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需要適當體罰?

傳統觀念認為, “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孩子不打不行”、“好話說了這麼多, 還是不聽話”, 聽聞許多家長這樣抱怨, 面對“屢教不改”的孩子, 家長就採用“打”的方式作為懲罰, 這看似比苦口婆心的說教來得省力和有效, 但是, 家長一時衝動的打罵卻會使孩子的心理產生偏差, 一些孩子開始說謊, 變得自卑、懦弱甚至變得固執、暴躁甚至偏執。

孩子犯錯, 究竟該不該打?

事實上, 年幼的孩子都會蠻橫、任性、不講理, 這是因為孩子在認知、情感和道德水準上的發展都還處於較低的水準, 他們無法像大人那樣明辨是非善惡,

Advertisiment
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 所以家長應當更理智地看待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原因, 不要因為意氣用事, 採用了不當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

當孩子犯錯了, 家長要注意教育的方式。 “打”, 只是對孩子施加一種外在的控制力, 往往“打一頓, 好一陣”, 卻沒有讓孩子真正意識到錯誤。 單純的打罵只會讓他們產生“依賴”的情緒, 一旦犯錯總是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得到約束, 孩子的自律能力會變得很差。 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進入叛逆期, 建議家長在家中建立一個“反省角”或“反省屋”, 事前先與孩子約法三章, 只要孩子違反了規定, 家長就可以剝奪他們遊戲或娛樂的時間, 讓他們進行自我反省, 儘量讓孩子自發地意識到“我做錯了”。

Advertisiment

為了最終達到糾正不良行為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懲罰是為了避免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 讓孩子學會判斷錯與對, 並且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而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和責任意識。 5歲左右的孩子自尊心開始增強, 建議家長在採取一些懲罰措施之後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同時也能安撫孩子的情緒, 讓他知道懲罰的用意和家長對他的愛。

一些家長認為“教育孩子需要適當體罰”。 但是必須明白, 懲罰過後的溝通和交流才是教育最重要的環節所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