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吃奶量

嬰兒吃奶量標準

新生兒消化能力差, 通常靠吃奶(母乳或奶粉)維持身體成長必須的營養, 所以, 新生兒如何吃奶成為媽媽們特別關注的問題。 新生寶寶該喝多少奶?其實, 有一定的標準可供家長參考。

· 嬰兒胃容量影響吃奶量

新生兒胃容量與餵奶量相關, 而胃容量與寶寶體重也有關。 何謂胃容量, 通俗來說, 就是胃的大小, 能夠承受多少食物。 一般情況下, 一位元新生兒奶量以30—60毫升為佳, 一日需要哺乳6—8次。 當然, 隨著消化能力的完善, 需逐漸增加奶量, 3個月以後, 新生兒胃容量明顯增長, 約為100ml, 建議每次可以餵食90—120毫升奶,

Advertisiment
但喂的次數要相應減少。 寶寶除了要喝奶, 還需要喝水, 兩次哺乳的間隔可以喂一次, 每天喂水量不宜太多, 否則會影響到正常哺乳。

· 根據嬰兒體重計算吃奶量

歸根到底, 奶量如何控制?據調查, 奶量可以根據新生兒體重加以計算。 例如, 因牛奶不易消化, 新生兒食用需要兌水, 如果新生兒每日吃奶量為100~200毫升, 可以按照4:1、3:1、3:2、2:1、1:1的比例兌水。 簡單點說, 如二份奶300毫升勾兌一份水150毫升, 可分7—8次餵食。 消化功能正常的嬰兒出生滿15天才可喝純奶, 奶量參照嬰兒體重, 每公斤體重需要餵食100~150毫升純奶, 每頓需攝入60~100毫升。

新生兒吃奶次數和時間

判斷哺乳量的方法

寶寶奶水喝的夠不夠一直是新手爸媽特別關心的問題。 其實,

Advertisiment
有幾個小竅門尤為重要, 只要爸媽們細心領悟, 掌握這些竅門, 寶寶哺乳量再也不是煩心事。

1.看次數

1-2個月的新生兒每天需哺乳6-7次, 3個月大每天至少哺乳6次。

2.看排泄

每天尿布濕掉6次以上, 保證排便2-3次, 且比較柔軟。

3.看睡眠

能夠連續安睡4個小時以上。

4.看體重

體重增長要均勻, 寶寶每週體重增加量穩定在0~170克, 3個月後增至200克為佳。

5.看神情

沒有哪一個媽媽無不希望自己的寶寶反應靈敏、眼睛炯炯有神。 如何讓寶寶神情健康?新手媽媽們也是煞費苦心。 其實, 寶寶適當增加哺乳量就可以避免出現生長遲緩、脫水、低血糖、排便少等不良症狀。 如何做才能提高寶寶的哺乳量?媽媽能否有效增加奶水量絕對是關鍵。 建議媽媽儘早讓寶寶學會早吸允、勤吸允等方法增加泌乳量。

Advertisiment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

1.按排便次數判斷

若完全依靠母乳餵養, 以24小時計算, 新生嬰兒排便次數達6次以上, 則理論上可以判斷新生嬰兒奶量充足。 如果每天24小時的排便次數不超過4次, 媽媽們就要留心了。 這種情況表示奶量不足, 寶寶還沒有吃飽。

2.按排便形狀判斷

另外, 排便形狀也可以初步判斷嬰兒攝入足夠多的奶水。 一般情況下由母乳餵養的嬰兒, 大便形狀通常為軟便。 如果嬰兒吃飽喝足, 每日至少排便2—4次。 如果母乳餵養的嬰兒排便不足2—4次, 便狀呈綠色泡沫狀, 如遇這種情況, 建議媽媽考慮增加嬰兒奶水攝入量。

3.按嬰兒體重判斷

除依靠排便情況判斷外, 嬰兒體重的變化,

Advertisiment
媽媽們也要格外留心。 6個月內的嬰兒, 健康無恙的話, 每月體重應增加600克, 平均到每週應該是125克。 大於6個月的嬰兒平均每月體重增加500克。 倘若孩子體重增長過於緩慢, 與該統計差距較大, 媽媽們就要趕緊考慮孩子奶水攝入量的問題了。

對於新生兒而言, 奶水攝入量是個重要問題。 和大人一樣, 寶寶吃飽了, 情緒自然就好, 才能愉快表現、健康成長。

人工餵養奶量計算公式

身為新生兒父母, 如何正確調配奶粉是一個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對於採用人工餵養方式的嬰兒, 人工餵養奶量計算更是不容忽視。

1.人工餵養奶量計算公式

奶量(每日)=100×【110×體重(千克)】/86

2.奶粉正確調配方法

奶粉正確調配建議參考以下兩種計算方法:

·按重量計算

Advertisiment

奶粉可按7:1比例沖調, 1份牛奶加7份水即可完成寶寶所需奶水的營養。 不過, 這種方法確實顯得粗枝大葉, 在實際生活中不太實用。

·按體積配製計算

每毫升奶粉都有自己的表觀密度, 所以各位應按照不同的表觀密度沖奶粉。 建議在沖奶粉時, 奶粉與水按1:4的比例操作, 即四份水添加一份奶粉。 當然, 按不同月齡奶粉的用量, 新手父母在每次沖調前, 應注意奶粉包裝。 如今, 奶粉包裝上均可以找到不同月齡奶粉用量、調配方法、每日餵養次數等相關事宜的詳細說明。

3.調配奶粉關鍵步驟

(1)按需要的量, 提前準備可飲用的溫開水(60℃)。

(2)用奶粉專用量勺取出所需奶粉量, 保證每一勺奶粉不堆高也不壓實。 因為量過多, 調配出的奶水太稠, 易致嬰兒拉肚子、便秘或肥胖,甚至有損腎臟。但量不足,奶水過稀,也會使孩子的體重增長緩慢,影響生長發育。

(3)準備一合適的量杯,將奶粉一次性倒入。

(4)將匙消毒乾淨,再攪拌奶粉至全部溶解。

(5)待到奶水全部溶解,再通過消毒漏斗過濾後倒進奶瓶,餵食。

(6)如需加熱時,可用熱水給調配好的牛奶加熱。不建議使用微波爐加熱,用微波爐加熱,除輻射外,溫暖不好控制,容易燙傷寶寶。

新生兒睡眠與哺乳的時間安排

1.初次哺乳時間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後第一小時是一個敏感時期。嬰兒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建議安排嬰兒嘗試吃母乳。因為通常這個時候,嬰兒的吸吮反射能力最強。如果此時新生嬰兒錯過了吸吮體驗的最佳時機,很有可能影響以後的吸吮能力。

2.母乳餵養時間安排

新生兒出生兩周內,專家建議,媽媽按需哺乳。因為這個時候,硬性安排哺乳時間和次數,反而限制了寶寶吃飽喝足,健康成長。但媽媽也需要注意,如果寶寶熟睡大於3個鐘頭,媽媽就應該嘗試喚醒嬰兒,準備哺乳。如何正確喚醒熟睡中的嬰兒也有小竅門。建議嘗試給寶寶更換尿布、輕輕地揉一揉他的耳垂或者觸摸其他的小手小腳等方式嘗試將喚醒嬰兒。一定要等寶寶睜開眼睛,完全蘇醒後才可以給嬰兒哺乳,避免發生吞咽危險。

3.人工餵養時間安排

新生兒主要以奶水為食,他們會自我調節形成自己的飲食規律。所以,新爸媽需要做的就是認真觀察,挑選合適的時間餵養寶寶。專家建議,混合餵養或奶瓶餵養的寶寶,每隔3—4小時就需要餵養一次。如果新生兒並沒有主動想喝奶,媽媽也應將其喚醒,嘗試餵奶。餵奶間隔太久,容易致使孩子血糖異常,營養吸收不均衡。

4.按需哺乳勤觀察

另外,勤吸吮能有效刺激媽媽分泌催乳素,令乳汁分泌更加旺盛,同時還有助於消除媽媽奶脹感覺,預防乳腺炎的發生。但需要提醒新手媽媽的是,按需哺乳不能理解為嬰兒一哭就要餵奶。媽媽們需要注意寶寶啼哭的原因,合理判斷。注意不能頻繁餵奶,否則既影響媽媽休息,還極有可能致使媽媽缺乏充裕的時間分泌奶水,反而造成奶水較少,形成惡性循環,寶寶得不到足夠營養。一般情況下,第一天隔15-20分鐘可以喂一次奶,第二、三天第每隔4分鐘哺乳一次,此後8-10分鐘哺乳一次,新生兒出生第二周後,白天哺乳4—5次,夜晚哺乳2次即可保證嬰兒健康成長。

嬰兒吃奶量為何會減少

由於新生兒沒有語言表達能力,無法準確說出自己的需求。一旦嬰兒吃奶量減少,媽媽們極易緊張、恐慌、不知所措。其實,新生兒吃奶量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媽媽首先一定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別過於心慌,“病”急亂投醫,更不能強迫寶寶喝奶。

1.勤觀察是否有異常

很多情況都可能導致寶寶不願意喝奶,例如,寶寶消化不良或者餵養方式不當等都可能影響寶寶吃奶量。如果寶寶出現不願意喝奶或者喝奶量降低的現象,媽媽切記不可逼迫寶寶喝奶,可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先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異常情況。

2.厭奶造成吃奶量變少

新生兒需要吸收消化母乳中的營養,所以,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出生3個月內特別喜歡吃奶。這個時候母乳對於他們而言太有“新鮮感”。然而萬事都會有疲倦的時候,當寶寶腎臟、肝臟等功能因為吸收母乳“不停工作”感到“疲倦”時,就會出現厭奶現象。一旦開始討厭喝奶,吃奶量必然會降低。

3.靜待嬰兒自我調整

寶寶突然厭奶了,媽媽們不必過於緊張。只要腎臟肝臟等功能恢復,孩子會又會急於喝奶的。建議此刻,媽媽們千萬不要過份強調教科書上硬性規定的奶水攝入量,一旦逼迫餵養,反而會造成寶寶對奶水產生心理陰影,更加厭食。媽媽們應該怎麼辦?通常建議媽媽們在短時間內靜待寶寶自我調整。有些寶寶一兩天后,就可以恢復喝奶,而有些寶寶花的時間可能久一些。

4.再次厭奶過猶不及

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奶粉調得過濃,奶量也別太大。在寶寶經歷厭奶期時,可以一天只喂一到兩頓奶,減少餵奶次數及奶量。當寶寶重新恢復喝奶時,切記也不要給寶寶加喂過多,應該尊重寶寶的自我調整,慢慢增加奶量和餵養次數,避免寶寶再次厭奶。

易致嬰兒拉肚子、便秘或肥胖,甚至有損腎臟。但量不足,奶水過稀,也會使孩子的體重增長緩慢,影響生長發育。

(3)準備一合適的量杯,將奶粉一次性倒入。

(4)將匙消毒乾淨,再攪拌奶粉至全部溶解。

(5)待到奶水全部溶解,再通過消毒漏斗過濾後倒進奶瓶,餵食。

(6)如需加熱時,可用熱水給調配好的牛奶加熱。不建議使用微波爐加熱,用微波爐加熱,除輻射外,溫暖不好控制,容易燙傷寶寶。

新生兒睡眠與哺乳的時間安排

1.初次哺乳時間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後第一小時是一個敏感時期。嬰兒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建議安排嬰兒嘗試吃母乳。因為通常這個時候,嬰兒的吸吮反射能力最強。如果此時新生嬰兒錯過了吸吮體驗的最佳時機,很有可能影響以後的吸吮能力。

2.母乳餵養時間安排

新生兒出生兩周內,專家建議,媽媽按需哺乳。因為這個時候,硬性安排哺乳時間和次數,反而限制了寶寶吃飽喝足,健康成長。但媽媽也需要注意,如果寶寶熟睡大於3個鐘頭,媽媽就應該嘗試喚醒嬰兒,準備哺乳。如何正確喚醒熟睡中的嬰兒也有小竅門。建議嘗試給寶寶更換尿布、輕輕地揉一揉他的耳垂或者觸摸其他的小手小腳等方式嘗試將喚醒嬰兒。一定要等寶寶睜開眼睛,完全蘇醒後才可以給嬰兒哺乳,避免發生吞咽危險。

3.人工餵養時間安排

新生兒主要以奶水為食,他們會自我調節形成自己的飲食規律。所以,新爸媽需要做的就是認真觀察,挑選合適的時間餵養寶寶。專家建議,混合餵養或奶瓶餵養的寶寶,每隔3—4小時就需要餵養一次。如果新生兒並沒有主動想喝奶,媽媽也應將其喚醒,嘗試餵奶。餵奶間隔太久,容易致使孩子血糖異常,營養吸收不均衡。

4.按需哺乳勤觀察

另外,勤吸吮能有效刺激媽媽分泌催乳素,令乳汁分泌更加旺盛,同時還有助於消除媽媽奶脹感覺,預防乳腺炎的發生。但需要提醒新手媽媽的是,按需哺乳不能理解為嬰兒一哭就要餵奶。媽媽們需要注意寶寶啼哭的原因,合理判斷。注意不能頻繁餵奶,否則既影響媽媽休息,還極有可能致使媽媽缺乏充裕的時間分泌奶水,反而造成奶水較少,形成惡性循環,寶寶得不到足夠營養。一般情況下,第一天隔15-20分鐘可以喂一次奶,第二、三天第每隔4分鐘哺乳一次,此後8-10分鐘哺乳一次,新生兒出生第二周後,白天哺乳4—5次,夜晚哺乳2次即可保證嬰兒健康成長。

嬰兒吃奶量為何會減少

由於新生兒沒有語言表達能力,無法準確說出自己的需求。一旦嬰兒吃奶量減少,媽媽們極易緊張、恐慌、不知所措。其實,新生兒吃奶量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媽媽首先一定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別過於心慌,“病”急亂投醫,更不能強迫寶寶喝奶。

1.勤觀察是否有異常

很多情況都可能導致寶寶不願意喝奶,例如,寶寶消化不良或者餵養方式不當等都可能影響寶寶吃奶量。如果寶寶出現不願意喝奶或者喝奶量降低的現象,媽媽切記不可逼迫寶寶喝奶,可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先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異常情況。

2.厭奶造成吃奶量變少

新生兒需要吸收消化母乳中的營養,所以,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出生3個月內特別喜歡吃奶。這個時候母乳對於他們而言太有“新鮮感”。然而萬事都會有疲倦的時候,當寶寶腎臟、肝臟等功能因為吸收母乳“不停工作”感到“疲倦”時,就會出現厭奶現象。一旦開始討厭喝奶,吃奶量必然會降低。

3.靜待嬰兒自我調整

寶寶突然厭奶了,媽媽們不必過於緊張。只要腎臟肝臟等功能恢復,孩子會又會急於喝奶的。建議此刻,媽媽們千萬不要過份強調教科書上硬性規定的奶水攝入量,一旦逼迫餵養,反而會造成寶寶對奶水產生心理陰影,更加厭食。媽媽們應該怎麼辦?通常建議媽媽們在短時間內靜待寶寶自我調整。有些寶寶一兩天后,就可以恢復喝奶,而有些寶寶花的時間可能久一些。

4.再次厭奶過猶不及

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奶粉調得過濃,奶量也別太大。在寶寶經歷厭奶期時,可以一天只喂一到兩頓奶,減少餵奶次數及奶量。當寶寶重新恢復喝奶時,切記也不要給寶寶加喂過多,應該尊重寶寶的自我調整,慢慢增加奶量和餵養次數,避免寶寶再次厭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