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母乳餵養後出現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一般在生後2~3天會出現皮膚黃疸, 10~15天消退(早產兒消退要晚些, 約3周左右)。 一些喂母乳的新生兒黃疸程度會較人工餵養寶寶深, 而且持續時間長一些。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醫學研究發現, 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與新生兒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有關, 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親乳汁中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特別高, 使膽紅素在寶寶的小腸中被重複吸收, 於是寶寶便出現了黃疸深而且持續不退。

出現此現象並不主張寶寶因此而放棄寶貴的母乳。 首先建議諮詢醫生, 若寶寶全身情況較好,

Advertisiment
能吃能哭, 體重增加, 黃疸不是很重, 屬於生理性黃疸, 可以繼續吃母乳觀察, 可採取多次少量的母乳餵養的方法, 或將擠出的母乳用攝氏60度的水加熱15分鐘或煮沸幾秒鐘後再喂。 但若黃疸嚴重, 或持續不退, 或消退後又複出者, 應進一步檢查, 明確黃疸的原因和程度, 以決定是否需要停喂母乳並治療。

溫馨提醒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營養品, 為寶寶提供了必需的營養, 暫停母乳餵養期間, 應該將母乳吸出, 保證乳汁持續分泌, 等寶寶黃疽減輕或消退後, 再繼續母乳餵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