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新生兒護理的日常小知識

隨著一聲呱呱墜地聲, 寶寶終於在父母們的殷切期盼中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那麼,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 你們是否為寶寶的降臨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了呢?你們是否有假想過, 新生的寶寶在生活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如果你還沒有做好準備, 那就趕快跟隨小編來學習一下新生寶寶清潔、護理的生活常識吧!

一、要給寶寶準備的東西

1. 倍潔寧聚維銅碘溶液(婦保有配):用來給寶寶的臍帶消毒

2. 鞣酸軟膏, 用來護紅臀, 婦保有配

3. 臉盆:建議兩個, 寶寶臍帶沒有脫以前用比較方便

4. 寶寶浴盆, 建議兩個, 不一定用護網:寶寶臍帶脫了以後洗澡用。

Advertisiment
洗澡頻率:最好每天洗澡, 冬天起碼2-3次/周

5. 消毒棉花棒:一開始的時候至少準備5包,婦保超市買。

6. 爽身粉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爽身粉含鉛過多, 建議不用。 現在醫院都已不用, 即使要用也不能用在屁股上

7. 寶寶沐浴露 8. 寶寶潤膚油,用來做撫觸,最好不要用礦物油,象普通的貝親之類都是礦物油 9.尿片棉布尿布:長1尺5, 寬1尺

8, 折成4層即可; 紗布尿布:建議洗滌4-5次後淘汰(因為會有碎纖維);

二、第一天要注意的問題:

寶寶會吐羊水這個時候寶寶的賁門還開著。 寶寶的胃只有30ml。 對策:讓寶寶側著睡, 左右側輪著來,定時翻身。 晚上一定要側睡,醒的時候仰睡,吐了馬上仰睡。

對策:如果發現新生兒想吐羊水卻吐不出來,

Advertisiment
可將新生兒足部抬高, 使身體呈45度頭低腳高形, 用空掌拍新生兒背部, 使新生兒產生振動感, 可輔助新生兒吐出羊水, 新生兒吐出羊水後哭聲響亮即可 做新生兒撫觸也可以促進羊水排出。

新生兒清潔護理小常識

剛出生的嬰兒, 雙手喜歡不隨意性、不協調地亂動。 因此, 手指甲長了會把自己的臉抓傷。 另外, 1個月左右的嬰兒開始吃手, 指甲長了藏有污垢, 嬰兒吃手時會把細菌帶入體內, 引起疾病。

(1) 眼、耳、鼻的清潔護理

①擦洗眼睛:寶寶要有專用的洗臉毛巾, 每次洗臉時先擦洗眼睛。 眼睛若有過多分泌物, 可用棉球蘸溫開水從內眼角向外眼角輕輕擦拭。

②清除鼻痂:若寶寶鼻孔內有分泌物並結成幹痂, 影響呼吸, 可用棉球或毛巾蘸乾淨溫開水輕輕擦拭,

Advertisiment
使幹痂濕潤變軟後即能自動排出。

③耳廓清洗:可用蘸濕的棉簽擦洗外耳廓, 不可伸入耳道, 注意不要將水滴入耳道內。 若耳背有皴裂, 可塗熟食油或1%紫藥水。

(2)臍部的護理

新生兒一般生後3~7天臍殘端脫落, 脫落後應保持局部清潔, 如局部常較濕潤並有少量滲出屬正常現象。 可塗75%酒精, 塗時從裡向外每日1~2次, 局部保持清潔乾燥防尿濕。 也可塗1%龍膽紫, 勿撒消炎粉等。 如有膿性分泌物並有異味, 臍周圍發紅, 則屬炎症表現, 需到醫院外科就醫。

(3)剪指甲

剛出生的嬰兒, 雙手喜歡不隨意性、不協調地亂動。 因此, 手指甲長了會把自己的臉抓傷。 另外, 1個月左右的嬰兒開始吃手, 指甲長了藏有污垢, 嬰兒吃手時會把細菌帶入體內,

Advertisiment
引起疾病。

嬰兒的指甲一般都往裡凹, 為此母親常為給嬰兒剪指甲而犯愁。 其實用刃薄的剪刀來剪並不難, 嬰兒的腳趾甲經常與褥、襪摩擦, 易生劈裂。 所以, 要經常給嬰兒剪手指甲和腳指甲。 嬰兒指甲細小, 薄嫩, 剪時要小心, 不可剪得太深, 以保護嬰兒的手指, 免得有疼痛感。 在嬰兒熟睡後或哺乳時剪指甲較為安全。

新生兒由於剛剛從母體中脫離, 來到這個世上, 很多身體方面的機能還是沒有發育完全, 因此, 父母們在日常的育兒過程中, 一定要注意新生寶寶們的護理工作。 為寶寶們準備清潔、乾淨的洗刷設施和沐浴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 父母們更要注意的是寶寶自身的清洗工作, 這千萬馬虎不得哦!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