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數數華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十大誤區

家庭教育中, 我們常常以為對孩子好的東西, 卻未必是科學的。 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誤區有哪些?
1、認為早起很好, 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但現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 睡眠不足會影響發育, 腦力會減退。

數數華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十大誤區
2、認為孩子應該把全部時間拿來學習
有調查顯示, 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 通過處理家事, 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增強, 長大後比較能面對挫折。 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 不讓孩子做家事, 也就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分擔責任和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
Advertisiment

3、認為父母的愛是對子女任何要求的藉口
愛不是為所欲為的藉口。 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樣做, 也是因為愛你, 為你好啊。 父母不該把愛當作對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擋箭牌。
4、認為養孩子是艱苦的義務, 不是享受
華人父母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 並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 比較正確的態度是, 養孩子是一種命運賜予的享受。 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 享受看著他們成長的樂趣。
5、缺乏幽默感和輕鬆的一面
因為各種壓力, 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 父母因為生活壓力, 失去了幽默感, 失去了輕鬆。 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 一個小矛盾就會引爆衝突。
Advertisiment

6、“只要身邊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華人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照看, 沒有危險就好。 其實從出生開始, 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肌膚接觸、擁抱、關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說話……有些華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下長大的, 他們會思維遲緩, 缺乏愛的安全感。
7、把孩子當作比較的物件
華人父母愛面子, 又想鼓勵孩子上進, 於是常常說, 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 成績多好。 把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 只能給自己帶來不滿和痛苦, 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這種比較心理也可能導致家長之間的難以相處。
8、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觀念, 認為子女是屬於父母的, 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Advertisiment
於是, 不被尊重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 因此, 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 移動或使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 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等等。
9、給孩子指定發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沒能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設定的路上走。 即使孩子並不適合, 也不喜歡。 譬如學鋼琴, 譬如出國。 在這些壓力下, 家庭變得不快樂, 親子的和諧關係被犧牲。
10、把學習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標
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 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 才是影響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小編總結:在華人家庭教育中, 存在不少誤區, 作為家庭教育重要的的角色,
Advertisiment
這些誤區你都明瞭嗎?不明了就還要繼續好好學習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