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心理]為什麼兒童要從小學習英語?如何學更有效?

新生兒的大腦中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單個神經元處理資訊的能力相當於一台小型電腦。 新生兒的大腦約為成人大腦重量的1/3, 而成人大腦加工資訊的性能遠超於世界上任何一台電腦。

科學家曾認為新生兒在出生時就擁有了個體所需的所有神經元, 不過, 近年研究發現新的神經元不斷產生的過程, 即神經形成會一直持續到成人時期。

神經元向伸出兩種纖維, 即軸突和樹突。 軸突負責將資訊傳遞給其他神經細胞, 樹突接受其他神經細胞傳遞來的資訊。 而神經遞質通過突觸實現資訊在神經元間的傳遞。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出生後, 神經元伸出的纖維以及纖維間的突觸在一年內會大量增長, 可能持續到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後。 事實上, 只有那些被使用的神經元才會被保留下來, 其他未使用的則被“修剪”掉。

這種“修剪”對個體發展十分重要, 一些發展性障礙之所以發生, 就是因為某些特定的基因缺陷除非了“修剪”的過程。 這種過度生產和修剪的過程可分為經驗預期型和經驗依賴型兩種。

經驗預期型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內, 特定腦區的突觸因等待刺激的出現而產生過度生長的現象。

比如, 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內家, 大腦期望視覺和聽覺的刺激。 如果在正常範圍內出現這些刺激, 那麼大腦的視覺區和聽覺區就會隨之發展。

Advertisiment

但那些先天性耳聾的或先天性失明的兒童, 由於接受不到任何刺激, 他們原有的聽覺或視覺加工區域就會被用來加工其他資訊。

所以, 兒童期接受必要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十分必要, 因為有助於他們相關加工區域的發展。

再比如, 在英語學習時, 區別語音“r”和“l”非常重要, 但這種差別在日語中並不明顯。 因此, 到了大約10個月時, 日本嬰兒就推動了辨別語音“r”和“l”的能力, 相關神經元被“修剪”掉了。

由此可知, 許多成人在學習英語時, 之所以在發音方面存在困難, 就是因為兒時沒有接受必要的刺激, 而相關的神經元被“修剪”掉了。 顯然, 兒童從小就聽英語有助於保留這些神經元, 提高語音辨別能力。

科學家在動物研究中發現,

Advertisiment
在豐富刺激環境下成長的老鼠, 比那些在貧乏刺激環境中成長的老鼠, 多發展和保存了25%的突觸。 這也充分說明,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雖然, 通過正常範圍的刺激有助於兒童發展, 但多餘的、不必要的刺激卻不會讓兒童發展得更快、更好。

因此, 參與高價的嬰兒早教或英語培訓項目可能只提供了多餘的、不必要的刺激;而且有些教育內容時間過於集中, 頻率卻不合理, 比如每週上兩個小時的課, 遠不如每天20分鐘的效果更好。

因為, 過於集中的課程可能在某一時間段提供了多餘的、不必要的刺激, 兒童大腦難以消化。 所以, 如果父母能每天親自教孩子簡單的英語, 會比上課效果更好;當然, 如果父母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借助音訊、視頻也可以達到效果, 但時間不宜太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