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改造三類害羞寶寶

樂樂每次在家講故事都只講給自己聽, 只要媽媽一湊近, 他的故事便會戛然而止, 而且羞得滿臉通紅……每回老師上課提問, 貓貓都默不作聲, 當老師的目光掃到她時, 她立刻低下頭去……害羞的寶寶還真不少呢!細究每個害羞的寶寶, 原因還不一樣呢, 當然, 改變他們的對策也要有所不同哦。

第一類害羞寶寶

成因:缺少社會交往

對策:提供交往機會

對于這類寶寶, 首先家長要對他多鼓勵, 少批評, 盡可能地多為孩子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 例如:鼓勵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在家可讓孩子接待客人,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動,

Advertisiment
讓他為客人送茶水、送糖果、搬椅子, 鼓勵孩子回答客人的問題。 在給孩子提供交往機會的同時, 爸媽還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見,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類害羞寶寶

成因:自主性沒得到發展

對策: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期的孩子愛提問、愛模仿、愛做游戲。 在行為特點上, 喜歡爭著做事, 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常常表現出頑皮、不聽話等傾向, 這是自主性發展的表現。 父母如果總是事事代勞, 或有的指責孩子, 有的心疼孩子小, 生怕孩子做不好等, 那么, 結果就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 形成膽怯心理。 因此, 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做些簡單的事, 如自己穿衣, 自己洗手洗臉, 整理玩具、圖書等。

Advertisiment
孩子做對, 要給予肯定表揚, 做得不太好的地方, 除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外, 還應該鼓勵他們下次做好, 增強幼兒發展自主性的積極性。

第三類害羞寶寶

成因:受到不恰當的批評和指責

對策:爸媽少指責寶寶

爸媽要了解孩子在這一時期的身心發展特點, 在對孩子做錯事時要辯證地分析原因, 多注重動機, 少強調結果, 不能一味地指責。 比如:有的孩子看見媽媽在擦桌子, 想幫忙也去擦桌子, 不小心把東西打壞了, 如果家長任意指責, 不首先肯定孩子積極性的一面, 就很容易會造成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而變得害羞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