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濕疹用什麼藥,濕疹的中醫治療方法

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 新生兒濕疹對於每個媽媽來說都不是陌生的詞語, 見到小寶寶起了濕疹媽媽都很擔心, 也是媽媽重視的問題。 但是有些家長還是不瞭解濕疹, 或者是看見小寶寶起了濕疹就不知所措了。 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新生兒濕疹是什麼有哪些治療方法?

新生兒濕疹我們又稱‘奶蘚’是一種皮膚急病, 也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 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 誘發原因發生濕疹的寶寶, 許多物質又會誘發濕疹。 內在原因寶寶的皮膚角質比較薄, 對各種刺激因素比較敏感,

Advertisiment
也會發生濕疹。 患有濕疹的孩子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脫屑, 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 遇熱、遇濕都可使濕疹加重。

下面介紹幾種有效的中醫治療用藥

1、濕熱證:

多見於急性濕疹。 表現為皮膚發紅, 出現丘疹, 或小米粒狀紅疹, 頂端起水泡, 癢, 抓破後流水, 浸淫成片, 可結痂, 伴口幹少飲, 小便色黃, 苔黃膩, 舌質紅, 脈滑數。 治宜清熱祛濕, 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1)黃芩6-10克, 黃柏10克, 蒼術10克, 苦參12克, 車前草15克, 豬苓10克, 水煎服。

(2)土茯苓15-20克, 苡米30克, 木通10克, 蒲公英20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3)苦參50克, 蛇床子30克, 蒼耳子15克, 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4)黃連10克, 黃岑10克, 煆石膏10克, 煆甘石12克, 冰片0.5克, 共為細末混合備用。 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藥末撒在患處,

Advertisiment
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5)鮮馬鞭草100克, 水煎取藥液, 放冷後洗患處。

(6)鮮馬齒莧200克, 水煎後取藥液, 濕敷患處。 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2、虛實夾雜證:

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 見於慢性濕疹。 該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 皮膚 粗糙變厚, 抓破可流黃水, 患處皮膚色暗滯, 身倦乏力, 苔膩, 舌質淡嫩且胖, 脈緩。 治宜健脾養血, 兼以清利, 可選用:

(1)白術10克, 雲苓15克, 當歸10克, 丹參15克, 白芍10克, 生地15克, 地膚子15克, 苡米30克, 水煎服。

(2)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 共研細末, 過篩, 將藥粉用麻油調勻, 外敷於患處。

這些就是對新生兒濕疹的一些小介紹希望對各位媽媽能起到幫助的作用。 在這也提醒一下個位媽媽在新生兒濕疹發作期間不要和有單純皰疹的人接觸,

Advertisiment
以免發生皰痘。 避免新生兒抓破皮膚發生感染。 保持室內溫度適宜, 不要溫度過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