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孩子好好花自己的錢

剛過完年, 你如何處理孩子領到的紅包呢?你的小孩是否開始和你爭執這是“我的錢”?家長又該如何好好把握這個機會教育的時機, 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

狀況1

孩子小一, 平常沒有零用錢, 過年的紅包也有一小部分會讓他留在身邊。 他會把“他的錢”存起來。 有天阿姨帶他去吃飯, 問他:“你有錢嗎?”他說:“我沒有, 但你有啊!”他明明有錢, 卻不肯花自己的錢, 該怎麼教孩子用錢的觀念呢?

從提問內容來看, 孩子已經養成存錢的習慣, 這是值得父母開心的事。 只是孩子目前尚無法辨別“節儉”與“小氣”, 因而在用錢時缺乏彈性,

Advertisiment
這個狀況隨著孩子用錢的經驗增加, 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若孩子突然有一筆額外的收入, 譬如:過年紅包、長輩給的獎金等, 這些錢的金額多半高於平常的零用錢, 該如何和孩子溝通﹁這筆錢的歸屬和用途﹂, 建議如下︰

將紅包集中起來, 變成零用錢基金:若孩子還沒有使用零用錢的經驗, 突然擁有一大筆錢, 孩子很難妥善的運用;但若父母沒收孩子的紅包, 或是空泛的跟孩子說要存起來, 又可能會遇到孩子的抗議。 建議把紅包的所有權歸屬孩子, 但是由父母保管, 做為零用錢基金, 父母可從中定期定額提撥給孩子當零用錢, 以小一來說, 一周發放一次是恰當的間隔。 當孩子能預期自己的收入, 才可練習不同的理財方式,

Advertisiment
提升自己用錢的能力。

讓孩子有花錢的機會:父母不必包辦孩子所有想要的花費, 應該跟孩子討論並劃分清楚, 哪些屬於父母負責?哪些自己支付?零用錢有兩個用途, 一個是父母覺得不該支出的花費, 如:高價玩具、零食;另一個用途是拿來“升等”某項花費, 也就是由父母支付最基本的支出, 但若孩子要求更高品質的享受, 自己必須支付價差。

讓孩子自行規劃零用錢的用途:除了某些父母絕對無法允許的花費, 如:網路遊戲點數, 需要事前清楚告知避免違反, 避免在孩子用錢時過多的叮嚀。 孩子雖有權決定, 但當花費透支時, 也必須承擔後果, 父母必須堅持, 不給孩子額外的補貼。 錯誤消費之後的痛苦經驗,

Advertisiment
是很好的學習, 提醒孩子下次該如何好好用錢。

提供記帳獎金:若孩子願意記錄自己的花費用途, 父母可以額外發一筆記帳獎金, 以鼓勵孩子。

事後跟孩子討論零用錢使用經驗:每次發放零用錢之前, 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上一筆零用錢的使用經驗。 採用事後回顧檢討的方式, 會比當孩子在用錢時, 反復的叮嚀嘮叨, 更能被孩子所接受。

狀況2

初中的兒子很喜歡玩線上遊戲, 他會把自己平常存下來的零用錢, 拿去買線上遊戲的儲值點數。 我禁止他, 他就回說:“這是我自己的零用錢?為什麼不能買?”該怎麼辦呢?

孩子這麼做似乎並未違背約定, 他的邏輯是:“既然爸媽不給我買線上遊戲周邊的錢, 那用自己存下來的錢總可以了吧。

Advertisiment
”這是很多有自主想法的青少年皆能想到的解套方法, 大人的確無法制止。 但是充分的自由來自於負責任之後, 我們也要喚起孩子的自律能力。

能存錢代表孩子有相當的欲望管控能力, 這是需要先肯定的。 在線上遊戲的欲望管控上, 我估計你採取不提供資源的方式, 以減少孩子玩的機會。 請思考一下, 之所以不支持的原因是什麼?孩子曾經有沉迷的經驗而荒廢課業嗎?若能跟孩子討論你的擔憂, 而不是僅用此方式表達不支援, 或許孩子較能理解你的立場, 進而省思自己的行為。

首先, 你瞭解孩子喜歡玩線上遊戲的原因嗎?希望跟同學有話題, 或在課業上沒有成就感、生活中缺乏掌控感, 若是這個原因,

Advertisiment
那麼就要先幫忙孩子面對這個問題。

接下來試著讓孩子知道, 父母瞭解他需要自主權, 也相信他有相當的自我規劃能力, 在生活上儘量做到最少的干預, 因此請他在大原則上能夠做到幾件事, 如:遵守家裡的作息時間;本分內的事情能夠完成並能夠保持常態;生活中也能有其他的休閒或人際活動。 重要的是, 玩遊戲不能影響他的正常生活, 因為這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

必要時, 事先讓孩子瞭解, 若線上遊戲對其吸引力過大, 讓他自律能力無法施展;或你認為孩子目前沒有自律能力, 在其能力尚未穩固前, 僅能用他律的方式來協助他, 如:使用電信業者推出的時間管理方案。 但這時需要重新思考的是, 孩子的自律發展發生了什麼事?是小時候沒有協助其發展此能力, 還是在生活中大人忽略了某些事。如:電腦放在孩子的房間而不是公共空間,孩子誤以為那是他可以掌控的物品;或是大人也不自覺的在生活中,過於倚賴3C電子用品,讓孩子認為那是常態。

狀況3

我希望孩子學習分擔家務,平常都會請孩子幫忙收衣服、洗碗、掃地,但小五的姊姊被分配到不喜歡做的工作,就給小三的妹妹錢,叫妹妹幫她做,妹妹收到錢很開心,就會去幫姊姊執行。該如何矯正這種行為?

一、責任與付出的堅持

首先,我們可以來思考家務對於孩子的意義,及父母對於這件事的要求與期待。如果爸媽認為,家務是讓孩子學習參與家庭分工、責任及付出的一件事。那麼,這就是孩子必須要做的事。

如果姊姊以零用錢委請妹妹代勞,當然就違背了原先的用意。這時,爸媽的溫柔堅持與孩子必須親自動手做的底限就必須守住。例如,縱使姊姊拿錢請妹妹做家務,但很抱歉,還是會要求姊姊再做一次家務。

二、協商與分配的練習

試著讓孩子瞭解家務對於她的意義。如果該件事姊姊真的討厭做、不喜歡做,這時多少也考驗著姊姊如何學習與父母溝通和協商,例如:說服爸媽自己不適合做該家務(收衣服、洗碗、掃地等)的合理原因。

或者日後將家務內容的分配回歸給姊妹彼此進行協調,由她們彼此討論出各自該負責的任務。同時也讓孩子學習適當的問題解決方式,在雙方心甘情願且同意下,彼此交換家務內容,例如妹妹幫忙洗碗,自己則幫她收衣服和掃地。

三、矛盾的雙重標準

用錢做為交換是否是一個問題?讓我們來思考一件事,自己平時是否也習慣以零用錢來鼓勵孩子做家務?如果是,為什麼爸媽可以,而孩子不行?這值得好好思考,我們在擔心什麼?不想孩子這麼做,除非我們自己先不做。

四、零用錢的許可權

如果這零用錢是屬於孩子的,那麼她是否有權利可以任意運用這些錢,例如買零食、文具、或做為請妹妹幫她做家務的費用?或許日後你可以與孩子白紙黑字訂定零用錢的使用規則與範圍。

五、零用錢的來源控管

要預防姊姊用錢來解決問題,這時可以回溯到零用錢的源頭──想想,當時是在什麼樣的方式給孩子的?你可以考慮是否日後將零用錢的來源進行控管,讓姊姊知道零用錢得之不易。這時,她比較有機會可以停下來思考,零用錢與做家務之間的對等關係,例如付錢給妹妹,代價與成本是否太高。

還是在生活中大人忽略了某些事。如:電腦放在孩子的房間而不是公共空間,孩子誤以為那是他可以掌控的物品;或是大人也不自覺的在生活中,過於倚賴3C電子用品,讓孩子認為那是常態。

狀況3

我希望孩子學習分擔家務,平常都會請孩子幫忙收衣服、洗碗、掃地,但小五的姊姊被分配到不喜歡做的工作,就給小三的妹妹錢,叫妹妹幫她做,妹妹收到錢很開心,就會去幫姊姊執行。該如何矯正這種行為?

一、責任與付出的堅持

首先,我們可以來思考家務對於孩子的意義,及父母對於這件事的要求與期待。如果爸媽認為,家務是讓孩子學習參與家庭分工、責任及付出的一件事。那麼,這就是孩子必須要做的事。

如果姊姊以零用錢委請妹妹代勞,當然就違背了原先的用意。這時,爸媽的溫柔堅持與孩子必須親自動手做的底限就必須守住。例如,縱使姊姊拿錢請妹妹做家務,但很抱歉,還是會要求姊姊再做一次家務。

二、協商與分配的練習

試著讓孩子瞭解家務對於她的意義。如果該件事姊姊真的討厭做、不喜歡做,這時多少也考驗著姊姊如何學習與父母溝通和協商,例如:說服爸媽自己不適合做該家務(收衣服、洗碗、掃地等)的合理原因。

或者日後將家務內容的分配回歸給姊妹彼此進行協調,由她們彼此討論出各自該負責的任務。同時也讓孩子學習適當的問題解決方式,在雙方心甘情願且同意下,彼此交換家務內容,例如妹妹幫忙洗碗,自己則幫她收衣服和掃地。

三、矛盾的雙重標準

用錢做為交換是否是一個問題?讓我們來思考一件事,自己平時是否也習慣以零用錢來鼓勵孩子做家務?如果是,為什麼爸媽可以,而孩子不行?這值得好好思考,我們在擔心什麼?不想孩子這麼做,除非我們自己先不做。

四、零用錢的許可權

如果這零用錢是屬於孩子的,那麼她是否有權利可以任意運用這些錢,例如買零食、文具、或做為請妹妹幫她做家務的費用?或許日後你可以與孩子白紙黑字訂定零用錢的使用規則與範圍。

五、零用錢的來源控管

要預防姊姊用錢來解決問題,這時可以回溯到零用錢的源頭──想想,當時是在什麼樣的方式給孩子的?你可以考慮是否日後將零用錢的來源進行控管,讓姊姊知道零用錢得之不易。這時,她比較有機會可以停下來思考,零用錢與做家務之間的對等關係,例如付錢給妹妹,代價與成本是否太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