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最適合的環境溫度

人類都有一個最適合的環境溫度, 成人最適合的環境澎度為25-28度。 在這個溫度中, 成人的基礎代謝率最低, 皮膚的蒸發散熱裡也最少, 熱量的消耗處於最低水準。 這個溫度叫做中性溫度。 那麼新生兒最適合的溫度是多少呢?

新生兒也有其最適合的環境溫度, 但是新生兒因體溫調節功能不夠完善, 它的中性環境溫度常隨體重及日齡的不同而不同。 一個出生24小時的足月新生兒, 裸☆禁☆體放裡在暖箱中, 所需要的最適合環境溫度為31-34度, 而體重較小的未成熟兒所要求的溫度就比足月兒高, 為33-35度, 出生4-7天的足月兒,

Advertisiment
需要的中性溫度為31—32度, 而未成熟兒需要的中性溫度則為32-34度。 比起出生24小時內的孩於都有所下降。 某一環境溫度對機體只需最低的代謝率(耗氧最小), 同時蒸發熱量亦最低, 即可維持正常的體溫, 這種環境溫度稱中性溫度(也叫適中溫度), 是最適合於人體的環境溫度, 一般在正常穿著條件下, 室溫24℃~26℃, 相對濕度50%, 在這種適中的溫度條件下, 人的深溫與腹壁皮膚溫度的差別<1.5℃。

環境溫度過高時, 足月兒或早產兒表現為激惹狀態, 可見周圍血管擴張、出汗、發熱、脫水、高鈉血症等, 但胎齡小於32周的早產兒, 汗腺發育差, 在高溫環境中常不表現出汗, 胎齡小於36周的早產兒出汗亦少, 常局限於頭面部。 環境溫度過高時尚可引起新生兒呼吸暫停,

Advertisiment
早產兒尤易發生。 環境溫度過低時, 也可引起呼吸暫停、低血糖(早期可有暫時性高血糖)、酸中毒、體溫不升、硬腫症、肺出血等, 寒冷刺激對早產兒或小於胎齡兒者更易造成不良後果且較嚴重。

一般來說, 給新生兒穿暖, 包裹好, 加強隔熱作用後, 放在房間中。 如果想要孩子的新陳代謝處於最低水準, 消耗熱量最少, 最低限度也要有25度的室溫。

如果將孩子放在中性環境溫度中, 吃進的奶及糖等營養物質可充分供給新生兒的生長需要。 如果溫度低於中性溫度, 吃進的營養物質就會變為熱能放發到環境當中一些而浪費掉, 因而減低了生長速度。

有人研究指出, 條件相同的兩個新生兒, 一個放在最適合的中性溫度中,

Advertisiment
另一個放在較低的環境溫度中, 結果在中性溫度中生活的孩子要比後者體重長得快得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