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餵養及護理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 寶寶的到來為一定帶來喜悅, 但對於剛剛出生的新生兒來說, 很多媽媽都不懂如何餵養, 平時就靠一些書本上的知識和媽媽的傳授和護理寶寶, 這些新生兒的餵養和護理方法操作起來時卻遠遠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新生兒都比較嬌弱, 容易感染外界的細菌和病毒, 如果做媽媽不小心照料寶寶, 就很可能引發一些新生兒疾病, 那麼新生兒如何正確地餵養和護理呢?

餵養

寶寶出生兒, 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 儘量選擇母乳餵養, 分娩下產床就可以讓寶寶吸吮乳☆禁☆頭, 以刺激加快產乳的時間,

Advertisiment
餵奶根據小兒饑飽及吸吮情況來決定, 沒有時間限制, 按需哺乳, 餵奶時媽媽保持清醒, 以免乳☆禁☆頭堵塞小兒口、鼻而發生窒息。

保暖

新生兒出生後體溫會下降, 所以室溫要適當, 在21~24℃較為適宜, 新生兒出生後體溫下降很快, 要注意保暖, 保持體溫穩定, 及時添減衣服, 冬天要採取保暖措施, 如置熱水袋於腳下或用小棉被包好, 預防感冒引發肺部疾病, 夏天時室溫不可過高, 穿溥溥的棉衣即可, 保持室內濕度、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

臍帶的護理

出院後媽媽給寶寶洗澡時要注意觀察臍帶局部有無出血, 保持臍帶部位乾燥, 每次洗澡時注意不讓要臍帶碰到水, 如果不小心弄濕了用75%的酒精消毒, 塗在臍帶的頂端及周圍的皮膚後再用龍膽紫塗一下即可。

Advertisiment
臍帶快要脫落清潔臍帶時, 可將結紮臍帶的線向上提並可輕輕地旋轉, 把酒精及龍膽紫擦在臍帶的根部, 使根部的組織儘快的乾燥, 使臍帶容易脫落。

注意臍帶周圍皮膚是否發紅, 有無感染的情況, 臍帶脫落後, 要注意觀察並需繼續清潔數日直至局部完全長好。

注意大便的性狀

奶中糖多時大便泡沫多, 有酸味。 換尿布時要注意大便的性狀, 消化不良時大便呈黃色或綠色稀便, 並且大便次數增多;腸道感染時大便呈水樣或帶粘液, 腥臭大便次數增多;奶量不足時大便呈綠色, 每次大便量少次數多, 奶中水少時大便呈塊狀, 糞臭味較濃。

注意口腔衛生

每次哺乳前要都要溫水清洗乳☆禁☆頭、消毒奶瓶,

Advertisiment
以防口腔感染。 若發現舌或兩頰粘膜有奶樣白膜, 用戶0.5%甲紫或撒入冰硼散。

新生兒沐浴

沐浴時室溫在28℃左右, 水溫在37℃。 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腹部及下肢, 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壓住雙耳, 以免水流入耳內, 發生感染。 右手將乾淨的毛巾濕透, 輕輕擦臉, 然後用香皂洗頭、頸部及上肢, 用水沖洗後擦乾, 再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上肢及胸部, 清洗下肢。

清洗時要注意有皺的部位, 如腹股溝及臀部, 沖洗後擦乾, 給新生兒撒痱子粉並蓋好被。 撒時用左手蓋住新生兒臉部, 以免把粉撒入小兒眼、鼻、口內, 右手將粉撒於頸下、頸後、腋下、腹股溝、背、臀部, 皺褶處應多撒些痱子粉, 以防皮膚糜爛, 然後包好。

新生兒的餵養和護理是非常要注意的,

Advertisiment
因為餵養或護理不當都可以造成新生發生感染, 作為新手媽媽只要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進行, 寶寶都可以順利地度過新生兒期, 媽媽照料也會變得更加輕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