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症的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溶血症是由於媽媽和寶寶的血型不合, 而引起的免疫性疾病。 那麼, 新生兒溶血症的症狀有哪些呢?一起來瞭解一下新生兒溶血症的症狀的相關內容吧。

新生兒溶血症的症狀

患新生兒溶血症的寶寶會出現各種症狀, 主要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貧血等, 症狀輕重與溶血程度基本一致。 多數ABO溶血病患者除引起黃疸外, 其他改變不明顯。 Rh溶血病症狀較重, 可造成胎兒重度貧血, 甚至心力衰竭、嚴重者死亡等後果。

一、黃疸:大多數Rh溶血病患者患兒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並迅速加重,

Advertisiment
而多數ABO溶血病在第2-3天出現。 血清膽紅素以未結合型為主, 但如溶血嚴重、造成膽汁淤積, 結合膽紅素也可升高。

二、貧血:程度不一。 重症Rh溶血, 生後即可有嚴重貧血或伴有心力衰竭, 部分患兒因其抗體持續存在, 也可於生後3-6周發生晚期貧血。

三、肝脾腫大:Rh溶血病患兒多有不同程度的敢比增大, ABO溶血病患兒則不明顯。

四、併發症:膽紅素腦病。

血中膽紅素水準過高時會損傷腦細胞, 引起膽紅素腦病, 這是溶血病最嚴重的併發症。 一般發生在分娩後4-7天, 表現為黃疸加重, 患兒出現神經系統症狀, 如嗜睡、餵養困難、雙眼凝視、驚厥等。 如不及時治療, 可致死亡或有運動功能障礙、智慧落後等後遺症。

ABO和Rh等不合的溶血症狀基本相同只是輕重程度有所不同,

Advertisiment
前者輕、病情進展較慢;後者重病情進展快。

輕型者:出生時與正常新生兒無異, 1-2天后逐漸出現黃疸和貧血、程度日益加深或稍有嗜睡拒食, 這種病例甚易誤診為主生理性黃疸。

重型者:因胎兒紅細胞大量破壞出現貧血、全身水腫、胸腹腔積液肝脾腫大致成死胎、流產或早產。 有的出生時因貧血水腫、心力衰竭而死亡。

什麼是新生兒溶血症

新生兒溶血症是由於產婦跟新生兒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兒血液病患, 該病發病率不高, 但是出現後的治療一定要及時, 拖延不治會導致黃疸。 新生兒溶血症的家庭護理是對已經經過治療的新生兒患兒來說, 屬於治療後的保養措施, 因此務必要謹遵醫囑, 按照醫生的吩咐照顧患兒。

Advertisiment

如何護理:

一、執行新生兒常規護理,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二、針對病因的護理, 預防核黃疸的發生。

1、實施光照療法和換血療法, 並做好相應護理。

2、遵醫囑給予白蛋白和酶誘導劑。

3、糾正酸中毒, 以利於膽紅素和白蛋白的結合, 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Advertisiment

4、合理安排補液計畫, 根據不同補液內容調節相應的滴速, 切忌快速輸入高滲性兕物, 以免血腦屏障暫時開放, 使已與白蛋白聯結的膽紅素也進入腦組織。

三、合理餵養:黃疸期間常表現為吸吮無力, 納差, 應耐心餵養, 按需調整餵養方式如少量多次、間歇餵養等, 保證奶量攝入。

四、病情觀察:注意皮膚粘膜、鞏膜的色澤, 監測膽紅素;注意神經系統的表現, 如患兒出現拒食、嗜睡、肌張力減退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 立即通知醫生, 做好搶救準備;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 如出現胎糞延遲排出, 應予灌腸處理, 促進糞便及膽紅素排出。

新生兒溶血症的患兒家長一定要緊繃神經, 按照醫生叮囑按時對新生兒進行餵養、合理餵養;時刻注意觀察患兒,

Advertisiment
一旦出現病情反復要及時向醫生反映;如果患兒出現排便不暢、便秘, 可以給患兒灌腸, 通過輔助方式説明患兒排便。

新生兒溶血症鑒別檢查

一、病史

凡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產、輸血史、新生兒重症黃疸史的的孕婦或生後早期出現進行性黃疸加深, 即應作特異性抗體檢查。

二、血型

在孕婦懷孕期間可以通常羊水的檢查來斷定胎兒的血型, 這樣就能避免出現新生兒溶血症的情況了。

三、特異性抗體檢查

包括母、嬰、父血型、抗體效價、抗人球蛋白試驗(產前做間接法、生後做直接法)、釋放試驗和游離試驗, 這是診斷該病的主依據。

四、羊水檢查膽紅素含量

它不象抗體效價受前一胎遺留下來的影響, 故羊水膽紅素含量對估計病情和考慮終止妊娠時間有指導意義,正常羊水透明無色,重症溶血病時淩晨水呈黃色。

五、影像檢查

全身水腫胎兒在X光攝片可見軟組織增寬的透明帶四肢彎曲度較差。B超檢查更為清晰,肝脾腫大,胸腹腔積液都能反映於螢光屏。

六、其它實驗室檢查

其他的實驗檢查對於新生兒溶血症的斷定也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哦。

臨床症狀

新生兒溶血病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取決於抗原性的強弱、個體的免疫反應、胎兒的代償能力和產前的干預措施等因素。Rh溶血病臨床表現較為嚴重,進展快,而ABO溶血病的臨床表現多數較輕。Rh溶血病一般不發生在第一胎,而ABO溶血病可發生在第一胎。

一、胎兒水腫

嚴重者表現為胎兒水腫,主要發生在Rh溶血病,在胎兒期有大量紅細胞破壞,患兒全身水腫、蒼白、皮膚瘀斑、胸腔積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難、肝脾腫大。

二、黃疸

溶血病患兒黃疸出現早,一般在生後24h內出現黃疸,並很快發展,血清膽紅素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但也有少數患兒在病程恢復期結合膽紅素明顯升高,出現膽汁黏稠綜合征。部分ABO溶血病黃疸較輕,與生理性黃疸相似。

三、貧血

溶血病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以Rh溶血病較為明顯。如血型抗體持續存在可導致溶血繼續發生,患兒在生後3~5周發生明顯貧血(Hb早產兒中。

四、肝、脾腫大

嚴重病例因髓外造血,出現肝、脾腫大。

五、膽紅素腦病

新生兒溶血病可發生膽紅素腦病,足月兒膽紅素超過18mg/dl,早產兒膽紅素超過12~15mg/dl就要警惕發生膽紅素腦病。開始表現為神萎、吸吮反射和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低下,歷時半天到1天,如病情進展,出現發熱、兩眼凝視、肌張力增高、抽搐、角弓反張等,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

治療措施

一、西藥治療

1、血漿或白蛋白,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可使游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預防膽紅素腦病。血漿25ml/次靜脈注射(100ml血漿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聯結非結合膽紅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靜脈滴注,每天1~2次。

2、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阻止抗原與抗體反應,減少溶血;並有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強的松每日1~2mg/kg分三次口服,或氫化考地松每日6~8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靜脈滴注。疑有感染者在有效抗感染藥物控制下慎用。

3、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苯巴比妥尚能增加Y蛋白,促進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尼可殺米每日100mg/kg,皆分3次口服。因需用藥2~3天才出現療效,故要及早用藥。兩藥同用可提高療效。

4、葡萄糖及鹼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給患兒熱量,營養心、肝、腦等重要器官,減少代謝性酸中毒。酸中毒時,血腦屏障開放,可使膽紅素進入腦組織的量增加,尚應及時輸給鹼性溶液糾正酸中毒,預防膽紅素腦病。碳酸氫鈉劑量(mEq)=堿剩餘×體重(kg)×0.3。

二、中藥治療

中藥可以退黃,體外試驗有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常用的方劑有。

1、三黃湯黃芩4.5g,黃連1.5g,制大黃3g。

2、茵陳蒿湯茵陳1.5g,梔子9g,制大黃3g,甘草1.5g。

3、消黃利膽沖劑茵陳9g,梔子3g,大黃3g,茅根10g,金錢草6g,茯苓6g。

以上三方可選其中之一,每日服1劑,分次在餵奶前服。亦有製成靜脈輸入劑應用者,其療效較口服者為快。

三、換血治療

換血目的

換出血中已致敏紅細胞及抗體,阻止進一步溶血;減少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濃度,預防發生膽紅素腦病;糾正貧血,防止心力衰竭。

換血指征

1、產前已經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及心力衰竭,臍血血紅蛋白59.84~68.4μmol/L(3.5~4mg/dl),或生後6小時達102.6μmol/L(6mg/dl),12小時達205.2μmol/L(13mg/dl);

2、生後膽紅素已達307.8~342μmol/L(18~20mg/dl)、早產兒膽紅素達273.6μmol/L(16mg/dl)者;

3、已有早期膽紅素腦病症狀者。

血清選擇

ABO溶血症用AB型血漿,加O型紅細胞混合後的血。Rh溶血症應有ABO同型(或O型),Rh陰性的肝素化血。血源應為3天內的新鮮血。

換血量及速度

常用的換血量為85ml/kg,約為嬰兒全血的2倍。每次抽出和注入的血量為10~20ml,病情重、體重輕者抽注10ml。速度要均勻,約每分鐘10ml。換血後可作光療。以減少或避免再次換血。

故羊水膽紅素含量對估計病情和考慮終止妊娠時間有指導意義,正常羊水透明無色,重症溶血病時淩晨水呈黃色。

五、影像檢查

全身水腫胎兒在X光攝片可見軟組織增寬的透明帶四肢彎曲度較差。B超檢查更為清晰,肝脾腫大,胸腹腔積液都能反映於螢光屏。

六、其它實驗室檢查

其他的實驗檢查對於新生兒溶血症的斷定也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哦。

臨床症狀

新生兒溶血病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取決於抗原性的強弱、個體的免疫反應、胎兒的代償能力和產前的干預措施等因素。Rh溶血病臨床表現較為嚴重,進展快,而ABO溶血病的臨床表現多數較輕。Rh溶血病一般不發生在第一胎,而ABO溶血病可發生在第一胎。

一、胎兒水腫

嚴重者表現為胎兒水腫,主要發生在Rh溶血病,在胎兒期有大量紅細胞破壞,患兒全身水腫、蒼白、皮膚瘀斑、胸腔積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難、肝脾腫大。

二、黃疸

溶血病患兒黃疸出現早,一般在生後24h內出現黃疸,並很快發展,血清膽紅素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但也有少數患兒在病程恢復期結合膽紅素明顯升高,出現膽汁黏稠綜合征。部分ABO溶血病黃疸較輕,與生理性黃疸相似。

三、貧血

溶血病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以Rh溶血病較為明顯。如血型抗體持續存在可導致溶血繼續發生,患兒在生後3~5周發生明顯貧血(Hb早產兒中。

四、肝、脾腫大

嚴重病例因髓外造血,出現肝、脾腫大。

五、膽紅素腦病

新生兒溶血病可發生膽紅素腦病,足月兒膽紅素超過18mg/dl,早產兒膽紅素超過12~15mg/dl就要警惕發生膽紅素腦病。開始表現為神萎、吸吮反射和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低下,歷時半天到1天,如病情進展,出現發熱、兩眼凝視、肌張力增高、抽搐、角弓反張等,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

治療措施

一、西藥治療

1、血漿或白蛋白,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可使游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預防膽紅素腦病。血漿25ml/次靜脈注射(100ml血漿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聯結非結合膽紅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靜脈滴注,每天1~2次。

2、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阻止抗原與抗體反應,減少溶血;並有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強的松每日1~2mg/kg分三次口服,或氫化考地松每日6~8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靜脈滴注。疑有感染者在有效抗感染藥物控制下慎用。

3、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苯巴比妥尚能增加Y蛋白,促進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尼可殺米每日100mg/kg,皆分3次口服。因需用藥2~3天才出現療效,故要及早用藥。兩藥同用可提高療效。

4、葡萄糖及鹼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給患兒熱量,營養心、肝、腦等重要器官,減少代謝性酸中毒。酸中毒時,血腦屏障開放,可使膽紅素進入腦組織的量增加,尚應及時輸給鹼性溶液糾正酸中毒,預防膽紅素腦病。碳酸氫鈉劑量(mEq)=堿剩餘×體重(kg)×0.3。

二、中藥治療

中藥可以退黃,體外試驗有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常用的方劑有。

1、三黃湯黃芩4.5g,黃連1.5g,制大黃3g。

2、茵陳蒿湯茵陳1.5g,梔子9g,制大黃3g,甘草1.5g。

3、消黃利膽沖劑茵陳9g,梔子3g,大黃3g,茅根10g,金錢草6g,茯苓6g。

以上三方可選其中之一,每日服1劑,分次在餵奶前服。亦有製成靜脈輸入劑應用者,其療效較口服者為快。

三、換血治療

換血目的

換出血中已致敏紅細胞及抗體,阻止進一步溶血;減少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濃度,預防發生膽紅素腦病;糾正貧血,防止心力衰竭。

換血指征

1、產前已經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及心力衰竭,臍血血紅蛋白59.84~68.4μmol/L(3.5~4mg/dl),或生後6小時達102.6μmol/L(6mg/dl),12小時達205.2μmol/L(13mg/dl);

2、生後膽紅素已達307.8~342μmol/L(18~20mg/dl)、早產兒膽紅素達273.6μmol/L(16mg/dl)者;

3、已有早期膽紅素腦病症狀者。

血清選擇

ABO溶血症用AB型血漿,加O型紅細胞混合後的血。Rh溶血症應有ABO同型(或O型),Rh陰性的肝素化血。血源應為3天內的新鮮血。

換血量及速度

常用的換血量為85ml/kg,約為嬰兒全血的2倍。每次抽出和注入的血量為10~20ml,病情重、體重輕者抽注10ml。速度要均勻,約每分鐘10ml。換血後可作光療。以減少或避免再次換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