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手父母必修:父母如何與孩子協談

許多關於教人如何做父母的心理學叢書, 幾乎本本都提到親子之間該如何溝通, 雖然這可説明為人父母者認識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但在施行上, 好象總無法達到預先設想的效果。

其實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應被視為一種理論的實踐, 也不僅限於言語上的表達,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 隨時隨地表現出來的, 除了文字的傳遞之外, 它包含的方式很多, 包括表情、手勢、姿態、聲調等等, 在此強調:良好的溝通是以上各種方式的綜合靈活運用, 光靠言語是有限的。

和孩子說話

溝通的目的不外乎為要增進親子之間彼此的瞭解、默契的培養,

Advertisiment
但是, 隨著溝通的時機及孩子當時的狀況, 溝通內容的深度需隨之調整, 同時不要和日常的活動有所脫節。

以下是由淺到深的溝通內容及應注意的事項:

a、寒暄、客套

例如:“吃飽了沒?”“天氣變涼了, 多穿件衣服喔!”這是日常生活中不應缺少的基本關懷, 千萬不可忽視。

b、報告或轉述

例如:‘今天晚餐吃魚。 ’‘爸爸希望你先把功課作完。 ’報告或轉述, 必須要真實, 誇大或不實的陳述, 是無法得到孩子的信任的。

c、陳述意見、看法或決定

例如:“這件衣服不夠暖, 換一件吧!”“先把功課作完, 才能去玩。 ”當父母要給孩子建議或決定時, 孩子可能認為這是出於父母的直覺, 父母不妨將思考的過程與子女分享, 讓孩子也瞭解原因,

Advertisiment
學習判斷事物的道理。

d、分享感受和情緒

例如:“我今天心情很好。 ”“昨天你做的事真把我給氣壞了。 ”

在傳統中式的家庭很難做到這一點, 但這卻是增進親子間感情很重要的一環, 放膽去做吧!讓家庭能夠充滿愛。

結論

最後要提的是, 無論是何種方式的溝通, 對孩子都要坦誠, 讓自己有一顆虔誠細膩的心, 能傾聽, 且願意去瞭解, 不要為了求快速的果效而只注意到子女外在的問題, 要能真正的瞭解子女內心的感受, 這也是幫助子女和其它人建立美好關係的重要因素。

作孩子的好朋友

孩子需要朋友, 才能發展健全的人格, 他不僅需要年齡相同的朋友, 也需要能夠提供他正面影響的朋友, 幫助他邁向成熟。

照理說,

Advertisiment
父母應該是孩子最親密的大朋友, 但由於當今的社會型態, 父母親大都擁有自己的職業, 親子相處的時間過於短少, 使得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父母成為最不瞭解孩子的人。

由於相處時間短少, 有些父母會產生虧欠心理, 任由孩子予取予求, 即使留意到孩子有不良的習慣, 也不加以糾正, 使孩子無法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導致日後問題的產生;相反的, 有些父母難得接觸孩子, 所以一有機會, 就忙於行使父母的職權, 但由於平時對孩子的瞭解不夠, 反而引起孩子的反彈, 造成親子關係間的緊張。

成為孩子的知己

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媽媽, 也希望自己能做稱職的父母, 但卻往往忽略了許多基本的要件,

Advertisiment
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a、瞭解孩子是十分敏感的

孩子的敏銳程度, 可以知道你是否是出自於真心亦或是虛應了事, 一個表情、讚美、或眼神, 都可讓孩子察覺出父母對他的看法, 所以父母親要注意, 用真誠的愛來面對孩子。

b、孩子也有自尊

孩子也是一個有靈魂、有思考的個體, 當別人羞辱他、拿他取樂時, 他是知道的, 所以父母應當尊重孩子, 不要在人前數落孩子的不是, 當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秘密時, 父母也要作一位稱職的傾聽者及保護者, 不要將孩子的秘密公開與人討論, 否則將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c、不要欺騙孩子

父母常為要得到孩子的合作, 許下一些不太可能實現的諾言, 這會使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Advertisiment
不要一方面教孩子不要作放羊的孩子, 一方面又大喊:‘狼來了!’

d、不要作比較

許多父母由於求好心切, 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 好讓孩子懂得發奮圖強, 其實這只會造成反效果, 使孩子承受極大的壓力與打擊。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 在神的眼中都是獨一無二的, 可是世俗的標準卻使許多孩子個別的特質遭到抹煞, 就連親生的父母親也無法給予正面的影響與保護, 這不是很可悲嗎?相信您的孩子, 總有一天他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現在的不如人並不代表他日後的成就也不如人。

陪伴孩子

a、跟孩子一快做閒事

要跟孩子搭起友誼的橋樑, 就是和他一塊做他喜歡做的事, 一方面可借機瞭解孩子, 另一方面,可幫助孩子在父母身上建立安全感及認同感,讓他知道,你和他是同一國的,還有最重要的是,這是親子之間的甜蜜相處時刻,千萬不要因忙碌的工作而忽略和孩子一同歡樂的時光,倘若不好好把握,時光是不會倒轉的。

b、做孩子的忠實聽眾

有時聽一些孩子說話時,真的很驚訝他們竟有如此棒的表達能力,而且可以說這麼長、這麼久,這對於怯懼於講臺操練的我,真是一大諷刺。我們應該慶倖,當孩子能自然而然的自我表達時,表示他對周遭環境感到安全。父母親應當看重孩子的自我表達,藉由父母親的反應,孩子可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懷的。

協談的技術

a、建立積極關係(給予正面的刺激,如讚美、微笑或其它獎賞)。

b、接納孩童真實的一面(優點或缺點)。

c、容許孩童自由表達其感覺。

d、成人可適時以言語或動作去揣摩孩童的感覺,讓孩童知道,您瞭解他的感受。

e、在解決問題上,幫助孩童自己去判斷、去決擇。

f、切記不要太快給予孩童指導。

要有耐心,不會受其它時間的限制,讓孩童知道,此刻你是完全屬於他的。導引孩童面對現實的問題,讓孩童經歷到自己也能像心目中的成人一樣作決定。

與孩童對談時需要克服的困難

a、隱藏的真意

跟孩童交談時,常會將真話隱藏於沒有多大意義的假話當中。有一回,我同幾位同工在安排教會耶誕節將演出的兒童畫劇,有一位小朋友十分在意他的角色,他一會兒說劇本不好,一會兒反應他所分配到的角色他不滿意,但就我所瞭解,這位小朋友十分在乎自己的表現,他擔心自己不夠出色,也擔心自己會演不好,希望自己就是那位重要的主角。

其實,當時的我們應適時告訴他,劇本再爛都沒關係,大夥兒的表現不好也沒關係,只要我們現在開始努力,每一位同學盡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都是最佳的演員。沒有成功與失敗的分別,只要有去做,就是及格的,也是最好的。

儘量讓孩童感覺是身在一個安全且不會受侵擾的環境中,這樣他就不需要以具有試探性的說話內容來得知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b、白費唇舌的談話

當您跟孩童認真的談話時,常會有一種挫折:他到底聽懂了沒有。

許多孩童很難靜下心來聽大人在說什麼,尤其是當他們心有旁騖的時候。我記得自己小時也是如此,當我在專心畫圖時,母親在廚房喊我過去,為要我幫她拿一個碟子,並且問我:‘中午要吃什麼?’我氣憤的回答:‘我不吃了!’但我後來沒有這麼做,因為我真的餓了。

許多時候,成人和孩童的對話是呈現理智斷線的情況,但請不要難過,不是我們說的不好,乃是兒童的接受程度有限。我們不要抱乙太大的期望來面對與兒童的對談,也不要用太多旁敲側擊的例子來教導,最好把自己也變的很幼稚,瞭解他所能懂的說話方式,這樣他和你說話時比較不會產生壓力和厭煩的反應。

c、注意溝通的密碼

密碼對了,提款就直接且容易了,同樣的,要能和孩童溝通也需要密碼,雖然每位元孩童的密碼不全相同,但有兩項是必須注意的:

(1)保留孩童的自尊心。

(2)瞭解的陳述要先於勸告或指示的陳述。

當一個孩童在學校遭受處罰之後,回到家中,對他母親說:‘我今天被老師打了。’我們不必急著追問原因,因為他此刻需要有人知道他的感覺,在強烈情緒困擾中的孩子,是不會聽任何人的勸告或糾正的,我們只需要將他內心的感覺陳述出來,讓他感受到有人能瞭解他,甚至於,當孩童未完全透露出他的體驗時,成人也有辦法去瞭解他的感受。

另一方面,可幫助孩子在父母身上建立安全感及認同感,讓他知道,你和他是同一國的,還有最重要的是,這是親子之間的甜蜜相處時刻,千萬不要因忙碌的工作而忽略和孩子一同歡樂的時光,倘若不好好把握,時光是不會倒轉的。

b、做孩子的忠實聽眾

有時聽一些孩子說話時,真的很驚訝他們竟有如此棒的表達能力,而且可以說這麼長、這麼久,這對於怯懼於講臺操練的我,真是一大諷刺。我們應該慶倖,當孩子能自然而然的自我表達時,表示他對周遭環境感到安全。父母親應當看重孩子的自我表達,藉由父母親的反應,孩子可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懷的。

協談的技術

a、建立積極關係(給予正面的刺激,如讚美、微笑或其它獎賞)。

b、接納孩童真實的一面(優點或缺點)。

c、容許孩童自由表達其感覺。

d、成人可適時以言語或動作去揣摩孩童的感覺,讓孩童知道,您瞭解他的感受。

e、在解決問題上,幫助孩童自己去判斷、去決擇。

f、切記不要太快給予孩童指導。

要有耐心,不會受其它時間的限制,讓孩童知道,此刻你是完全屬於他的。導引孩童面對現實的問題,讓孩童經歷到自己也能像心目中的成人一樣作決定。

與孩童對談時需要克服的困難

a、隱藏的真意

跟孩童交談時,常會將真話隱藏於沒有多大意義的假話當中。有一回,我同幾位同工在安排教會耶誕節將演出的兒童畫劇,有一位小朋友十分在意他的角色,他一會兒說劇本不好,一會兒反應他所分配到的角色他不滿意,但就我所瞭解,這位小朋友十分在乎自己的表現,他擔心自己不夠出色,也擔心自己會演不好,希望自己就是那位重要的主角。

其實,當時的我們應適時告訴他,劇本再爛都沒關係,大夥兒的表現不好也沒關係,只要我們現在開始努力,每一位同學盡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都是最佳的演員。沒有成功與失敗的分別,只要有去做,就是及格的,也是最好的。

儘量讓孩童感覺是身在一個安全且不會受侵擾的環境中,這樣他就不需要以具有試探性的說話內容來得知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b、白費唇舌的談話

當您跟孩童認真的談話時,常會有一種挫折:他到底聽懂了沒有。

許多孩童很難靜下心來聽大人在說什麼,尤其是當他們心有旁騖的時候。我記得自己小時也是如此,當我在專心畫圖時,母親在廚房喊我過去,為要我幫她拿一個碟子,並且問我:‘中午要吃什麼?’我氣憤的回答:‘我不吃了!’但我後來沒有這麼做,因為我真的餓了。

許多時候,成人和孩童的對話是呈現理智斷線的情況,但請不要難過,不是我們說的不好,乃是兒童的接受程度有限。我們不要抱乙太大的期望來面對與兒童的對談,也不要用太多旁敲側擊的例子來教導,最好把自己也變的很幼稚,瞭解他所能懂的說話方式,這樣他和你說話時比較不會產生壓力和厭煩的反應。

c、注意溝通的密碼

密碼對了,提款就直接且容易了,同樣的,要能和孩童溝通也需要密碼,雖然每位元孩童的密碼不全相同,但有兩項是必須注意的:

(1)保留孩童的自尊心。

(2)瞭解的陳述要先於勸告或指示的陳述。

當一個孩童在學校遭受處罰之後,回到家中,對他母親說:‘我今天被老師打了。’我們不必急著追問原因,因為他此刻需要有人知道他的感覺,在強烈情緒困擾中的孩子,是不會聽任何人的勸告或糾正的,我們只需要將他內心的感覺陳述出來,讓他感受到有人能瞭解他,甚至於,當孩童未完全透露出他的體驗時,成人也有辦法去瞭解他的感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