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你面對淘氣孩子的“人來瘋”

兒童在兩歲左右已開始將自己和周圍客體區分出來。 這以後, 獨立的自我意識日益增強, 他們開始有強烈表現自己的欲望, 想方設法讓別人注意自己。 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兒童自我中心”的表現。

在平時, 這種需要總能得到滿足, 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 家長對孩子愛憐備加,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多家長圍著一個“小皇帝”轉, 對孩子的各種要求總是設法滿足, 對孩子表現自己的行為尤為放任, 一味鼓勵而不加以引導, 這就為“人來瘋”埋下了“隱患”。

有的孩子平時挺聽話, 規規矩矩,

Advertisiment
很乖巧可愛。 可是家裡一有客人來, 孩子就一反常態, 表現得特別淘氣, 有時把玩具丟得滿屋子都是, 或者在客人面前跑來跑去, 顯得很“野”。 人們一般把這種情形稱為“人來瘋”。 它帶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它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 和孩子的心理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兒童在兩歲左右已開始將自己和周圍客體區分出來。 這以後, 獨立的自我意識日益增強, 他們開始有強烈表現自己的欲望, 想方設法讓別人注意自己。 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兒童自我中心”的表現。

在平時, 這種需要總能得到滿足, 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 家長對孩子愛憐備加,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多家長圍著一個“小皇帝”轉, 對孩子的各種要求總是設法滿足,

Advertisiment
對孩子表現自己的行為尤為放任, 一味鼓勵而不加以引導, 這就為“人來瘋”埋下了“隱患”。

另外, 有些家庭對孩子的管教過於嚴厲, 一舉一動都有要求、限制, 對孩子的心理也是一種壓抑。 也可能成為“人來瘋”的原因。

因為“人來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所以要防止和消除之, 必須在平時的家教上下功夫, 採取寬嚴適度的教育方式。

1、平時對孩子的行為, 特別是一些不良的行為, 不能過分嬌寵、放縱, 需要教育、管制的言行就要及時教育制止, 不可助長孩子“以我為中心”, “我說了算”的心理, 久而久之, 孩子的自製力也會增強。

2、要注意孩子良好行為規範的訓練, 光告訴不該做什麼還不行, 還要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

Advertisiment
在客人到來之前, 告訴孩子應有的禮貌舉止, 每次客人走後, 對孩子的表現要給予回饋, 孩子表現好, 要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孩子表現不好, 則給予批評, 並再次強調正確的行為方式。

3、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 在客人面前讓孩子有適當的表現機會。 如讓孩子表演兒歌、背誦一首詩等等。 當話題轉移時, 預先給孩子以明確的說明, 如可以對孩子說:“現在爸爸(媽媽)要和叔叔(阿姨)講大人的事情了, 你自己去一邊好好玩。 ”

這樣既可以讓興奮起來的孩子受一定的制約, 又可以讓孩子有適當的思想準備, 退出大人們交談注意的中心。 客人走時帶孩子一起送走客人, 並讓孩子與客人道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