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肚臍出血如何護理

有很多寶寶都會問媽媽自己的肚子上為什麼會有一個小洞, 為什麼會長有肚臍呢?有很多媽媽都很難詳細的解釋這個問題。 小寶寶們由於貪玩或者好奇都會不停的觸摸肚臍, 這無形中也傷害到了了肚臍。 同時新生兒出生後, 和胎盤相連的臍帶被結紮、切斷, 臍帶的殘端最後乾燥脫落, 在嬰兒腹部中間留下小凹陷的肚臍。 肚臍雖小, 但假如護理不當, 還會出現一些疾病。 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臍膨表面無皮膚, 出在臍帶部位有腹腔臟器向腹外突出, 臟器外表只有一層腹膜和羊膜構成的囊膜覆蓋。

Advertisiment
膨出的臟器在腹壁清楚可見。 如不及時治療, 一旦囊膜破裂, 內臟暴露, 可併發腹膜炎、敗血症。 故一旦診斷, 應儘快手術修補。

(2)臍濕疹很難治癒, 其表現為肚臍上出現小疙瘩或潰爛。 可用3%硼酸溶液濕敷, 或用中藥苦參、地骨皮、細辛煎水洗, 然後塗 黑豆餾油軟膏。 臍炎是新生兒常見疾病, 常因臍帶脫落過早或過遲, 以及臍帶護理不當, 以至臍帶被污染, 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感染。

(3)臍疝這是由於小兒臍部四周腹肌發育不全或肚臍疤痕組織薄弱, 一旦小兒啼哭、咳嗽等致腹壓增大時, 腹內一部分臟器, 如腸、腸系膜, 就會從此薄弱處疝到皮下組織而形成臍疝, 可見外表有一球形或半球形、核桃大小的腫物, 在小兒安靜時或臥床時可消失。

Advertisiment
一般可以自行癒合, 若四五歲仍不癒合則應手術修補。

(4)臍炎最常見。 起初僅見臍部與四周組織發紅腫脹, 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 有臭味。 如不及時治療, 可引起腹壁蜂窩組織炎, 形成膿腫、壞死, 細菌可沿尚未閉合的臍 血管侵入血循環, 造成敗血症。 因此, 在臍帶結紮後, 一定要保持臍部的清潔衛生乾燥, 用雙氧水或75%酒精清洗臍部後, 塗1%~2%紫藥水, 再用消毒紗布包 紮。

(5)臍肉牙腫是臍炎長期未治癒的結果, 或是臍部誤用爽身粉、臍帶粉、滑石粉等異物刺激, 臍內長出息肉樣櫻紅色腫物, 表面有膿性分泌物。 去醫院用10%硝酸銀燒灼或手術切除。

以上就是幾種小兒肚臍疾病的常見案例, 嬰兒腹部中間留下小凹陷的肚臍,

Advertisiment
因為寶寶小不懂事而隨意觸碰, 就很容易出血, 造成傷口發炎, 形成其他肚臍疾病。 此時, 母親就一定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 防止寶寶隨意觸摸, 一旦發現寶寶的肚臍有出血紅腫的現象就要及時治療。 不能使之進一步惡化。

總結:新生兒肚臍紅腫發炎是很常見的疾病, 一方面是由於產後嬰兒護理工作沒有做好, 另一方面是由於媽媽們的疏忽, 放縱了寶寶對肚臍的過度觸摸造成的。 如果早期的發炎症狀不能很好的處理, 而放任它進一步惡化, 就會造成很多疾病, 因此, 希望媽媽們能夠自信留意觀察, 做好寶寶的肚臍護理工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