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寶寶送玩具回家

一般來說, 2歲的寶寶就該開始學習收拾玩具、自己的用品, 整理自己的房間。 最初只要寶寶參與“做”, 不必在意寶寶幹得怎樣;待寶寶逐漸建立起一種意識和習慣, 他會自己幹得很好。 在此, 媽媽的訓練方式是成敗的關鍵。

1.給玩具安家。 在房間裡辟出一塊靠牆的地方, 當做孩子的玩具角。 備一個玩具箱、小筐或玩具櫃, 櫃子最好有一排抽屜, 留有一小塊空地。 告訴寶寶大的玩具放在箱子裡、小的玩具放筐裡或抽屜裡, 拼圖、桶裝拼插玩具或帶盒子的玩具可裝好放在空地一角。 即便寶寶有自己的房間也要井井有條,

Advertisiment
不能讓玩具“天女散花”。

2.給寶寶做示範。 讓寶寶收拾玩具前, 媽媽應反復演示幾次給寶寶看, 速度要慢一點, 邊收拾邊說, 比如:“積木坐回自己的小車吧”、“送玩具熊到沙發上歇一會兒”, 加深寶寶的印象。 順便問寶寶:“你想試一試嗎?”激發寶寶參與的興趣。

3.和寶寶一起做。 利用寶寶願意做媽媽小幫手的心理, 請寶寶遞給媽媽一件玩具, 或替媽媽把某件玩具物歸原處。 起初以媽媽為主, 慢慢過渡到你收一樣我收一樣, 最後讓寶寶獨立完成。 對寶寶的一點點進步要及時表揚。

4.循序漸進。 寶寶初學階段, 應把收拾玩具的過程分解成幾個小“段落”, 待一個段落“達標”之後, 再繼續下一個段落。 比如, 先要求寶寶把玩具放到指定的容器裡;做好之後,

Advertisiment
再要求寶寶將它們擺放整齊;最後再放回到玩具角。 這樣大事化小, 分步完成, 可以減少孩子的挫折感。 每一步要求都要具體, 不能籠統地說:“把玩具收好。 ”讓寶寶摸不著頭腦。

5.要求適度。 不讓寶寶做超出他能力的事, 比如搬太大、太重的玩具, 或者把東西放到高處。 避免讓寶寶體驗失敗。

6.有始有終。 從2歲起, 就要給寶寶灌輸善始善終的意識。 比如玩兒下一件玩具前, 要先把手裡的玩具“送回家”。 收拾時切忌丟三落四, 一定要把一件玩具的所有“零件”都收到一起。 告訴寶寶, 有些玩具, 像積木、拼插玩具、英語字主機板、數字板、拼圖中的每一個小“零件”, 都是兄弟姐妹, 少一樣他們都會傷心的, 而且也不好玩了。 在此過程中,

Advertisiment
讓寶寶懂得愛惜物品, 一舉兩得。

7.體驗遊戲的快樂。 和寶寶做遊戲, 使孩子感到收拾玩具是一件很好玩兒的事, 而不是負擔。 媽媽可以對寶寶說:“娃娃和乖乖兔困了, 你送它們回架子上睡覺吧!”或者“你的小火車沒電了, 讓它回家充電吧!”也可和寶寶比賽, 或兩個小朋友比賽, 看誰收得又快又好。 寶寶會興趣盎然。

8.分類和歸納。 孩子的所有活動, 都是一種學習。 媽媽和寶寶分工合作, 比如寶寶把紅色的積木放一起, 媽媽把綠色的放一起;媽媽收三角形的塑膠板、寶寶收正方形的;或者, 把小汽車、球放到箱子裡, 把小炊具、橡皮泥放回抽屜。 如此, 既學到了知識, 又避免雜亂無章地堆放物品, 給下次使用提供了方便。

9.使用自然結果法。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隨處亂扔玩具, 又不喜歡收拾, 媽媽可將寶寶的幾件小玩具收起來, 讓寶寶找不到。 讓寶寶嘗到隨處扔東西, 沒有秩序的害處。

10.及時鼓勵。 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 比如“今天比昨天收得快”、“今天擺得更整齊”, 激勵寶寶更認真、更有效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