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容易患哪些疾病


一、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 發病率高、死亡率也較高。 以彌漫性肺部病變及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其特點, 大多數新生兒肺炎 是生後感染引起的, 稱晚髮型肺炎, 主要是家庭中與新生兒密切接觸的成員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後通過飛沫傳播給新生兒;少數是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感染的。 如果不 及時治療會引起呼吸窘迫、甚至窒息, 嚴重者會因為缺氧引起大腦損傷, 留下永久的後遺症(如癲癇).
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費力或呼吸不規則、咳嗽、吐沫等症狀, 患兒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發青,
Advertisiment
部分足月反應良好的新生兒可有鼻翼扇動等症狀。 常見於母親有急產、胎膜早破, 母親或與嬰兒密切接觸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二、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窒息是指新生兒出生後僅有心跳而無呼吸,或僅有不規則、間歇性、表淺的微弱呼吸,是分娩過程中產程過長,引起嚴重缺氧造成的.若胎兒心率每分鐘超過160次或低於100次均為缺氧
表現:輕者一般經清除呼吸道異物、拍打屁股、彈腳心,呼吸可很快恢復;嚴重者可致腦細胞壞死或於24小時內死亡.
三、頭顱血腫和產瘤
頭顱血腫和產瘤是新生兒出生數天內,頭部出現一圓形腫物,若邊緣清楚,不超過骨縫,稱為頭顱血腫;若邊緣不清楚,腫塊超過骨縫,有波動感,稱為頭皮水腫,即產瘤.一般血腫可在1~4個月內吸收,而水腫可在出生2~3天后消失,不需治療,切勿按摩,穿刺抽吸.
四、新生兒顱內出血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頭顱內血管破裂出血引起.顱內出血者表現為煩躁不安、高聲尖叫、嘔吐、抽搐、前囟(xìn, 嬰兒頭頂骨未合縫的地方,亦稱“囟腦門兒”、“頂門兒”)膨隆、頭向後仰、兩眼凝視、呼吸困難、不吃不喝、嗜睡、肌肉鬆弛、反射消失.這是一種危重症,搶救不及時容易導致死亡.
五、化膿性腦膜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新生兒期化膿菌引起的腦膜炎症。
Advertisiment
這種病常為敗血症的一部分或繼發於敗血症。 但有的患兒無敗血症症狀, 而僅有暫時的菌血症。
其臨床症狀常不典型(尤其早產兒),
Advertisiment
表現為面白或青紫, 拒乳、反應差、體溫不升或有發熱、哭聲弱或尖叫、雙眼凝視、前囟飽滿, 重者出現抽風。 症狀類似缺 氧缺血性腦病、敗血症, 且常與敗血症同時存在。 因此疑有化膿性腦膜炎時應及早檢查腦脊液, 早期診斷, 及時徹底治療, 減少死亡率和後遺症。
六、新生兒溶血症
新生兒溶血症主要是由於母嬰血型不合或是嬰兒患有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症引起.表現為黃疸、貧血、水腫、肝脾腫大等.血型不合常見於母親為O型,嬰兒為A型或B型者.這種血型不合事實上很常見,但引起溶血症者僅2.5%,原因不清.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症,是一種常見於男嬰的遺傳病.由於體內缺乏這種酶,一旦缺氧、接觸樟腦丸、服用磺胺藥、注射維生素K等都可誘發溶血症.
七、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是指新生兒期致病菌經各種途徑侵入新生兒血循環,

Advertisiment
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 仍是目前新生兒期很重要的疾病, 其發生率約占活產嬰兒的1‰~10‰, 早產嬰兒中發病率更高。
主要表現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發熱(早產兒或病情重也可表現體溫不升)、面白、好睡、黃疸加重、身上有出血點、腹脹及肝脾腫大等。 多見於孕母有發熱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濁, 新生兒有臍部感染或皮膚膿皰疹、破損等。
八、新生兒結膜炎

由於黃色的眼屎比較多,會有眼睛不能正常睜開的症狀出現.自然分娩經過產道時受到感染或眼淚流到鼻子的管道堵塞等原因引起感染.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