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溢奶是病嗎?

2012-07-03 1416

新生兒出世不久, 哭著張口要吃奶, 但吃完奶后幾分鐘就有1一2口乳水從口腔吐出或返流從口角邊上流出來, 這在醫學上叫“溢奶”。 俗稱“漾奶”。 通常為生理正常現象, 而不是病態。
引起溢奶的原因與新生兒的消化道解剖生理特點有關;新生兒胃容量小, 生后十余天每次才容納1一2兩奶, 食管發育比較松弛, 胃又呈水平位, 胃和食道聯接的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 較松弛, 所以胃內容物如奶和水或奶塊易反流。 而十二指腸和胃聯接的幽門發育卻比較好, 極易痙攣, 所以奶水不易進到十二指腸。 表明胃的出口處緊而入口處松,

Advertisiment
所以, 極易造成嬰兒溢奶。 其次, 喂養不當, 奶前哭鬧, 吸空奶瓶或喂奶時奶頭內未充滿奶汁, 都可以造成大量吞氣而引起奶后溢奶。 另外, 奶后讓小兒立刻平臥或抱小孩來回搖晃, 奶后洗澡或換尿布動作強硬, 這些體位變動也容易造成溢奶。 應盡量避免。
如果溢奶嚴重就要區別生理性溢奶還是病理性嘔吐, 生后2一3周溢奶越來越嚴重, 食后幾十分鐘即嘔吐, 就要想到幽門痙攣或先天性幽門狹窄。 另外, 還有發燒吐瀉時要考慮胃腸炎, 腦膜炎, 這些造成了病理性嘔吐。 表現嘔吐頻繁, 有時呈噴射性, 嘔吐量多伴有奶塊, 綠色膽汗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新生兒身體健康, 因此, 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
所以, 喂奶時最好將嬰兒抱起,
Advertisiment
使之躺在母親懷里, 母親將食指和中指分開, 輕輕壓住乳☆禁☆房可以防止奶水流得太急, 使用奶瓶時奶頭孔不要太大減少溢奶。 另外, 喂奶以后要輕輕抱起, 使之伏在母親肩上, 輕拍背部讓胃內氣體排出, 然后輕輕放下, 置右側臥位, 頭部稍抬高, 這樣也可以減少溢奶的發生。
溢奶屬生理正常現象, 隨著新生兒的日齡增長, 溢奶逐漸好轉, 到了三個月時明顯減輕, 大約到生后6個月時便自然消失, 不必用止吐藥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