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疾病

2011-03-05 1015
新生兒疾病護理
(1)分娩外傷

①產瘤:胎兒經過產道時, 由于擠壓, 而使頭部某個部分形成腫脹, 大都發生于頭頂部, 出生時即可見到, 數天后即會消失, 不必過于擔心。

②頭顱血腫:存在于頭骨與骨膜間的血塊, 稱之頭顱血腫, 類似產瘤。 不同之處是, 其范圍只限于一塊骨頭, 不超越骨縫, 出生后數小時至數天逐漸增大。

壓迫腫脹處也不會縮小。

頭顱血腫沒有多大害處, 只要任其自然即可, 大約數個月后就會消失。

(2)分娩麻痹

經過產道時, 由于壓迫、阻礙脊髓神經而引起肩與手腕的麻痹, 醫學上稱為臂叢神經麻痹。
Advertisiment


受到傷害的神經不同, 麻痹的部分也不同, 最常見的是肩與前腕屈肌麻痹, 這是比較容易治療的。

如果是手指肌肉麻痹(前腕麻痹、頸髓與第一頸髓障礙)后果相對嚴重。

此外也會發生臉部神經麻痹。

一般只有單側的臉部麻痹, 哭泣時, 癥狀才會明顯出現。

大都經過1~2周后, 即自然痊愈, 有時候因橫膈膜神經麻痹, 而發生呼吸困難。

(3)顱內出血

經過產道時, 受到外傷而出血, 或因氧氣不足而出血。 出血部位也有不同。

不過癥狀卻是相同的, 會出現抽搐、呻吟、不安、尖叫、發紫等現象, 大都發生于出生時, 有時候在數天后才會出現。

(4)新生兒出血疾病

①原因與癥狀:新生兒容易缺乏維生素k, 又由于血液凝固機能尚未成熟, 頭顱與肺部容易出血,
Advertisiment
尤其是消化器官更容易出血, 稱之新生兒出血癥。

大部分在出生后2~5天即會出現, 出血量少的話, 嘔吐物會雜有咖啡狀穢物, 或糞便呈暗紅色, 大量出血時, 會吐出鮮血。

②治療:輕者肌內注射維生素k即可治愈, 重者速去醫院就診, 必要時輸血。

(5)新生兒黃疸

①原因與癥狀:大多數新生兒在生后2~4天, 都會出現暫時性黃疸, 這是由于出生后發生溶血, 以及處理溶血的肝臟機能尚未成熟所致, 不會引起其他障礙, 稱之生理性黃疸。

但是有時候血中的膽紅素會相當高, 此種情形多發生于未成熟兒, 其他如溶血性疾病, 也是造成此病的主要原因, 如果黃疸持續下去, 會使寶寶出現哺乳障礙。

更嚴重時, 中樞神經核也會被黃疸染黃, 而受到阻礙,
Advertisiment
稱核黃疸。 未成熟兒在生后6~7天, 容易發生此癥狀, 一旦感染, 寶寶無法動彈, 手腳僵硬、驚厥、呼吸障礙, 有死亡危險。

如果能繼續活下去, 驚厥會逐漸消失, 但可留有手足徐動癥、智能落后、眼球運動障礙等后遺癥。

②治療:光照療法是最有效的療法。

此法非常便利, 如果無效, 可進行換血療法, 即除去寶寶黃疸血液, 輸入正常血液。

(6)新生兒溶血疾病

①原因:

胎兒與媽媽血型不合致使胎兒血中的紅血球受到破壞, 大量血紅蛋白釋放血中, 稱溶血, 一旦發生這種情形, 寶寶即會出現嚴重的黃疸。

血型不合主要見于rh血型及abo血型兩大類。

東方人因rh血型引起新生兒溶血疾病的比例少于歐美, 即使是rh型不合, 在第一次妊娠時, 幾乎也不會發生溶血性疾病,
Advertisiment
第二次以后的妊娠, 其發病比率為5%~20%。

a、b、o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新生兒溶血性疾病約占1.25%, 換言之, 每80個就有1個。

②癥狀:

最嚴重的癥狀是胎兒水腫, 在出生后不久即死亡。

通常嚴重黃疸, 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 黃疸漸加重, 經常發展成核黃疸, 尤其是rh型不合所引起的, 情況更為嚴重。 abo型不合的情形, 比較輕微, 以貧血為主要癥狀。

③治療:

早期進行換血療法, 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癥狀, 只要采用光照療法即可。

(7)臍炎

①原因與癥狀:

臍帶切口應保持清潔, 如果進入細菌, 就容易發生感染, 肚臍受到感染稱臍炎, 局部會發紅, 有分泌物或膿, 繼續下去會波及周圍, 而引起門脈炎或敗血癥。

②治療:使用抗生素并局部涂上龍膽紫藥水, 再貼上殺菌紗布,
Advertisiment
不久會變干燥。

(8)臍肉芽腫

①原因與癥狀:臍帶脫落后, 肚臍會呈現粉紅色或紅色的隆起伏, 稱之臍肉芽腫, 大部分是由于輕微感染引起的。

所謂肉芽是指傷口恢復時, 所出現的增殖組織, 如果過多, 傷口難以治愈, 一旦有了肉芽腫, 則難以痊愈。

②治療:若是小型肉芽腫, 只要消毒后貼上紗布殺菌即可自然痊愈, 如果以硝酸銀涂抹使其干燥, 大都在1~2周即會消失。


本文由北京中山響沙圖書發行中心授權母嬰健康發表,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