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尋找快樂

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首先我們做家長的要快樂, 不要因為孩子毀壞了幾朵花, 灑了一瓶牛奶, 就批評孩子, 結果家長心情不好了, 孩子也不快樂。 沒有什麼比心情快樂更重要的了, 讓孩子快樂地接受失敗, 快樂地改正錯誤, 快樂地進行新嘗試。 甚至在堵車時, 在擁擠的車廂裡, 家長也能用快樂的心情, 引導孩子找到快樂! 在最初編輯下面兩篇文章時, 沒有發現二者有什麼相通之處, 當編輯工作完成斟酌標題時, 忽然更理解了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不犯錯誤, 而是讓孩子學會面對錯誤。
Advertisiment
寶貝, 你製造的混亂真棒! 到鄉下一個朋友家做客, 他正帶著7歲的兒子在田裡整理苗圃。 當朋友教他的兒子怎樣使用割草機時, 他的妻子叫走了他, 等朋友回來, 兒子已把割草機推到花圃, 將剛植下的一片牡丹苗夷為平地!朋友氣極了, 剛舉起巴掌, 妻子制止了他:“別這樣, 老公, 我們是在養小孩, 不是在養花!” 為人父母, 必須明白孰重孰輕。 孩子的自尊比他們“破壞”的任何物質都要重要。 被棒球砸碎的窗戶、被不小心碰倒的檯燈, 廚房掉到地上摔碎的碟子, 都已無可挽回。 但如果一個充滿活力的孩子變得麻木, 那損失可就終身難以彌補了。 醫學家史蒂芬·葛雷在回答記者提問“為什麼他比一般人更有創造力”時, 回答是“因為我的母親”! 兩歲的史蒂芬嘗試著從冰箱裡拿牛奶,
Advertisiment
但因為瓶子很滑, 他將牛奶掉到地上, 濺起一片牛奶坑。 母親看到了, 對他說:“寶貝, 你製造的混亂還真棒!多大的奶水坑啊, 要不, 我們去坑中玩幾分鐘?”史蒂芬高興了, 果真跳到牛奶上。 幾分鐘後, 他的母親說:“好了, 製造了一場混亂, 還得我們自己來清理。 寶貝兒, 這裡有海綿、毛巾和拖把, 你選擇哪一種?”他選了海綿。 當清理完牛奶後, 母親又說:“親愛的, 如何用兩隻小手拿大牛奶瓶的實驗我們失敗了, 現在我們開始新實驗, 走, 到後院去, 把瓶子裝滿水, 看看你是否拿得動它。 ” 史蒂芬說, 從那一刻起, 他明白了, 面對錯誤, 不要害怕。 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 科學實驗也是如此。 即使失敗,
Advertisiment
還是可以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的。 (王祖遠) 我還可以畫11只小鴨子呢! 在大多數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 一場雨夾雪在下班時間降臨了。 平時乘客不太多的空調車也擠得滿滿的。 車廂裡潮濕、燥熱、擁擠……任何微不足道的摩擦都可能瞬間升級為一場拋棄尊嚴的對罵。 “媽媽, 還有幾站呀?”一個小女孩稚嫩的聲音。 “數一數吧, 還記得站名嗎?”母親聲音的溫柔跟車廂裡彌漫的壞情緒形成反差。 “媽媽, 一起數!”於是, 母女倆輕快而有節奏地數起來:“人民路、濱江公園、官碼頭……還有11站呐!”小女孩聲音裡透出一股不可思議的興奮勁兒, “我還可以畫11只小鴨子呢!” 這句話引起很多人的好奇。 順著聲音, 人們向後車廂的角落望去:最後一排,
Advertisiment
靠近窗戶的座位上, 一個三四歲大的女孩兒坐在媽媽腿上, 小臉貼近窗玻璃——很顯然, 那扇佈滿水蒸氣的車窗已經被她據為畫板, 上面赫然立著三四只用手指畫成的小鴨子。 “這麼多小鴨子, 給它們吃什麼呢?”媽媽啟發她。 “小鴨子吃蘋果!” “那你畫一個蘋果吧!” 女兒高高興興開始了又一次創作。 纖細的手指與玻璃輕輕觸碰, 佈滿水蒸氣的車窗上留下一道道化解開的水痕, 一個大大圓圓的“蘋果”畫好了。 “真好看!你能再畫一個嗎?到一站就畫個不同的東西好不好?” “小鴨子還要吃西瓜, 畫一個大西瓜!”一個歪歪扭扭的圓圈現身了。 “小鳥飛過來了!”說實話, 跟剛才的小鴨子差不了多少。 人們靜靜地欣賞著小女孩的“傑作”, 心裡猜測著她下一幅作品的主題,
Advertisiment
不知不覺中, 大家臉上泛起了笑意。 (胡成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