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常見問題的護理治療

臍炎、臍茸的預防和治療

病症:寶寶出生後, 臍帶被切斷, 幾小時後臍帶的殘端變成棕色, 逐漸乾枯、發黑, 3~7天時從臍根部自然脫落。 臍帶脫落後, 根部往往潮乎乎的, 這是正常現象, 但如果臍部有膿性分泌物、臭味或臍帶表面發紅, 甚至發熱時, 說明可能已發生臍炎, 應及時去醫院處理。 臍帶脫落以後, 臍部總是不乾燥, 仔細觀察呈粉紅色, 有綠豆大小的新生物, 猶如葡萄串, 表面常有滲液, 甚至有膿液, 這就是臍肉芽膽, 又叫臍茸。 這是由臍斷端長期不乾燥受到細菌感染, 有慢性炎症刺激的結果。

處理方法:在臍帶未脫落以前,

Advertisiment
家長每天要注意觀察臍部有無滲血、滲液。 每天可用消毒棉簽蘸75%的酒精, 擦拭臍帶根部, 並輕輕擦去分泌物。 每天l~2次即可, 不必包裹紗布, 更不要用厚塑膠布蓋上, 再用膠布粘上, 這樣很容易滋生細菌, 釀成臍炎乃至臍茸。 一旦出現上述的臍炎和臍茸病症, 則應儘快請醫生診治, 不可在家盲目給寶寶治療。

育兒金點子:如遇到臍茸病症, 一般醫生都會清除肉芽, 然後用l%硝酸銀溶掖灼燒創面。 這個操作有可能也會讓父母去操作, 但是要注意用硝酸銀處理時, 注意勿燒傷周圍皮膚。

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

病症: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皮膚、黏膜、眼睛白眼球發黃, 4~5天黃疸最重, 可能會涉及到軀幹和四肢近端,

Advertisiment
7~10天逐漸消退。 除了黃疸以外, 孩子沒有其他異常, 精神好、吃奶香, 大便也沒什麼異常, 這就是生理性黃疸。 據統計, 足月兒中有70%~80%的寶寶都會出現此現象。 黃疸持續時間可達2~3周, 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無任何不良影響, 不必特殊治療。 新生兒發生黃疸的原因與以下生理特點有關:(1)新生兒紅細胞多, 破壞後產生的膽紅素多;(2)肝臟功能尚不完善, 參加膽紅素代謝的旰髒酶的量和活性均較差, 膽紅素到肝臟後變成結合膽紅素並排除的過程受影響;(3)膽道排除膽紅素的功能尚未完善;(4)胎便黏稠, 從大便排除膽紅素的過程受影響。 上述原岡促使膽紅素在體內堆積, 7天后各項功能逐步完善, 新生兒黃疸也隨之減輕並消退。
Advertisiment

新生兒發生黃疸有生理性的, 也有病理性的, 病理性的黃疸有以下表現:黃疸出現早, 可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 程度重, 發展快, 不僅面黃、白眼球黃, 可能手心足心都出現黃染, 並伴有寶寶精神差、嗜睡、不吃奶, 甚至有高熱、驚厥、尖叫等。 核黃疸一旦發生, 病死率極高, 即使存活也會留有後遺症, 如智力落後、手足抽搐、視聽障礙、頭抬不起來、流口水等等。 這種病理性的黃疸稱為核黃疸, 又稱膽紅素腦病。 病情嚴重, 如果延誤治療就會發生核黃疸, 造成腦神經系統不可逆轉的損害, 必須及早到有良好治療條件的兒科去進行綜台治療。

處理方法:針對此病, 重要的是預防為主, 對黃疸出現早的、膽紅素高的應積極治療, 疑有溶血病的作好換血準備,

Advertisiment
防止核黃疸的發生。

育兒金點子:有人認為新生兒母乳性黃疸(輕中度者)可通過適當調整哺乳次數來治療, 當膽紅素升至216~273μmol/L時, 暫停母乳餵養48小時、改為配方奶。 停母乳後使膽紅素水準降至安全範圍, 可恢復喂母乳, 此時膽紅素濃度可輕度升高, 而後逐漸下降。 停母乳期間要定時將母親乳☆禁☆房內的乳汁吸出, 以維持母乳分泌。 對於重變母乳性黃疸的寶寶, 建議停母乳改喂配方奶並進行藍光治療, 同時可以服中藥退黃湯, 或住院對症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