態姿勢特殊,裸☆禁☆露面積大,散熱量增加。但是,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寶寶通過增加皮膚水分蒸發而散熱。當水分蒸發過度,體內有效血循環不足時,寶寶就會發生高熱,這就是新生兒患脫水熱的原因。所以,民間育兒習俗總以為新生兒怕冷不怕熱,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從絕大多數的育兒實踐看,新生兒因為保溫不夠造成寒冷損傷的,現在已經很少見了,而更多見的則是保暖過度。保暖過度對新生兒的健康同樣是有危害的,有時比寒冷損傷危害更大。

應保持寶寶居室的適宜溫度和濕度 寶寶居室的溫度宜保持在20℃~22℃,既不能過冷,也不能過熱,而且濕度也應保持在50%左右。冬季出生的寶寶,特別要注意保暖。如果寶寶是在夏天出生,衣服不能穿得過多,包裹不能太緊,房間要開窗開門通氣,地上可灑些水。天氣很熱時寶寶不需穿衣服,睡眠時在腹部蓋條毛巾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避免電風扇或空調的風直接吹到寶寶身上,最好使用微風吊扇。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低,要注意開門窗換氣。寶寶如果是在春秋季節出生,要注意開窗,但要防止冷風直接吹著寶寶。

寶寶要睡頭形

寶寶用硬枕頭睡出好頭形不科學 民間育兒還有一個習慣做法是讓新生兒睡硬枕頭,比如豌豆枕頭、綠豆枕頭等,認為這樣能夠睡出好頭形,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新生兒顱骨容易變形,主要是由于骨縫尚未閉合,受到擠壓時,會出現骨縫重疊或分離,使頭形發生變化。寶寶的頭在出生1個月左右的時間,生長速度比人生的任何時期都快,頭圍可擴大3厘米。頭骨的急劇生長,不一定會左右對稱。左右不同,并不是因為外界壓迫,而是因為內部的力量所致。媽媽對寶寶頭部的形狀不必太費心思,每一個寶寶頭部都會有些偏斜,即使是相當偏斜的頭在過周歲生日時也會變得不明顯了。

再者,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躺著,枕頭會長時間伴隨著寶寶,枕頭過硬,會使寶寶頭皮血管受壓,導致頭皮血液循環不暢。而且寶寶喜歡不斷地轉動頭部,如果枕頭過硬,就會把頭發蹭掉,出現“枕禿”。另外枕頭過硬,寶寶會因為不舒服而碾轉反側,使睡眠質量受到影響。

新生兒的枕頭可有可無 新生兒頭部相對較大,枕頭并非絕對需要,可不用枕頭,也可用毛巾折疊當枕頭用。為了固定寶寶的頭位,枕頭一定要低,只要寶寶覺得舒適就可以了。對于不溢乳的寶寶,可以睡軟硬適中的馬鞍形枕頭。

有的新媽媽認為水枕又涼又軟,很有可能在夏季給剛出生的寶寶使用,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水枕太涼,會使寶寶腦血管收縮痙攣,減少腦血流,而且水枕比較高,寶寶睡眠時頭位過高,氣管被彎曲,阻礙氣體交換,使寶寶處于半缺氧狀態,這是非常有害的。另外長時間讓寶寶睡高枕頭,身體不呈水平狀,這對寶寶的發育極為不利。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為寶寶包“蠟燭包”或壓沙袋

“蠟燭包”或壓沙袋對寶寶發育不利 在傳統的育兒習俗中,有兩種類似的做法,一種是把寶寶像蠟燭一樣包起來,一種是在被子周圍壓上沙袋或枕頭,認為這樣寶寶睡得穩,不易受到驚嚇,而且認為小時候如果不把寶寶雙腿綁直,長大會成為八字或羅圈腿。其實,這種做法會影響寶寶運動功能的正常發育,對寶寶的發育不利。

胎兒在母親充滿羊水的子宮內中生活,自由自在地伸伸手、踢踢腳,不受任何約束。如果在出生之后,爸爸媽媽反而把他(她)捆裹在“蠟燭包”內或壓上沙袋,四肢的活動受到限制失去了自由。有研究證實,使用蠟燭包的寶寶,發育的各項指標,普遍低于未使用蠟燭包的寶寶,其理由如下:

一是寶寶四肢屈曲的姿勢是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的反映,不必人為地去矯正。隨著年齡的長大,四肢會自然地伸直,更不會出現四肢的畸形。

二是“蠟燭包”或壓上沙袋不僅限制了四肢的活動,使肌肉的感受器得不到應有的刺激,影響腦的發育,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動作,尤其在哭泣時肺的擴張受到限制,影響胸廓和肺的發育。

三是如果把寶寶包裹太緊,容易造成寶寶髖關節脫位,因為如果硬拉直腿,把兩腿綁在一起,使大腿骨肌肉處于緊張狀態,就能使股骨頭錯位,這不利于臼窩的發育,也容易引起脫位。另一方面,“蠟燭包”或壓上沙袋,也很難控制寶寶的體溫。因為打“蠟燭包”束縛了寶寶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使寶寶在寒冷季節可因活動減少、產熱減少而很容易導致硬腫癥等寒冷損傷;或者因“蠟燭包”過緊過厚,在環境溫度偏高時,又可因散熱不良而致體溫過高,甚至導致寶寶突然死亡。

寶寶衣著應輕快、寬松、透氣 由于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出汗,所以穿衣原則應是冬暖夏涼,穿著舒適,不影響生理功能(皮膚排汗、手腳運動),應讓寶寶穿輕快、寬松、透氣性好的衣服。

那么,什么樣的衣服寶寶穿著比較理想呢?內衣應選用柔軟、吸水及透氣性比較好的淺色純棉布或純棉針織品制作。式樣最好是和尚領斜襟,在一邊打結的,這樣的衣服容易穿脫,并且胸圍可以隨著寶寶長大而隨意放松。此外,寶寶脖頸短,容易漾奶,這種上衣穿著比較舒服,且便于圍放小毛巾或圍嘴。褲子也要準備幾條,雖然寶寶每天大小便數十次,褲子很容易弄潮,但如果不給寶寶穿褲子,換尿布時容易受涼。寶寶內褲也應選用柔軟的棉制品制作,式樣為開襠系帶或開襠背帶,不要用松緊帶,因為松緊帶過緊,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如果準備到商店購買嬰兒成衣,應選擇裝飾少的、袖子寬松的。同時應避免有金屬紐扣或拉鏈,以免劃傷寶寶皮膚。如果是冬天出生的寶寶,可以給他(她)穿上絨布衣服及薄棉襖或毛衣,蓋上小棉被,讓他們手腳自由活動,另外有條件的話可以到商店買一種棉睡袋,樣子像斗篷,下面有扣子固定,可隨時打開更換尿布,睡袋比較寬松,既保暖又不影響寶寶活動。

為寶寶“過小滿月”對母嬰健康有害

民間育兒習俗中,常把新生兒出生后第12天的慶賀儀式稱作“小滿月” 由于寶寶出生剛12天,對外界環境還很不適應,抵抗細菌、病毒侵入的能力還非常脆弱;而且新爸爸媽媽這時也很疲勞,如果這時過“小滿月”接受親戚朋友的探視和祝賀,對母嬰健康都沒有好處。

另外,新生兒和新媽媽的居室要保持安靜,如果過“小滿月”接受親戚朋友的探視和祝賀,勢必難以避免嘈雜的聲音。雖然寶寶在母體中獲得的免疫能力,能夠讓寶寶在6個月內成功抵抗外部細菌的侵襲,但如果探視的人過多,成人呼吸道中的微生物就可能成為寶寶的致病菌。過多探視,對新手媽媽產后恢復也不利,休息不好,乳汁分泌就減少,給母乳喂養帶來困難。做丈夫的要學會保護妻子和寶寶,相信這會得到人們的諒解。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新生兒不吃不喝不睜眼是否正常

新生兒不吃不喝不睜眼不正常 在民間傳統的育兒經驗中,有一種錯誤的習慣性認識,認為新生兒不吃、不喝、不睜眼是很正常的,或者認為新生兒開始喝點糖水就行了。現代新生兒護理醫學已經明確指出,寶寶出生后就具備了吃奶的能力,越早喂哺越好,對大腦發育越有利,還能降低低血糖及暫時性黃疸的發生幾率。所以說,新生兒不吃不喝不睜眼是不正常的。

新生兒的幾種不同狀態 從表面上看,新生兒每天的生活內容就是睡、活動、哭、吃奶和大小便。然而,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新生兒的生活是有規律的,即在每一天里,每個新生兒都要循環往復地經歷安靜睡眠和活動睡眠兩種睡眠狀態,即深睡眠和淺睡眠,安靜覺醒、活動覺醒和哭三種覺醒狀態,以及另一種介于睡和醒之間的過渡狀態即瞌睡狀態。

安靜睡眠狀態:安靜睡眠時,寶寶的臉部放松,眼閉合著;全身除偶然的驚跳和極輕微的嘴動外,沒有自然的活動;呼吸是均勻的。寶寶完全處于休息狀態,這時候最不容易喚醒寶寶。

活動睡眠狀態:活動睡眠時,眼睛通常是閉著的,但偶然短暫地睜一下,眼皮有時顫動。經常可以見到眼球在眼皮下快速運動。呼吸不均勻,時快時慢。手臂、腿和整個身體時有輕微的抽動。臉上常見到微笑或做出怪相、皺眉等表情,有時出現吸吮動作或咀嚼運動。

安靜覺醒狀態:安靜覺醒時,眼睛睜得很大,明亮發光,很安靜,很少活動。此時,寶寶表現得很機敏,喜歡看東西、看人臉、聽聲音,甚至還會模仿大人的表情,這種狀態一般出現在吃過奶、換過尿布時。

活動覺醒狀態:活動覺醒時,寶寶活動增加,眼和臉部活動也增加,好像在環視周圍環境并發出一些簡短的聲音。有時運動很劇烈,甚至出現自發的驚跳。這種狀態一般由強烈的內部刺激引起(如饑餓、寒冷、疼痛等),也可由強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如放進小床或從嘴里移走奶頭等)。

哭的狀態:寶寶哭時四肢有力地活動,眼可張開或緊閉,臉有時漲得通紅。寶寶的哭是和他人交往的方式,他(她)用哭來表示意愿,希望爸爸媽媽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如餓了、尿布濕了或身體不適等。還有一種沒有什么原因的哭,一般出現在睡前,寶寶哭一會兒就睡著了;也可出現在剛睡醒時,哭一會兒后就進入安靜覺醒狀態。

瞌睡狀態:瞌睡狀態通常出現在剛醒后或入睡前,寶寶眼睛半閉半睜,眼皮出現閃動,眼睛閉上前眼球可能出現向上滾動。有時出現微笑、皺眉或噘起嘴唇等。目光變得呆滯,反應遲鈍,對聲音或圖象表現茫然,常伴有驚跳。這是介于睡和醒之間的過渡狀態,持續時間較短。

貼“夜哭郎”字符解決不了新生兒夜哭問題

貼“夜哭郎”字符解決新生兒夜哭問題是無稽之談 “夜哭”是指新生兒白天如常,每到夜晚則啼哭不眠,或午夜定時啼哭,甚至通宵達旦。在傳統的育兒風俗中,有一種貼字符的解決方法,據說只要在住家附近的街道兩旁貼上幾張寫有“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念三遍••••••”,過路人念過之后,家里的寶寶就不哭了。這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法沒有一點科學道理,純粹是一種無稽之談。

盼望己久的寶寶終于誕生了,當你緊緊地把他(她)抱在懷里,細細品嘗當父母的滋味時,這對于剛當上爸爸媽媽的人來說,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所以,在遭遇寶寶有夜哭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按照傳統的方法行事,要分析原因,找出科學解決的辦法。其實,在寶寶不會說話之前,哭就是他(她)的語言,啼哭是表達自己需求與情感一種方式。在一般情況下,當寶寶啼哭時,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是寶寶餓了,然后把乳☆禁☆頭或奶嘴塞到寶寶口中。面對寶寶的夜啼,這種方法有時雖然很靈驗,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奏效。這是因為,引起寶寶夜啼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是寶寶的生理因素造成的,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必要時求助于兒科醫生。

新生兒夜哭可能與寶寶脾虛、蘊熱或驚恐等原因有關 按照中醫理論,寶寶的夜哭,除因夜間饑餓或尿布潮濕等因素外,很可能與寶寶脾虛、蘊熱或驚恐等原因有關。

一種是虛寒,就是因新生兒身體虛弱,受寒后引起的病變。具體地說,是由于媽媽在懷孕期間身體虛弱,使胎兒得不到充分的營養而稟賦不足,寶寶出生后容易受寒而影響到脾臟的功能,夜間體內陰陽不調,陽盛而引起的腹痛,寶寶因疼痛而醒來哭吵。典型癥狀表現是:患兒常會夜間哭泣,其哭聲偏于細微,睡眠姿勢以俯臥蜷曲位為多,伴隨身體消瘦,無精打采,手足發冷,面色青白,食欲不振,排出水樣糞便,其指紋淡紅,舌質淡,苔薄白,時有腹痛但喜歡按摩,頭發稀疏干枯等。

另一種是蘊熱,是指寶寶出生后因受熱過度,致使神經系統興奮性較高,因而容易精神不寧,煩躁不安,所以夜間哭聲不斷。寶寶的癥狀表現是:面赤唇紅,眼半睜著,手心、足心有熱感,多煩躁不安,夜啼有力,小便短赤,指紋紫,舌尖紅,苔微黃。若發現寶寶有上述癥狀表現時,應及時尋醫問診。

還有一種就是驚恐,這是因為寶寶出生后受到驚嚇,使心神的安寧和平衡受到干擾,所以夜晚稍有異常聲響就會導致寶寶驚恐害怕,并且啼哭不止。此種癥狀通常表現在:患兒常于睡眠中猝然啼哭,哭聲悲慘而緊張,多呈恐懼狀,喜歡緊偎在人懷中,若抱時則可保持安靜,嘴唇與面色均乍青乍白,一般無其他明顯癥狀。這種患兒也宜用中藥治療以安神定驚。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新生兒夜哭,只要爸爸媽媽能仔細觀察,并積極做好防治措施,令人頭痛的寶寶夜哭問題也是可以預防的。

    摘自:《育兒一本通》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編輯:芯蕊

另外室內光線太暗,還可能影響媽媽的心情,使媽媽感到視覺疲勞。此外由于視線不清,爸爸媽媽也不能及時發現寶寶是否有皮膚黃疸或其他情況。所以,民間所說的新生兒不能見光是錯誤的。

合理安排新生兒的生活環境 新生兒身體幼小、嬌嫩,最好選擇朝南的房間作為寶寶的居室。居室陽光充足,寶寶可以曬到太陽,不容易因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佝僂病。白天不要給寶寶的居室掛窗簾,尤其是比較厚、顏色比較深、花色比較暗的窗簾,晚上完全可以使用正常的照明燈。

朝南的房間干燥,致病菌不容易生長繁殖。平時要經常開門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要注意不讓風直接吹到寶寶身上,用窗簾或屏風遮擋一下即可。如果天冷或風大時,也可以先把寶寶抱到另外的房間,等通風以后再抱回來。居室要清潔,每天應打掃室內衛生,家具應用濕布擦拭,地面應用潮濕的拖把清掃,以免塵土飛揚。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嚇

太安靜反而不利于寶寶神經系統發育 一些老人認為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于是育兒經驗不足的新爸爸媽媽們則依照傳統方法,總是把坐月子的媽媽和新生兒的房間搞得靜悄悄的,連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怕弄出聲響驚嚇了寶寶。

寶寶剛出生就可以聽到聲音。由于神經尚未發育完善,新生兒對刺激還缺乏定向力,他(她)們還不能分辨不同的聲音。有時看起來像被驚嚇了,其實這并不是寶寶的異常行為,而是正常的神經反射。那種唯恐聲音嚇著寶寶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不利于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驚跳”是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 寶寶在入睡或清醒時,在聽到響聲后肢體會快速地抖動幾下,出現“驚跳”現象,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剛出生的寶寶大腦皮質功能發育還不完善,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即神經髓鞘還沒有形成,外界響聲從聽神經傳入大腦神經中樞時,神經沖動可同時波及到大腦控制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引起四肢肌肉的抖動。這種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逐漸減少、消失。如果媽媽做一下試驗,輕輕碰碰寶寶任何一個部位,寶寶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四肢伸開,并很快向軀體屈曲。還有些爸爸或媽媽認為出現“驚跳”現象是因為抽筋或缺鈣,事實并非如此,因為當寶寶肢體抖動時,如果輕輕壓住肢體,可以使肢體停止活動,而抽筋時輕輕按壓不能停止肢體抖動。

科學訓練寶寶聽覺的方法 首先,要給寶寶一個有聲的環境,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說話聲等家人的正常活動產生的各種聲音,以及室外的車聲、人聲嘈雜聲等。這些聲音會給寶寶聽覺的刺激,促進聽覺的發育。

其次,除了自然存在的聲音外,爸爸媽媽還可人為地給寶寶創造一個有聲的世界,使其接受豐富的聽覺刺激。如各種形狀的吹塑捏響玩具、各種音樂盒、嘩鈴棒、搖鈴、撥浪鼓、悠揚的手風琴聲及各種發出聲響的懸掛玩具等。在寶寶清醒時,爸爸或媽媽可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動玩具,發出響聲,引導寶寶轉頭尋找聲源。除了用音響玩具外,爸爸媽媽還可以拍拍手、學小貓“喵嗚”叫、學小狗“汪汪”叫等逗引寶寶,使他(她)作出向聲音方向的轉頭反應。除了用玩具訓練寶寶的聽覺外,平時在寶寶清醒時,媽媽要用親切的語調和寶寶說話,逗寶寶發音,以促進寶寶聽覺的發展。特別是媽媽的親熱話語,會使寶寶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不許碰寶寶前囟門

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沒有科學根據 過去的傳統觀念認為新生兒的囟門是命門,不允許碰,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甚至醫生在為寶寶檢查囟門的張力和大小時,也往往會遭到父母的質疑。

囟門,俗稱“天頂蓋”,是寶寶顱骨與顱骨之間尚未完全銜接的空間。兩塊額骨與頂骨之間形成一個無骨的,只有腦膜、頭皮和皮下組織的菱形空間,叫前囟門;兩塊頂骨與枕骨之間形成一個無骨的小三角,叫后囟門。人們常說的囟門是指前囟門。新生兒前囟平均是2.5×2.5厘米,也有個體差異。寶寶前囟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應引起重視,因為前囟過小常見于小頭畸形,前囟過大常見于腦積水、佝僂病、呆小病。囟門固然很重要,要注意保護,但傳統育兒經驗中“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囟門是反映寶寶疾病的窗口 寶寶出生時,由于頭顱受產道的擠壓,顱骨常常相互重疊,所以囟門比較小。出生后由于腦的迅速生長,重疊的顱骨被漸漸撐開,囟門反而變大了。正常的囟門外觀平坦或稍微下陷,還可觸及搏動。隨著寶寶顱骨的不斷生長,顱骨邊緣不斷生長新骨,使囟門逐漸縮小,直至閉合。一般來說,前囟門應于生后18個月前閉合,后囟門在生后3個月內閉合。

囟門是一個反映疾病的窗戶,前囟門未閉合之前的形態和閉合過程,對提示寶寶的健康狀況尤為重要。首先,囟門關閉延遲寶寶到18個月前囟還未閉合,提示寶寶骨骼發育及鈣化障礙,可能患佝僂病、呆小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腦積水等。其次,囟門關閉過早有腦發育不全、頭小畸形的可能。但囟門關閉并不意味著腦發育停止,頭圍不長了。對于幾個月囟門就閉合的寶寶,其顱骨與顱骨之間的顱縫尚未融合(正常顱縫融合為13~15歲),腦仍能繼續發育,頭圍也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大。因此,對于囟門關閉略早的寶寶,主要應測量其頭圍是否正常,并定期檢查,了解頭圍增長的速度是否正常,同時還應評價寶寶的精神神經發育情況。如果均正常則不必過分擔憂。另外,囟門飽滿或明顯隆起提示顱內壓增高,多見于腦積水、顱內感染(腦膜炎、腦炎)、硬腦膜下血腫、顱內腫瘤,也可見于口服四環素后及維生素A中毒。而囟門明顯凹陷則常見于嚴重脫水,如急性腹瀉等。

科學清洗寶寶頭垢的方法 由于傳統育兒經驗中有“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的說法,所以有些家長認為頭垢有保護寶寶前囟門的作用,不愿意把它洗掉,使有些寶寶出生后不久頭頂上會有一塊黃色硬痂。這些頭垢是寶寶出生時頭皮上的脂肪,加上以后頭皮分泌的皮脂,再粘上灰塵而形成的,留著極不衛生,還會影響寶寶頭皮的正常作用,所以應當洗掉。

在清洗頭垢時,由于頭垢很厚,并和頭皮粘得很緊,如果硬剝硬洗很容易損傷頭皮,引起細菌感染。這時可用煮熟冷卻后的植物油輕輕擦在頭垢上,使頭垢變軟化,然后再用肥皂和溫水洗凈,一次洗不干凈,可重復洗幾次。有的雖然洗得很干凈,但以后又長出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患了脂溢性皮炎,應帶寶寶到醫院皮膚科請醫生處理。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新生兒怕冷不怕熱

認為新生兒怕冷不怕熱沒有科學根據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還不健全,汗腺不發達,肌肉也不發達,不但怕冷,也同樣怕熱。由于母體子宮內體溫明顯高于一般室內溫度,所以寶寶娩出后體溫都要下降,然后再逐漸回升,并在出生后24小時內,達到或超過36℃。新生兒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稱為中性溫度。當環境溫度低于或高于中性溫度時,機體可通過調節來增加產熱或散熱,維持正常體溫。當環境溫度的改變超過了寶寶機體調節的能力,就會造成寶寶體溫過低或過高。

由于寶寶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為寶寶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是有道理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寶寶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按千克體重計算體表面積,新生兒體表面積是成人的兩倍甚至還要多),散熱面積大,很容易散熱。二是雖然人體脂肪組織有隔熱作用,但新生兒皮下脂肪薄,明顯少于成人,容易丟失熱量。三是新生兒體態姿勢特殊,裸☆禁☆露面積大,散熱量增加。但是,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寶寶通過增加皮膚水分蒸發而散熱。當水分蒸發過度,體內有效血循環不足時,寶寶就會發生高熱,這就是新生兒患脫水熱的原因。所以,民間育兒習俗總以為新生兒怕冷不怕熱,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從絕大多數的育兒實踐看,新生兒因為保溫不夠造成寒冷損傷的,現在已經很少見了,而更多見的則是保暖過度。保暖過度對新生兒的健康同樣是有危害的,有時比寒冷損傷危害更大。

應保持寶寶居室的適宜溫度和濕度 寶寶居室的溫度宜保持在20℃~22℃,既不能過冷,也不能過熱,而且濕度也應保持在50%左右。冬季出生的寶寶,特別要注意保暖。如果寶寶是在夏天出生,衣服不能穿得過多,包裹不能太緊,房間要開窗開門通氣,地上可灑些水。天氣很熱時寶寶不需穿衣服,睡眠時在腹部蓋條毛巾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避免電風扇或空調的風直接吹到寶寶身上,最好使用微風吊扇。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低,要注意開門窗換氣。寶寶如果是在春秋季節出生,要注意開窗,但要防止冷風直接吹著寶寶。

寶寶要睡頭形

寶寶用硬枕頭睡出好頭形不科學 民間育兒還有一個習慣做法是讓新生兒睡硬枕頭,比如豌豆枕頭、綠豆枕頭等,認為這樣能夠睡出好頭形,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新生兒顱骨容易變形,主要是由于骨縫尚未閉合,受到擠壓時,會出現骨縫重疊或分離,使頭形發生變化。寶寶的頭在出生1個月左右的時間,生長速度比人生的任何時期都快,頭圍可擴大3厘米。頭骨的急劇生長,不一定會左右對稱。左右不同,并不是因為外界壓迫,而是因為內部的力量所致。媽媽對寶寶頭部的形狀不必太費心思,每一個寶寶頭部都會有些偏斜,即使是相當偏斜的頭在過周歲生日時也會變得不明顯了。

再者,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躺著,枕頭會長時間伴隨著寶寶,枕頭過硬,會使寶寶頭皮血管受壓,導致頭皮血液循環不暢。而且寶寶喜歡不斷地轉動頭部,如果枕頭過硬,就會把頭發蹭掉,出現“枕禿”。另外枕頭過硬,寶寶會因為不舒服而碾轉反側,使睡眠質量受到影響。

新生兒的枕頭可有可無 新生兒頭部相對較大,枕頭并非絕對需要,可不用枕頭,也可用毛巾折疊當枕頭用。為了固定寶寶的頭位,枕頭一定要低,只要寶寶覺得舒適就可以了。對于不溢乳的寶寶,可以睡軟硬適中的馬鞍形枕頭。

有的新媽媽認為水枕又涼又軟,很有可能在夏季給剛出生的寶寶使用,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水枕太涼,會使寶寶腦血管收縮痙攣,減少腦血流,而且水枕比較高,寶寶睡眠時頭位過高,氣管被彎曲,阻礙氣體交換,使寶寶處于半缺氧狀態,這是非常有害的。另外長時間讓寶寶睡高枕頭,身體不呈水平狀,這對寶寶的發育極為不利。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為寶寶包“蠟燭包”或壓沙袋

“蠟燭包”或壓沙袋對寶寶發育不利 在傳統的育兒習俗中,有兩種類似的做法,一種是把寶寶像蠟燭一樣包起來,一種是在被子周圍壓上沙袋或枕頭,認為這樣寶寶睡得穩,不易受到驚嚇,而且認為小時候如果不把寶寶雙腿綁直,長大會成為八字或羅圈腿。其實,這種做法會影響寶寶運動功能的正常發育,對寶寶的發育不利。

胎兒在母親充滿羊水的子宮內中生活,自由自在地伸伸手、踢踢腳,不受任何約束。如果在出生之后,爸爸媽媽反而把他(她)捆裹在“蠟燭包”內或壓上沙袋,四肢的活動受到限制失去了自由。有研究證實,使用蠟燭包的寶寶,發育的各項指標,普遍低于未使用蠟燭包的寶寶,其理由如下:

一是寶寶四肢屈曲的姿勢是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的反映,不必人為地去矯正。隨著年齡的長大,四肢會自然地伸直,更不會出現四肢的畸形。

二是“蠟燭包”或壓上沙袋不僅限制了四肢的活動,使肌肉的感受器得不到應有的刺激,影響腦的發育,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動作,尤其在哭泣時肺的擴張受到限制,影響胸廓和肺的發育。

三是如果把寶寶包裹太緊,容易造成寶寶髖關節脫位,因為如果硬拉直腿,把兩腿綁在一起,使大腿骨肌肉處于緊張狀態,就能使股骨頭錯位,這不利于臼窩的發育,也容易引起脫位。另一方面,“蠟燭包”或壓上沙袋,也很難控制寶寶的體溫。因為打“蠟燭包”束縛了寶寶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使寶寶在寒冷季節可因活動減少、產熱減少而很容易導致硬腫癥等寒冷損傷;或者因“蠟燭包”過緊過厚,在環境溫度偏高時,又可因散熱不良而致體溫過高,甚至導致寶寶突然死亡。

寶寶衣著應輕快、寬松、透氣 由于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出汗,所以穿衣原則應是冬暖夏涼,穿著舒適,不影響生理功能(皮膚排汗、手腳運動),應讓寶寶穿輕快、寬松、透氣性好的衣服。

那么,什么樣的衣服寶寶穿著比較理想呢?內衣應選用柔軟、吸水及透氣性比較好的淺色純棉布或純棉針織品制作。式樣最好是和尚領斜襟,在一邊打結的,這樣的衣服容易穿脫,并且胸圍可以隨著寶寶長大而隨意放松。此外,寶寶脖頸短,容易漾奶,這種上衣穿著比較舒服,且便于圍放小毛巾或圍嘴。褲子也要準備幾條,雖然寶寶每天大小便數十次,褲子很容易弄潮,但如果不給寶寶穿褲子,換尿布時容易受涼。寶寶內褲也應選用柔軟的棉制品制作,式樣為開襠系帶或開襠背帶,不要用松緊帶,因為松緊帶過緊,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如果準備到商店購買嬰兒成衣,應選擇裝飾少的、袖子寬松的。同時應避免有金屬紐扣或拉鏈,以免劃傷寶寶皮膚。如果是冬天出生的寶寶,可以給他(她)穿上絨布衣服及薄棉襖或毛衣,蓋上小棉被,讓他們手腳自由活動,另外有條件的話可以到商店買一種棉睡袋,樣子像斗篷,下面有扣子固定,可隨時打開更換尿布,睡袋比較寬松,既保暖又不影響寶寶活動。

為寶寶“過小滿月”對母嬰健康有害

民間育兒習俗中,常把新生兒出生后第12天的慶賀儀式稱作“小滿月” 由于寶寶出生剛12天,對外界環境還很不適應,抵抗細菌、病毒侵入的能力還非常脆弱;而且新爸爸媽媽這時也很疲勞,如果這時過“小滿月”接受親戚朋友的探視和祝賀,對母嬰健康都沒有好處。

另外,新生兒和新媽媽的居室要保持安靜,如果過“小滿月”接受親戚朋友的探視和祝賀,勢必難以避免嘈雜的聲音。雖然寶寶在母體中獲得的免疫能力,能夠讓寶寶在6個月內成功抵抗外部細菌的侵襲,但如果探視的人過多,成人呼吸道中的微生物就可能成為寶寶的致病菌。過多探視,對新手媽媽產后恢復也不利,休息不好,乳汁分泌就減少,給母乳喂養帶來困難。做丈夫的要學會保護妻子和寶寶,相信這會得到人們的諒解。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新生兒不吃不喝不睜眼是否正常

新生兒不吃不喝不睜眼不正常 在民間傳統的育兒經驗中,有一種錯誤的習慣性認識,認為新生兒不吃、不喝、不睜眼是很正常的,或者認為新生兒開始喝點糖水就行了。現代新生兒護理醫學已經明確指出,寶寶出生后就具備了吃奶的能力,越早喂哺越好,對大腦發育越有利,還能降低低血糖及暫時性黃疸的發生幾率。所以說,新生兒不吃不喝不睜眼是不正常的。

新生兒的幾種不同狀態 從表面上看,新生兒每天的生活內容就是睡、活動、哭、吃奶和大小便。然而,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新生兒的生活是有規律的,即在每一天里,每個新生兒都要循環往復地經歷安靜睡眠和活動睡眠兩種睡眠狀態,即深睡眠和淺睡眠,安靜覺醒、活動覺醒和哭三種覺醒狀態,以及另一種介于睡和醒之間的過渡狀態即瞌睡狀態。

安靜睡眠狀態:安靜睡眠時,寶寶的臉部放松,眼閉合著;全身除偶然的驚跳和極輕微的嘴動外,沒有自然的活動;呼吸是均勻的。寶寶完全處于休息狀態,這時候最不容易喚醒寶寶。

活動睡眠狀態:活動睡眠時,眼睛通常是閉著的,但偶然短暫地睜一下,眼皮有時顫動。經常可以見到眼球在眼皮下快速運動。呼吸不均勻,時快時慢。手臂、腿和整個身體時有輕微的抽動。臉上常見到微笑或做出怪相、皺眉等表情,有時出現吸吮動作或咀嚼運動。

安靜覺醒狀態:安靜覺醒時,眼睛睜得很大,明亮發光,很安靜,很少活動。此時,寶寶表現得很機敏,喜歡看東西、看人臉、聽聲音,甚至還會模仿大人的表情,這種狀態一般出現在吃過奶、換過尿布時。

活動覺醒狀態:活動覺醒時,寶寶活動增加,眼和臉部活動也增加,好像在環視周圍環境并發出一些簡短的聲音。有時運動很劇烈,甚至出現自發的驚跳。這種狀態一般由強烈的內部刺激引起(如饑餓、寒冷、疼痛等),也可由強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如放進小床或從嘴里移走奶頭等)。

哭的狀態:寶寶哭時四肢有力地活動,眼可張開或緊閉,臉有時漲得通紅。寶寶的哭是和他人交往的方式,他(她)用哭來表示意愿,希望爸爸媽媽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如餓了、尿布濕了或身體不適等。還有一種沒有什么原因的哭,一般出現在睡前,寶寶哭一會兒就睡著了;也可出現在剛睡醒時,哭一會兒后就進入安靜覺醒狀態。

瞌睡狀態:瞌睡狀態通常出現在剛醒后或入睡前,寶寶眼睛半閉半睜,眼皮出現閃動,眼睛閉上前眼球可能出現向上滾動。有時出現微笑、皺眉或噘起嘴唇等。目光變得呆滯,反應遲鈍,對聲音或圖象表現茫然,常伴有驚跳。這是介于睡和醒之間的過渡狀態,持續時間較短。

貼“夜哭郎”字符解決不了新生兒夜哭問題

貼“夜哭郎”字符解決新生兒夜哭問題是無稽之談 “夜哭”是指新生兒白天如常,每到夜晚則啼哭不眠,或午夜定時啼哭,甚至通宵達旦。在傳統的育兒風俗中,有一種貼字符的解決方法,據說只要在住家附近的街道兩旁貼上幾張寫有“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念三遍••••••”,過路人念過之后,家里的寶寶就不哭了。這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法沒有一點科學道理,純粹是一種無稽之談。

盼望己久的寶寶終于誕生了,當你緊緊地把他(她)抱在懷里,細細品嘗當父母的滋味時,這對于剛當上爸爸媽媽的人來說,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所以,在遭遇寶寶有夜哭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按照傳統的方法行事,要分析原因,找出科學解決的辦法。其實,在寶寶不會說話之前,哭就是他(她)的語言,啼哭是表達自己需求與情感一種方式。在一般情況下,當寶寶啼哭時,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是寶寶餓了,然后把乳☆禁☆頭或奶嘴塞到寶寶口中。面對寶寶的夜啼,這種方法有時雖然很靈驗,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奏效。這是因為,引起寶寶夜啼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是寶寶的生理因素造成的,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必要時求助于兒科醫生。

新生兒夜哭可能與寶寶脾虛、蘊熱或驚恐等原因有關 按照中醫理論,寶寶的夜哭,除因夜間饑餓或尿布潮濕等因素外,很可能與寶寶脾虛、蘊熱或驚恐等原因有關。

一種是虛寒,就是因新生兒身體虛弱,受寒后引起的病變。具體地說,是由于媽媽在懷孕期間身體虛弱,使胎兒得不到充分的營養而稟賦不足,寶寶出生后容易受寒而影響到脾臟的功能,夜間體內陰陽不調,陽盛而引起的腹痛,寶寶因疼痛而醒來哭吵。典型癥狀表現是:患兒常會夜間哭泣,其哭聲偏于細微,睡眠姿勢以俯臥蜷曲位為多,伴隨身體消瘦,無精打采,手足發冷,面色青白,食欲不振,排出水樣糞便,其指紋淡紅,舌質淡,苔薄白,時有腹痛但喜歡按摩,頭發稀疏干枯等。

另一種是蘊熱,是指寶寶出生后因受熱過度,致使神經系統興奮性較高,因而容易精神不寧,煩躁不安,所以夜間哭聲不斷。寶寶的癥狀表現是:面赤唇紅,眼半睜著,手心、足心有熱感,多煩躁不安,夜啼有力,小便短赤,指紋紫,舌尖紅,苔微黃。若發現寶寶有上述癥狀表現時,應及時尋醫問診。

還有一種就是驚恐,這是因為寶寶出生后受到驚嚇,使心神的安寧和平衡受到干擾,所以夜晚稍有異常聲響就會導致寶寶驚恐害怕,并且啼哭不止。此種癥狀通常表現在:患兒常于睡眠中猝然啼哭,哭聲悲慘而緊張,多呈恐懼狀,喜歡緊偎在人懷中,若抱時則可保持安靜,嘴唇與面色均乍青乍白,一般無其他明顯癥狀。這種患兒也宜用中藥治療以安神定驚。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新生兒夜哭,只要爸爸媽媽能仔細觀察,并積極做好防治措施,令人頭痛的寶寶夜哭問題也是可以預防的。

    摘自:《育兒一本通》

熱點推薦: 今日文章推薦: 我用邪惡“報答”你的背叛 坐月子期間保健全搜羅 往期熱點回顧: 明星親子照最新整理(圖) 當厲害婆婆遇見厲害媳婦! “新生兒護理”相關文章: 新生兒護理7注意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精品推薦* 29件孕期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提高嬰兒免疫力飲食大搜索

編輯:芯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