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腹瀉護理需注意的2個要點

藥物不是治療腹瀉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嬰兒發生腹瀉, 父母馬上會使用藥物。 藥物的來源可能又三個:有的是到醫院開的;有的是在藥店購買的;有的是上次腹瀉時, 沒有吃完的藥物。 而對其他方面的處理, 往往就忽視了。 這可能就是治療失敗的原因。 治療腹瀉的藥物換了一種又一種, 就是不管事。 事實上, 藥物不是治療腹瀉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應該採取綜合措施:

補充丟失的水、電解質, 糾正酸堿紊亂嬰兒由於腹瀉丟失了電解質, 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 腸腔內的水分不但不能吸收, 還會有水分析出,

Advertisiment
如果只喝水, 就不能吸收, 出現喝水拉水現象。 這時如果能口服電解質(口服補液鹽), 不但會使水分吸收, 還能吸收補充的電解質, 即糾正了水、電解質紊亂, 還起到了止瀉作用。

單純吃止瀉藥效果是不好的如果不注意飲食調理、飲食衛生和大便管理, 單靠止瀉藥是不行的。

如果出現了脂肪瀉,就要減少油脂食物的攝入, 適當控制飲食。

如果出現了饑餓性腹瀉, 就要加強餵養, 控制飲食會使腹瀉加重, 單服用止瀉藥效果是不佳的。

如果出現了菌群失調(大多是抗菌藥物所致), 就應該調整腸道內環境, 才能恢復腸道內正常菌群, 緩解腹瀉止。

瀉藥不能止住所有的腹瀉

止瀉藥不能治療所有的腹瀉, 當你的嬰兒出現腹瀉時, 不要僅僅盯住止瀉藥,

Advertisiment
換了一種又一種, 藥吃:一大堆, 不但白白花錢, 孩子還受罪。 腹瀉時間長了, 孩子會很快消瘦下去, 出現營養不良、抵抗力減低, 易患其他疾病。 腹瀉處理不得當, 會給父母和孩子帶來很多痛苦, 在實際生活中,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

細菌感染性腹瀉

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使用止瀉藥。 不消火腸道內引起腹瀉的致病菌, 單服用止瀉藥是沒有效果的。

當嬰兒患感染性腹瀉時, 大便多見黏液樣、膿性、帶血、綠色稀水樣。 大便常規檢查多有異常, 如可見白細胞、紅細胞、膿細胞等。 嬰兒可有發燒、精神差、嘔吐、納差等症狀。

病毒感染性腹瀉

缺乏有效的抗腸道病毒的藥物, 儘管如此, 單純服用止瀉藥也難以有效控制腹瀉。

Advertisiment
病毒性腹瀉最常見的是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多發於秋末冬初季節。 嬰兒可有發燒, 大便常規可正常或見少許白細胞, 大便可成綠色、淡黃色、白色稀水樣、蛋花湯樣、稀米湯樣。 大便以水為主, 可迅速丟失大量水分, 短期出現脫水症狀。 治療的關鍵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止瀉藥不但不能奏效, 還可能增加腸道負擔, 表現為吃藥拉藥。 媽媽一旦發現孩子吃進去止瀉藥(如瀉速停,中藥湯色)都拉了出來, 就不要再服用了, 腸道根本就不吸收藥了, 止瀉藥已經不能起到藥效了, 只能增加腸道負擔這時應該以補充水分電解質和調整腸道功能為主, 也可吃腸道黏脫保護劑。

饑餓性腹瀉

止瀉藥是沒有效果的, 必須調整飲食結構。

Advertisiment
母乳不足添加輔食或牛乳。

消化不良性腹瀉

也不應該單純服用止瀉藥(對食物消化不了, 對藥物吸收也同樣不好), 治療、護理應該以助消化為主, 凋整飲食結構。

腸道菌群失調

單用止瀉藥也是無效的, 應該服用圍生態製劑, 使腸道恢復正常菌群結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