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教孩子受欺負要大聲呼喊

孩子受欺負要大聲呼喊

媽媽的煩惱:兒子老實、靦腆, 在幼兒園常受同伴欺負, 很多次我發現兒子情緒低落或臉上有抓痕, 或帶到幼兒園的玩具、圖書不見了……知道兒子受到了欺負, 我很難過, 怎樣處理才既不傷害孩子又能解決問題呢?

“有沒有被人欺負”是父母接孩子時常問的一句話。 可父母想過怎樣科學、智慧地處理這件事嗎?

觀點一 避免不當的反應

我覺得父母要避免三種不當之舉。 一是得知孩子被欺負后, 父母就氣得失去理智, 認為自己孩子無能, 就教訓、嘲笑、甚至打罵他們, 而受欺的孩子本身已很沮喪再被父母責罵,

Advertisiment
以后受欺就不敢告訴父母, 若孩子不向父母傾訴苦衷, 不幸便是雙倍的:既得不到親情的撫慰又得不到父母指教;二是不明智的興師問罪。 有些父母直接找欺負人的孩子教訓他或責怪對方家長, 這既不利解決問題還可能造成更嚴重后果。 去幼兒園大鬧責怪老師, 會造成家園隔閡, 損害自身形象也不利孩子成長;三是不問明原因就要孩子“以牙還牙”、“他兇, 你就比他更兇”, 也是愚蠢的方法, 會使孩子習慣用武力解決問題, 不利孩子良好素質的養成。

觀點二 安慰是良藥, 會使孩子內心力量強大

我姐姐的兒子6歲, 告訴他媽媽(我姐姐), 自己在幼兒園常被同伴捉弄。 而我姐姐對此不以為然, 她認為孩子間打打鬧鬧的事很正常,

Advertisiment
等大了就好了。 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出乎姐姐的預料, 她兒子會用暴飲暴食發泄苦悶和煩惱, 看到動畫片里弱小者受欺負也會膽戰心驚, 害怕這種遭遇會落到自己頭上。 顯然, 姐姐的處理方式不好。

孩子間相互“欺負”是常事, 我看到兒子滿臉淚痕或帶著傷痕回家, 一般不急著抓住他追問, 因為不恰當的詢問會讓他緊張。 我會先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 讓兒子感到家里的舒適安全后, 再溫柔地詢問他。 比如, 我會問他今天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晚點心想吃什么、睡前想聽什么故事等, 然后再切入主題, 這樣, 兒子覺得媽媽是支持他的, 便愿意說出事情真相。 若是兒子錯了, 就適當批評他, 指出他被欺負的原因;若是別人的錯,

Advertisiment
我先安慰他, 讓再根據具體情況, 制定應對方法。

觀點三 教育孩子受欺時懂得大聲呼喊

女兒很文弱, 典型的被欺負對象, 以前她受欺負時, 總是一聲不吭, 只會嗚嗚地哭。 這樣往往招來更多的欺負。 于是, 我耐心地教導她面臨欺負時, 可大聲呼喊表示抵抗。 我認為, 當孩子面臨欺負時, 大聲呼喊, 是一種巧妙的辦法, 一方面, 它能引起旁人注意, 獲得別人的幫助;另一方面, 也是給欺負者一種警告和示威, 欺負別人的人畢竟理虧, 受欺負的人一喊, 他自然會心慌, 就不敢為所欲為了。 同時, 平時我很寵愛女兒, 我認為只有當女兒有了足夠的自信, 她才有能量和膽量敢作自我保護, 而父親的愛能讓女兒堅強勇敢。

Advertisiment

觀點四 不理睬別人的嘲笑

有時孩子受到的欺負并非打罵, 而是嘲笑。 我兒子到城里上幼兒園, 鄉下口音一時難改, 常被同學嘲弄。 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躲避這些嘲笑而保護自己, 我想, 因種種原由被嘲笑的孩子一定不少, 可以試試我教兒子的辦法, 很有效:用嚴肅的目光盯著別人并嚴厲地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嘲弄我。 希望你以后不要這樣”, 然后走開, 暫時不理睬對方。 這件事解決后, 又發生兒子被同學欺負的事件, 那個同學好幾次撕壞兒子的作業, 還搶他的玩具。 我又給兒子出主意。 當下次那個男孩又來欺負兒子, 兒子就突然喊道:“把你的壞手拿開!”那個男孩被嚇得一怔, 全班人也都轉身看著他。 從這以后,

Advertisiment
這個男孩再也沒找兒子的麻煩了。

心理學專家說, 幫助孩子練習類似的果敢行動可使他們增強信心。 父母在家與孩子扮演欺負與被欺負的角色, 教會他們如何呵斥想欺負他們的人。

觀點五 尋求老師的支持

我認為父母不必介入孩子間的紛爭。 若是程度不太嚴重的爭吵, 我也主張不必反映給老師。 但如果孩子受欺負的事情持續發生, 父母應當向老師求助, 老師有教育經驗, 也能通過集體的教育力量幫助霸道的孩子改正錯誤, 這也是對幼兒園和老師的一種信任。 另外, 如果在接送孩子時碰到對方父母, 也可以和他們作些溝通, 把事實客觀地告訴對方的家長。 只是溝通時, 態度要心平氣和, 要用商討或詢問的口氣, 一味指責只會讓事情變糟。

觀點六 教會孩子如何避免被欺負

我總結了一下,孩子被人欺負有四種情形。一是肉體上的欺負,如踢、打、掐、咬、揪頭發等;二是語言上的欺負,如罵人、嘲笑、地區歧視(對外地孩子蔑視、模仿他們的語言和行為等);三是情感上的欺負,如孤立(不準別的孩子跟被欺負對象玩)別人。

要使孩子不容易被欺負,我的辦法是教會孩子一些交往策略。我重視增強孩子間的友誼。比如,我女兒靦腆、害羞、不善交際,我就有意識地安排她的同學到家中做客,幫助他們建立友誼;同時也鼓勵女兒參加體育鍛煉和興趣班的技能學習,以便結交一些好朋友,一起玩,結伴行。確實,幼兒園集體中,總有幾個比較霸道和蠻橫的人,但他們欺負人時,也會找一些理由或借口。所以我也不忘教育女兒,在比較霸道的同伴面前,手不能癢,嘴不要多,這樣也可以避免被欺負事件的發生。

測試:孩子延遲滿足能力 撫育測試塑造寶寶個性 父母如何做好“性”老師

一味指責只會讓事情變糟。

觀點六 教會孩子如何避免被欺負

我總結了一下,孩子被人欺負有四種情形。一是肉體上的欺負,如踢、打、掐、咬、揪頭發等;二是語言上的欺負,如罵人、嘲笑、地區歧視(對外地孩子蔑視、模仿他們的語言和行為等);三是情感上的欺負,如孤立(不準別的孩子跟被欺負對象玩)別人。

要使孩子不容易被欺負,我的辦法是教會孩子一些交往策略。我重視增強孩子間的友誼。比如,我女兒靦腆、害羞、不善交際,我就有意識地安排她的同學到家中做客,幫助他們建立友誼;同時也鼓勵女兒參加體育鍛煉和興趣班的技能學習,以便結交一些好朋友,一起玩,結伴行。確實,幼兒園集體中,總有幾個比較霸道和蠻橫的人,但他們欺負人時,也會找一些理由或借口。所以我也不忘教育女兒,在比較霸道的同伴面前,手不能癢,嘴不要多,這樣也可以避免被欺負事件的發生。

測試:孩子延遲滿足能力 撫育測試塑造寶寶個性 父母如何做好“性”老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