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家長的架子怎樣擺

越來越多的80後父母接受了要與孩子平等相處, 以及給孩子更多自由的觀念, 但是很多父母卻矯枉過正, 什麼都遷就孩子。 孩子變得非常任性和自私, 甚至對父母變得很冷淡和無禮, 不管是“權威父母”還是“徹底放任自由”, 這兩個極端都是有問題的。

美家庭代溝縮小引起憂慮

在美國家庭中聽到的更多的一個詞是“樂趣”, 而過去則是“義務”和“責任”這兩個硬邦邦的命令性詞語。

位於加州馬利布的佩珀代因大學的家庭中心主任鄧尼斯・洛韋提醒道:“那些不定規矩的家長們則要冒一定風險, 因為很可能會出現這種局面:家長們在自己的家中如此軟弱無能,

Advertisiment
以致他自己都感到失去了控制, 有時甚至是擔憂。 ”他認為做父母親的都竭力想保持平和, 避免爭論, 這樣做會失去教育孩子如何解決衝突的機會。

洛韋博士設法對自己的兩個孩子採取一種傳統的姿態, 來保持家庭結構和父母孩子間的界線。 洛韋說, “這種民主的態度導致過度的放縱時, 有時是家長出於避免‘傷害’關係, 而不是教育孩子過上一種自我約束的生活時, 問題也會接踵而來。 過度放縱實際上是一種‘忽視’觀的信號, 它忽視了價值觀, 忽視了教育機會, 忽視了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為了教育孩子成功, 人們需要崇尚適度的規矩和做事的準則。

孩子折磨父母為了得到安全感

Advertisiment

有個小男孩在客廳裡用勺子潑茶水玩並不時去拽母親的長髮。 “克裡斯, 如果你再不住手, 瞧我怎麼收拾你!”母親喊道。 孩子老實了半分鐘, 然後他微微一笑, 又開始潑他的茶水。

“克裡斯, 住手, 我在說你呢!”孩子停了停, 以便半分鐘之後故伎重演。

“要我跟你說多少遍, 真受不了你!”母親的聲音變得又高又尖, 表情變得像個孩子, 就差沒有哭了。 “你再不住手會讓我發瘋的。 求求你了!”孩子似乎對母親的苦苦央求無動於衷, 而且變得更加有恃無恐。

過了一刻鐘工夫, 母親終於――儘管晚了一些――意識到了自己作為母親的尊嚴, 她嚴厲地說:“這是最後一次警告!我再說一遍, 回你自己的房間去!”

孩子根本不當回事, 繼續玩他的“心理遊戲”。

Advertisiment
這時母親不由分說一把抓住拼命想掙脫的兒子, 把他送進自己的房間。 大人之間終於可以繼續談話了。

半小時後母親再去兒子的房間。 克裡斯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他緊緊地抱住自己的母親。 此後孩子的表現極其可愛, 這一幕人們可以想像得到的。 從他的心靈深處真正喊出的是他的需要, 他真正需要的是母親的堅強有力, 他想看到一個有能力進行制止的母親。 孩子只有體驗到父母的偉大和堅強, 他們才會有安全感。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 對於孩子即使付出“高昂的代價”也值得。

這種惡作劇其實只是一種求助的呼喊:“什麼時候你們才能懂我真正想要什麼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