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臍疝的起因與救治要點

臍疝(umbilical hernia)是腹部內臟從臍環向外突出形成的疝, 是一種一般的先天性發育缺陷, 也最常見的一種臍部疾病。 嬰兒發病率較高, 尤以早產兒、低體重兒好發。 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 罕有延至學齡時期。 女孩比男孩多2~3倍。

一、病因

臍疝發生的原因與臍部的解剖特點有關。 在胎兒期, 臍環下半部通過二根臍動脈和臍尿管, 臍環的上部通過臍靜脈。 嬰兒出生後, 這些管道隨即閉塞而成纖維索, 與臍帶脫落後的瘢痕性皮膚組織相癒合, 因此該部是一薄弱區。 臍疝的形成還與腹壁肌肉和筋膜的發育有關;在嬰兒時期,

Advertisiment
兩側腹直肌及前後鞘在臍部尚未合攏, 這就使臍疝更容易產生。 疝囊為突出之腹壁憩室, 其外僅有皮膚覆蓋, 腹膜與皮膚深層及脂肪組織有粘連。 突出的內臟多為大網膜或小腸, 囊壁與其內容之間一般無粘連。

二、臨床表現及觀察要點

在臍部可見圓形或卵圓形的腫塊隆起。 哭鬧、咳嗽時腫塊就突出更明顯, 約有拇指大小或核桃大小, 呈球形, 皮膚較薄時呈青色, 指壓時內容物很容易回納入腹腔, 有時可以聽到氣過水聲, 壓迫時小兒無任何痛苦。 以指端探人臍孔內, 可以清楚地觸得臍環邊緣, 並可估計其直徑。 小兒咳嗽或哭鬧時, 指端感到明顯衝擊。 當小兒安靜以及在臥位時, 腫塊即消失。

1歲下嬰兒, 臍疝直徑大都在1~2cm;年長兒童由於疝的長期外突,

Advertisiment
疝囊和皮膚有擴張, 直徑可達3~4cm。 患臍疝的小兒一般無痛苦, 也不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

1.護理目標

(1)家長理解臍疝診治方法, 配合完成部分生活照料。

(2)臍部切口癒合良好。

2.護理措施

(1)非手術治療

①皮膚護理:觀察粘貼膠布處皮膚有無異常現象, 認真交接班。

②餵養管理:少量多次哺喂。

③情緒管理:儘量避免小兒出現長時間劇烈哭鬧的現象, 維持小兒生活規律, 避免周圍過強烈的聲音刺激。

④排便管理:排便過於費力時, 一方面給予腹部局部保護, 另一方面注意飲食中水的補充, 必要時進行飲食結構調整。

(2)手術治療

①手術前認真做好手術區域皮膚準備。

②手術後保持切口敷料清潔、乾燥, 避免污染。

③儘量保持小兒情緒穩定,

Advertisiment
避免增加腹壓的活動。

3.護理評價

(1)患兒家長能否遵照醫囑, 認真配合完成診療過程。

(2)手術治療患兒臍部切口癒合良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