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改造小小不禮貌

禮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但每一位母親, 在養兒育女的生活體驗中, 都會將禮貌化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她們眼中的不禮貌行為, 也許在你的孩子身上也發生過;她們的做法, 也許能給遇到相同問題的你一點啟發。
對於禮貌行為的定義, 在媽媽們的心中已經發生了悄悄的改變, 但在所有的早期教育內容中, 禮貌教育仍然是每個媽媽關於社會交往訓練的重要一項。 因為, 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會成為一個社會適應性強的孩子, 一個能夠被環境接受的孩子, 一個受歡迎的孩子。
剛剛過了兩歲生日的女兒是家中名副其實的“小霸王”,
Advertisiment
任性、倔強、刁蠻, 做什麼玩什麼吃什麼穿什麼自己都有主意, 一不順心還要哭天抹淚。 可就是這個每天都把家里弄得跟雜貨鋪一般的“小霸王”, 一見到外人卻變得不苟言笑, 甚至有些害怕。 最讓人犯愁的是, 不論人家怎麼逗她, 她就是面無表情, 一聲不吭, 有時還會哇哇大哭, 弄得大人非常尷尬。
雖說鄰居、同事們不會介意小孩子的不禮貌, 但長此以往終歸是個問題。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或許小孩子與小孩子之間更容易溝通。 於是, 出去玩時, 我會有意識地帶她到小孩子多的地方, 讓她與小朋友們一起玩玩具, 讓她把自己的“好好”分給別人, 也鼓勵她勇敢地去跟別的小夥伴借東西。 同時, 有同齡小孩子的鄰居家也成了我們常去的地方。
Advertisiment
一段時間下來, 成績居然不小:小傢伙不僅能跟小朋友玩到一塊了, 見了人也能怯生生地叫一聲“阿姨”、叫一聲“伯伯”了。
——小菲媽
“女兒吃飯時有個壞毛病, 夾一筷菜, 咬一口後發現不對胃口, 立即把菜甩進菜盤, 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我第一次發現後, 以為是個偶然事件, 誰知這動作以後幾乎天天出現。 我對她先是講道理:寶貝, 這樣太不禮貌了, 你已經吃過的菜, 不可以再扔回盤裡。 你瞧爸爸媽媽, 都是吃到自己肚子裡去的, 骨頭可以吐在桌上。 女兒'哦'一聲, 可頂多這回不再扔, 下次再甩不誤。 ”
看到說理不管用, 我只好改變策略, 施行“假戲真做”。 有一天她又甩了, 正好我腸胃不適, 眼瞅著她甩過一筷白菜,
Advertisiment
我有意提高身調說:“多好的白菜啊, 我吃!”將她甩出的那菜吃了。 隔了一會兒, 我扔下飯碗就往廁所跑, 嘴裡大呼小叫的, 受不了啦, 肚子好痛啊。 女兒關心媽媽心切, 也跟著跑過來, 著急地問:“媽媽, 你怎麼啦?”我一副痛苦的模樣:“剛才還好好的, 可能吃了你扔的那白菜吧。 ”“為什麼呀?”女兒照例問道。 “因為你吃過以後再扔回去細菌好多啊。 ”做戲要做足, 我在廁所整整呆了半小時, 再偷眼瞅女兒, 她正深思呢!
再以後, 女兒這方面就注意多了, 我總是不失時機地誇讚, 及時鞏固勝利果實, 現在這種情況幾乎不再發生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