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皮膚缺失會導致哪些疾病

寶寶剛生下來時各個器官組織並沒有發育成熟,如大腦、肝臟及胃腸等,這一點似乎每個媽媽都知道,然而,對於寶寶皮膚一些媽媽卻知之甚少,甚至以為和大人沒有多大區別.其實寶寶的皮膚同其他器官組織一樣,結構尚未發育完全,不具備成人皮膚的許多功能,至少還需3年的時間才可發育得和大人一樣.

生男生女幫提醒:媽媽在照料時一定要細心打理,有時稍有不慎,新生兒皮膚缺水會導致以下疾病.便會惹出不少的麻煩,給媽媽和寶寶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煩惱.那麼,寶寶的皮膚與大人相比都有哪些特點,應該怎樣去照料呢?

Advertisiment

1、生理性脫皮現象

新生兒出生兩周左右,出現脫皮現象.好好的寶寶,一夜之間稚嫩的皮膚開始爆皮,緊接著就開始脫皮,漂亮的寶寶好像塗了一層漿糊,乾裂開來.這是新生兒皮膚的新陳代謝,舊的上皮細胞脫落,新的上皮細胞生成.

出生時附著在新生兒皮膚上的胎脂,隨著上皮細胞的脫落而脫落,這就形成了新生兒生理性脫皮的現象,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治療.

生理性脫皮應該如何護理?

剛出生的寶寶因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太薄,肯皮和真皮之間連接的也不緊密,所以常常表現出腳踝,腳底及手腕部皮膚乾而粗糙.如果想撩撩皮膚表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安全,溫和的保濕品.

Advertisiment

2、皮膚變色

剛出生的寶寶,真可以稱為“變色龍”:新生兒變動體位,皮膚顏色出現界線分明的不同變化,這就是醫學上稱的皮膚變色.

(1)上身膚色和下身不一樣

有些嬰兒一出生,你會發現他的身體上半部是蒼白色的,而下半部則是紅色的.正常的膚色可不是這樣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由於嬰兒的血循環未發育完善導致血液彙集在下肢的緣故.這種上、下身顏色各異的現象可以通過移動嬰兒的體位而很容易就得到矯正.

(2)左側膚色與右側不一樣

當新生兒左側臥位時,右側上部皮膚呈現少血的蒼白色,左側下部皮膚呈現多血的鮮紅色,也可能是紫紅色.當向相反的方向變換體位時,皮膚顏色也會變換過來.

Advertisiment

(3)新生兒手或腳的膚色變藍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看見的寶寶的手或腳會出現變藍的現象,特別是當他躺下的時候.這同樣是由於嬰兒的血循環相對不足所造成的.如果你將嬰兒抱起或移動他的體位,這種皮膚顏色就可以改變.

藍點亦稱“蒙古藍斑”,看來像挫傷,常出現在嬰兒背部的下方並帶有黑色的皮膚色調,幾乎所有非洲和亞洲的嬰兒都有上述斑點,這些斑點是無害的,並會自然地消退.

3、局部青紫

新生兒紫紺多是病理性的,不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暫時性的紫紺不是疾病,新手爸爸媽媽不必為此著急,紫紺會自然消退的.

新生兒局部青紫的原因:

(1)發生在口唇、手足及甲床下的紫紺,多是由於手足外露受涼、受壓、多血(臍帶結紮延遲)等引起的;

Advertisiment

(2)劇烈哭鬧、屏氣發作、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呼吸短暫停歇,可引發全身紫紺;

(3)與生產過程中新生兒受到外力損傷有關,如產程過長,胎兒受壓時間長,出現先鋒頭、先鋒臀、先鋒足,其特點是先鋒處有受壓痕跡,並伴有局部青紫水腫,可能還伴有出血點.

(4)助產士擠壓新生兒口中的羊水,可能用力猛了點,新生兒面部出現青紫,也可能伴有出血點;

(5)有的新生兒娩出後哭聲很小或不哭,助產士就拍打新生兒足底部或背部,刺激新生兒啼哭,這也可能造成某個部位的青紫和皮膚出血點.

(6)有的護士在給新生兒按腳印、系手條時,也會造成新生兒局部青紫或出現出血點.

以上情況,有時被醫護人員忽視了,有時不敢和新手爸爸媽媽們說明原因,怕對方不理解,找麻煩,有意回避,結果就成了問題.新媽媽很是著急,以為寶寶得了什麼大病.

Advertisiment

4、皮膚紅斑

新生兒出生頭幾天,可能出現皮膚紅斑.紅斑的形狀不一,大小不等,顏色鮮紅,分佈全身,以頭面部和軀幹為主.新生兒有不適感,但一般幾天後即可消失,很少超過一周.有的新生兒出現紅斑時,還伴有脫皮的現象.

皮膚紅斑無需處理

新生兒紅斑的產生原因, 醫學上目前還不能解釋清楚.有學者認為,新生兒紅斑是新生兒出生後, 受光、空氣、溫度等環境影響和機械刺激而產生的,比如新生兒洗澡後,紅斑可加重.不管學理上還有什麼爭論,有一點是明確的:新生兒紅斑對健康沒有任何威脅,不用處理,自行消退.

5、胎痣

新生兒出生後可在皮膚或黏膜部位出現一些與皮膚本身顏色不同的斑點或丘疹,稱為新生兒胎記,也叫“胎生青記”,醫學上稱為“色素痣”.

胎記大多發生在寶寶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塊.大多數胎記都無所謂,其中很多會在寶寶出生幾年內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療.

常見的新生兒胎記

(1)粉紅色斑:粉紅色斑是粉紅色的斑點,顏色淡,壓迫使之變白,而且會迅速消退,常見於淺膚色新生兒的眼瞼和胸枕骨部位,一般於1歲左右消失;

(2)草莓班:草莓斑又稱血管痣,是一種突出於皮膚表面,界限清楚,鮮紅或暗紅色的腫脹物.于出生時或頭2個月可見,經一段時間的成長後,痣的大小會固定下來(約8個月時),大多在10歲以前消失,不消失者需給冷凍及同位素敷貼治療;

(3)永久性紅斑:如葡萄酒痣,又稱為焰火痣,是一種紅紫色的斑點,通常于出生時可以觀察到,此種斑點是平坦的,不會隨壓迫變白,也不會自然消失,葡萄酒痣一般沿著3叉神經分佈,可能與視網膜或顱內疾病有關;

(4)蒙古斑:蒙古斑出現於臀部,腰部或背部的一些界限分明的色素沉著區域,通常是藍色帶狀,此胎記無特殊意義,通常於1-5歲時消失.

可能導致疾病的胎記

(1)眼睛和臉頰附近的葡萄酒色痣:有時與青光眼等視力問題或癲癇發作及發育遲緩有關(稱為斯-韋綜合征,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

(2)較大的血管瘤:根據不同的生長位置,可能會妨礙進食、視力和呼吸.有時血管瘤長在身體內部,可能會威脅某些器官的健康.

(3)位於脊椎下部的胎記可能在皮膚下延展,並影響神經及血液流動.

(4)6個以上咖啡牛乳色斑群,可能是神經纖維瘤的信號,神經纖維瘤是一種遺傳障礙疾病.患這種疾病的孩子通常在出生時或兩歲之內出現斑塊,到童年甚至更大些時斑塊數量還可能還會有所增加.大約50%有神經纖維瘤的人可能出現學習障礙.

(5)一些胎記,尤其是出生時就有的大痣,將來癌變的風險很大.

通過對一些嬰兒臉色的觀察,可以發現某些疾病.特別是在新生兒期,細心的家長常常可從嬰兒的臉部發現異常顏色而去找醫生.當然,身體其他部位的膚色也可有相應的改變.

四、新生兒皮膚護理小錦囊

1、臉部護理

症狀:寶寶經常流口水及吐奶.

護理:應準備柔軟濕潤的毛巾,替寶寶抹淨面頰,秋冬時更應及時塗抹潤膚膏防止肌膚皸裂.

2、眼部護理

症狀:眼角發紅,醒後眼屎分泌物多.

護理:每天用濕藥棉替寶寶洗眼角一次.

3、鼻腔護理

症狀:鼻腔分泌物塞住鼻孔而影響呼吸.

護理:用濕棉簽輕輕卷出分泌物.

4、臍部護理

症狀:寶寶出院時臍帶已脫落,有時臍孔稍濕或少量出血.

護理:不論臍帶是否脫落,應在每天洗澡後清潔臍部,即用消毒棉簽蘸75 %醫用酒精,從臍部的中央按順時針方向慢慢向外輕抹,重複三次,更換三根棉花棒,抹出汙物、血痂,保持臍部乾爽和清潔.當臍部紅腫或有膿性分泌物,應即去醫院就診.

5、臀部護理

症狀:寶寶的臀部非常嬌嫩,要及時更換尿片.

護理:勤洗勤換尿片,更換尿片時用強生嬰兒柔潤濕紙巾清潔臀部殘留的尿漬、糞漬,然後塗上嬰兒護臀霜.

6、身體和四肢

症狀:若寶寶經常出汗.

護理:應常備柔軟毛巾為他擦乾身體,以防著涼,並經常更換棉質內衣,每天給寶寶洗澡.

5、胎痣

新生兒出生後可在皮膚或黏膜部位出現一些與皮膚本身顏色不同的斑點或丘疹,稱為新生兒胎記,也叫“胎生青記”,醫學上稱為“色素痣”.

胎記大多發生在寶寶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塊.大多數胎記都無所謂,其中很多會在寶寶出生幾年內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療.

常見的新生兒胎記

(1)粉紅色斑:粉紅色斑是粉紅色的斑點,顏色淡,壓迫使之變白,而且會迅速消退,常見於淺膚色新生兒的眼瞼和胸枕骨部位,一般於1歲左右消失;

(2)草莓班:草莓斑又稱血管痣,是一種突出於皮膚表面,界限清楚,鮮紅或暗紅色的腫脹物.于出生時或頭2個月可見,經一段時間的成長後,痣的大小會固定下來(約8個月時),大多在10歲以前消失,不消失者需給冷凍及同位素敷貼治療;

(3)永久性紅斑:如葡萄酒痣,又稱為焰火痣,是一種紅紫色的斑點,通常于出生時可以觀察到,此種斑點是平坦的,不會隨壓迫變白,也不會自然消失,葡萄酒痣一般沿著3叉神經分佈,可能與視網膜或顱內疾病有關;

(4)蒙古斑:蒙古斑出現於臀部,腰部或背部的一些界限分明的色素沉著區域,通常是藍色帶狀,此胎記無特殊意義,通常於1-5歲時消失.

可能導致疾病的胎記

(1)眼睛和臉頰附近的葡萄酒色痣:有時與青光眼等視力問題或癲癇發作及發育遲緩有關(稱為斯-韋綜合征,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

(2)較大的血管瘤:根據不同的生長位置,可能會妨礙進食、視力和呼吸.有時血管瘤長在身體內部,可能會威脅某些器官的健康.

(3)位於脊椎下部的胎記可能在皮膚下延展,並影響神經及血液流動.

(4)6個以上咖啡牛乳色斑群,可能是神經纖維瘤的信號,神經纖維瘤是一種遺傳障礙疾病.患這種疾病的孩子通常在出生時或兩歲之內出現斑塊,到童年甚至更大些時斑塊數量還可能還會有所增加.大約50%有神經纖維瘤的人可能出現學習障礙.

(5)一些胎記,尤其是出生時就有的大痣,將來癌變的風險很大.

通過對一些嬰兒臉色的觀察,可以發現某些疾病.特別是在新生兒期,細心的家長常常可從嬰兒的臉部發現異常顏色而去找醫生.當然,身體其他部位的膚色也可有相應的改變.

四、新生兒皮膚護理小錦囊

1、臉部護理

症狀:寶寶經常流口水及吐奶.

護理:應準備柔軟濕潤的毛巾,替寶寶抹淨面頰,秋冬時更應及時塗抹潤膚膏防止肌膚皸裂.

2、眼部護理

症狀:眼角發紅,醒後眼屎分泌物多.

護理:每天用濕藥棉替寶寶洗眼角一次.

3、鼻腔護理

症狀:鼻腔分泌物塞住鼻孔而影響呼吸.

護理:用濕棉簽輕輕卷出分泌物.

4、臍部護理

症狀:寶寶出院時臍帶已脫落,有時臍孔稍濕或少量出血.

護理:不論臍帶是否脫落,應在每天洗澡後清潔臍部,即用消毒棉簽蘸75 %醫用酒精,從臍部的中央按順時針方向慢慢向外輕抹,重複三次,更換三根棉花棒,抹出汙物、血痂,保持臍部乾爽和清潔.當臍部紅腫或有膿性分泌物,應即去醫院就診.

5、臀部護理

症狀:寶寶的臀部非常嬌嫩,要及時更換尿片.

護理:勤洗勤換尿片,更換尿片時用強生嬰兒柔潤濕紙巾清潔臀部殘留的尿漬、糞漬,然後塗上嬰兒護臀霜.

6、身體和四肢

症狀:若寶寶經常出汗.

護理:應常備柔軟毛巾為他擦乾身體,以防著涼,並經常更換棉質內衣,每天給寶寶洗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