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早期智力開發得抓住2要點

專家指出, 實際上, 新生兒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感覺很靈敏, 具有非凡的模仿和辨別力。 對新奇的事物特別感興趣, 尤其是喜歡有生命的東西。 新生兒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器在結構上已與成人基本相同, 視覺和聽覺是嬰兒與成人交流的最初管道。


寶寶的智力發育期

新生兒出生1周, 就能辨別出出生之日起給他餵奶的媽媽的聲音, 4周就具有對語言不同發音的辨別力。 嬰兒出生後的前4周是他們步入生命最有意義的時期。

孩子從出生到3歲這一階段, 可塑性最大, 智力潛力也很大。 在此階段父母可身體力行,

Advertisiment
言傳身教, 從孩子的生活習慣著手, 如飲食、睡眠、大小便及清潔衛生等方面, 嚴格要求, 合理教育, 使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嬰兒的微笑和哭聲, 是一種本能的情緒活動。

哭聲是身體某種不適的瓜, 而微笑則是身體舒適的表現。 父母若以臉?物忽隱忽現來刺激嬰兒的視覺, 或以說話聲?鈴聲來刺激嬰兒的聽覺, 可以誘發嬰兒心理瓜而微笑。 這樣既可使視覺和聽覺得到鍛煉, 同時也對嬰兒最初的智力發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笑是嬰兒與人交往的開端。 父母也可從笑聲中瞭解嬰兒的心理世界, 也可以從笑聲中瞭解嬰兒的智力發育水準。 研究發現, 愛笑的嬰兒其智力發育水準比不愛笑的嬰兒要略高一些。

Advertisiment
因為不愛笑的嬰兒, 往往心情壓抑, 感情憂鬱, 不願意與人交往, 從而影響嬰兒獲得資訊, 而不利於智力發育。 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忽視嬰兒的微笑, 要讓嬰兒經常擁有微笑, 在歡聲笑語中茁壯成長。


智力開發原則

正視孩子的哭聲

嬰兒不會講話, 不能告訴父母自己的感受:是不舒服?是不稱心?還是……而只會用哭聲來表達。 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哭聲有所辨別:有病哭, 或無病哭, 還是無故哭鬧。 有病哭鬧應及時時送醫院治療。 無病哭鬧是餓?渴?尿布濕了, 或受冷?太熱, 或衣服穿得不舒服等, 經護理或改變就會安靜。 若是無故哭鬧, 則不要立即去抱他哄他, 否則一哭就抱, 久而久之則形成了壞習慣, "哭"成了向大人"示威"的武器。 而要根據嬰兒的年齡大小特點,

Advertisiment
去接觸他, 逗樂他。 這對嬰兒的智力發育有利。

心理研究證明, 孩子出生後的1-2年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最迅速?最關鍵時期。 新生兒的大腦已具備了接受外界良好刺激的條件。 早期教育從新生兒開始, 可使大腦獲得足夠的刺激, 即使大腦在功能上和結構上更趨完善, 又促使潛在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智力開發的原則

(1)應根據小兒大腦發育每個階段的特點進行訓練, 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性, 抓住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機, 提供環境條件以發展孩子的智力潛力, 既要注意刺激、誘發兒童 智力的發展, 又要重視培養, 發展兒童的良好行為和個性品德。


正視寶寶的哭聲

(2)循序漸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後順序,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有一定 的規律, 故對兒童進行教育時應遵循生長發育規律和知識本身的順序性, 由易到難, 由 淺到深, 不能超過他們的實際水準和能力, 不能操之過急, 否則反會防礙兒童智力的發 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 由於遺傳素質、生活環境、接受教育及個人努力程度不同, 在身心發展的可能性和發展水準上存在著差異, 其興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 , 即使是雙胞胎其智力水準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 實施不同 的教育, 而且家長不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在孩子身上, 對智力落後的孩子, 更要善 於發掘他們各自的特長, 激發孩子的興趣及增強他們的信心, 以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Advertisiment

(4)避免過度教育:對兒童危害最大的一種教育方式是過度教育。 過分的保護包辦代替, 會剝奪孩子練習正常動作的權利和機會, 以至限制了智慧的發展;好奇好動是 兒童的天性, 過多的干涉會使孩子膽小、怕事, 也會助長他們的反抗心理, 過分保護和 干涉培養出來的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立性。 過度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使孩子出現神 經衰弱、恐懼、翹課、曠課等。

小編總結: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也已成為世人的共識, 它牽動著億萬父母的心。 嬰幼兒時期是大腦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 抓住這個關鍵時期, 利用其腦神經的敏感性, 進行早期教育, 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