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育孩子要有童心

父母教育孩子的失敗往往就是因為缺乏童心。 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其實孩子有自己的天地, 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 充滿了幻想, 好遊戲, 愛提問題。 可是有些父母讓孩子“規規矩矩”, 總想把孩子變成“小大人”, 這種脫離年齡特點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兩代人的隔閡, 多數是要失敗的。

父母不理解孩子還表現在很多方面, 如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父母不同, 行為習慣和父母不同, 等等。 孩子的做法往往帶有時代特色, 而父母的做法往往帶有過去時代的痕跡, 兩代人的經歷不同, 當然會有很多不理解。

Advertisiment

首先, 要瞭解孩子的心理

不瞭解孩子的心理就不會有童心, 儘管你是為了孩子著想, 但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比如, 孩子下雪天想和小朋友去打雪仗, 可是媽媽怕孩子著涼, 把他關在屋子裡。 孩子苦苦哀求:“媽媽, 讓我玩一會兒吧, 玩一會兒就回來。 ”媽媽卻說:“外面天氣冷, 當心著涼。 他們比你大, 會欺負你的。 你有這麼多玩具, 在家自己玩!”孩子哭了, 這小天地怎麼能與小夥伴打雪仗相比呢?

有的孩子非要用自己的電動玩具去換小朋友手中的泥人, 有的孩子養個小蝌蚪會傾注全部心血……這些在大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可對孩子來說卻是正常的。

“每一個孩子在思想觀點、感情、感受、快樂、不安、憂愁方面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

Advertisiment
”誰瞭解孩子的心理, 誰就會贏得孩子的心, 取得教育的主動權;反之, 則會產生頂牛現象, 甚至遭到孩子的怨恨, 費力而不討好。

其次, 要知道孩子的要求

美國學者赫茨為了瞭解孩子的心理要求, 對五大洲20多個國家10萬名孩子進行了調查, 發現孩子對父母的主要要求有10條:

(1)孩子在場, 不要吵架。

(2)個孩子都要給以同樣的愛, 不要偏心。

(3)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孩子失信、撒謊, 說話要算話。

(4)母之間要互相謙讓, 互相諒解。

(5)父母和孩子之間要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

(6)孩子的朋友來家做客時, 要表示歡迎。

(7)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儘量全面地予以答覆。

(8)孩子的朋友面前不要講孩子的過錯。

(9)注意觀察和表揚孩子的優點, 不要過分強調缺點。

Advertisiment

(10)對孩子的愛要穩定, 不要忽冷忽熱, 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