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方法

兒童情緒管理的能力

兒童情緒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不壓制情緒。 第二是要善於克制自己的情緒, 要善於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覺察情緒、表達情緒, 以至於利用情緒被認為是情緒管理的要素。 情緒是指感覺及伴隨感覺而來的想法、生理狀態以及心理狀態, 同時它也蘊藏著表現某些行為的傾向。 幼小的兒童已經是個情緒的個體, 能表現出恐懼、憤怒、歡愉、驚訝等情緒, 三至六歲的兒童對情緒已大致瞭解。

Advertisiment
兒童的情緒管理教育對其長大後的情緒瞭解及情緒表現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兒童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據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 孩子如果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 性格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 或者孤獨、焦慮, 對自己不滿意等, 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後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 而且, 如果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 就會對個人產生持久的負面影響, 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係的發展。

所以, 作為父母的你, 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 説明孩子認識、瞭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學會理解他人,

Advertisiment
即為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優質的情商。

這裡所提到的“情緒管理”, 是時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 即通過情緒管理教育, 讓孩子學會傾訴和表達快樂、悲傷、緊張、膽小等各種情緒。

同時, 教育孩子學會聆聽別人談話、欣賞別人優點、對待生活中得失等。 這不但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還會有助於提高孩子的人際關係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而這一切, 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礎。

兒童在5-6歲時學會了調節自己的情緒, 開始使用一定的策略來掩飾自己的情緒, 掌握了簡單的表現規則。 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後, 為了逃避懲罰, 掩飾自己的負罪感, 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

Advertisiment
孩子會學會撒謊, 但是他們的策略是簡單的, 很容易被成人發現。 成人這時也不必發怒, 要先檢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 和孩子講清楚道理, 同時要記住, 原先如果申明要懲罰的, 就一定要執行。

此時的爸爸媽媽, 更要細微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鼓勵孩子說出心裡真正的想法, 然後告訴孩子正確的情緒應對方法, 這樣孩子的應對策略才會更加有效。

相關文章>>

·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0-3歲孩子的情緒

爸媽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

1、摸摸、拍拍

3-4歲的孩子仍然喜歡身體接觸。 剛進入幼稚園的孩子, 很願意老師牽他的手, 喜歡摟著媽媽。 喜歡熟悉的人, 特別是老師摸摸他, 親親他。 有時拍拍他的肩膀, 他就會感到極大的滿足。

Advertisiment
這是一個過渡階段, 孩子需要得到這樣鼓勵和支援, 所以媽媽也要儘量地利用各種機會摸摸、拍拍孩子。

2、避免對孩子的懲罰

5歲以後的孩子, 要求別人的注意, 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 所以在幼稚園中, 如果小朋友們不和他玩, 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嚴厲的處罰, 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 同時成人如果對孩子不加理睬, 孩子會覺得非常沮喪, 很有挫敗感, 不利於孩子健康情緒的發展。 所以這樣的懲罰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3、合理的生活制度

豐富的生活內容、身體健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 有助於幼兒情緒的穩定。 豐富的生活內容會讓幼兒產生興趣, 有探索欲望, 感到快樂和滿足。 所以爸爸媽媽儘量讓各項活動輕鬆、活潑和多樣化。

Advertisiment
多帶孩子走出去, 進行各種的戶外活動, 讓孩子接觸到較多的事物和情境。

4、和諧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緒示範、家庭和睦、家庭關係親密, 都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情緒示範。 成人要顯示出積極熱情、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幼兒等良好的情緒。 要公正地對待孩子, 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幫助孩子適應變化的新環境。 不能恐嚇威脅孩子, 也不能溺愛或過分嚴厲地對待孩子, 否則會使幼兒形成不良的情緒和性格。

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方法

1、讓孩子認同自己, 有情緒空間

要讓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 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 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理情境, 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2、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裡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麼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麼感覺啊?”“媽媽看見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3、讓孩子體驗情緒,洞察他人情緒

遊戲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後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如果幼兒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取得平衡的話,便能以建設性的態度表達強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對自己、對他人有傷害的情緒表達方式。

4、讓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學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與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孩子的情緒受父母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必須樂觀一點。 在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人生時,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進取,克服一些他現在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保持樂觀。

5、教會孩子適當宣洩不良情緒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發洩機會宣洩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損害。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淚水含有的毒素比較多,用淚水餵養小白鼠會導致癌症。可見,在悲傷時用力壓抑自己,忍住淚水是不合適的。另外,在憤怒的時候,適當的宣洩是必要的,不一定要採取大發脾氣的方法,可以採用其他一些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時,不妨趕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個體力活來幹,或者乾脆跑一圈,這樣就能把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

情緒無所謂對錯,只有表現的方式是否被社會所接受。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情緒表達的多面性,情緒表達的各種面貌都蘊藏著情緒轉化的可能性。消極情緒可以轉化為積極情緒,唯有正視情緒表達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緒發展才有可能;唯有能夠駕馭自己情緒的孩子,才能夠成為聽話的孩子。

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2、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裡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麼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麼感覺啊?”“媽媽看見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3、讓孩子體驗情緒,洞察他人情緒

遊戲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後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如果幼兒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取得平衡的話,便能以建設性的態度表達強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對自己、對他人有傷害的情緒表達方式。

4、讓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學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與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孩子的情緒受父母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必須樂觀一點。 在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人生時,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進取,克服一些他現在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保持樂觀。

5、教會孩子適當宣洩不良情緒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發洩機會宣洩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損害。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淚水含有的毒素比較多,用淚水餵養小白鼠會導致癌症。可見,在悲傷時用力壓抑自己,忍住淚水是不合適的。另外,在憤怒的時候,適當的宣洩是必要的,不一定要採取大發脾氣的方法,可以採用其他一些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時,不妨趕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個體力活來幹,或者乾脆跑一圈,這樣就能把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

情緒無所謂對錯,只有表現的方式是否被社會所接受。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情緒表達的多面性,情緒表達的各種面貌都蘊藏著情緒轉化的可能性。消極情緒可以轉化為積極情緒,唯有正視情緒表達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緒發展才有可能;唯有能夠駕馭自己情緒的孩子,才能夠成為聽話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