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需要“三心二意”

不過度給予 不過度要求 不過度保護

現在養育子女真的不簡單。 上一代人經濟相對困難, 家裡孩子多, 父母們為生活而打拼, 沒有過多的時間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只要孩子們能健康成長, 就覺得足夠了。

香港心理輔導學家、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大學客座講師、親子雜誌心理分析師蔡綺文在主持一場親子講座中發現, 有九成父母都覺得孩子的成績不理想。 黃女士說:“我兒子今年14歲, 他要什麼我都給他, 而且都是最好的。 不過我只有一個要求——讀好書。 我每天都在鞭策他, 但他的成績卻一點進步都沒有,

Advertisiment
我認為自己的要求非常合理, 每科80分就行,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 讀好書——是他唯一的責任!”

但是, 讓孩子讀好書不是父母的唯一責任。 2000年後出生的孩子被貼上了“溺愛的一代”的標籤, 被認為自理能力差、情緒控制能力差、責任感差……這是誰的責任呢?從父母的角度分析, 可歸因為三點:1、過度給予;2、過度要求;3、過度保護。 蔡綺文建議父母在教育子女時不妨做到“三心二意”。

關心:關心情緒, 關注成長。 父母不應只注重學習成績, 而應多關心子女的興趣、強項、弱項和成長中遇到的困難等, 並給予建議及指導。

平常心:不縱不緊, 管教中庸。 縱即溺愛, 緊即壓抑。 以平常心對待子女, 不求其十項全能, 也不要苛求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Advertisiment
別忽略子女自身的興趣。

安心:放心放手, 得心應手。 讓子女去冒合理的險, 學會承擔責任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鼓勵孩子獨立成長。 當孩子在不需要時, 保護反而有害無益。

善意:善意言辭, 成長支柱。 子女在成長路上, 面對困難與挫折時, 父母要避免話語中帶有諷刺和說教的腔調, 應以善意的態度給予鼓勵和讚賞。

用意:確立方向, 孕育成長。 父母應如何塑造孩子的品格?應強調內在品德的培養, 而不是外在物質的供給。

教育秘方:給孩子魚吃, 他只能吃一頓。 教孩子釣魚, 他能受用一生。 父母注重的不應該只是學習成績, 而應增強孩子本身的學習興趣。 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自信、發展所長,

Advertisiment
孩子將終生受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