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攢肚子

1 攢肚子 什麼意思

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 寶寶2~3天, 4~5天, 有的甚至於15天不排大便也無痛苦表現, 待到排便仍為黃色軟便, 無硬結, 量也不是特別多。 這種現象稱為攢肚。

1、中文名:攢肚。

2、別名:攢肚兒, 攢肚子。

3、發生時間:嬰兒2-6個月。

4、類型:概念。

2 攢肚子 原因

1、原因:

當寶寶滿月前後至兩個月的一段時間內, 由於消化能力的提高, 能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 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 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 最終導致2~3天或4~5天一次大便。

2、具體分析:

出現攢肚兒的寶寶多為母乳餵養兒。 這是因為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後對母乳能充分地進行消化、吸收,

Advertisiment
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 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 最終導致的一種常見現象。 正常的母乳餵養嬰兒大便中水份占幹濕比重的80%。 其中有形成分內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殘渣, 三分之一是腸道正常細菌, 還有微量的礦物鹽類、膽色素及衍化物、脫落的腸上皮細胞等。 這些細菌是對人體有益的大腸桿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等, 它們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殘渣產生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供人體吸收利用, 與人共生共存。 而母乳餵養兒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這些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 由於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殘渣產生很少而不能及時形成對直腸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攢肚”的。
Advertisiment

3、提醒:

知道了這個道理, 媽媽就可放心了, 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3 攢肚子 辨別

1、關鍵區別:

攢肚的寶寶雖然幾天才排便一次, 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黃色軟便, 這就是攢肚與便秘的區別的關鍵之所在。

2、表現:

二者的其他區別可表現在排便時無痛苦表現, 排出的大便量不多、無硬結等。

3、具體分析:

便秘是指寶寶的大便次數和性狀發生了改變。 便秘不僅僅是指大便次數減少, 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結、乾燥、排出困難。 有時糞便堅硬擦傷了腸粘膜還會在糞便外粘有血絲或黏液, 大而硬的糞塊還會造成肛裂、肛門疼痛, 使寶寶食欲減退、腹脹、左下腹可觸及糞塊, 這一點和攢肚是截然不同的。

12 4 攢肚子 怎麼辦

1、定時把大便。

Advertisiment
因“攢肚”現象一般在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 所以在此時訓練寶寶定時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讓寶寶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每天堅持做腹部按摩。 (1)用手掌輕輕摩擦嬰兒的腹部, 以肚臍為中心, 由左向右旋轉按摩10次休息5分鐘, 再按摩10次, 反復進行3回。 (2)嬰兒仰臥, 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 即伸一下屈一下, 共10次, 然後單腿屈伸10次。 這樣會幫助嬰兒的腸蠕動, 有利於大便排出。

3、適當多喝水。 對於胖寶寶的“攢肚子”出現, 可以每天在兩次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或菜水、果水, 待到滿4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了。

4、增加奶量。 如果寶寶大便減少, 體重增加不理想, 是因為母乳不足引起的, 那麼可以及時給寶寶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寶寶已經3個多月了,

Advertisiment
還可以添加一點大米湯, 就能較好的改善大便的狀況。

5、刺激肛門排便。 每天兩次在寶寶吃奶後20~30分鐘左右, 用油質外用藥(如金黴素軟膏)塗在嬰兒肛門口, 墊上軟紙, 輕輕推按肛門, 慢慢做10次。 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簽蘸上植物油, 輕輕伸到寶寶肛門口處, 也可引起直腸的排便。

5 攢肚子 注意事項

1、寶寶出現“攢肚兒”雖然是母乳餵養的正常大便, 媽媽不用過於著急。

2、在以往的做法可以不做任何處理, 也不用喝水。 但是新的研究提示:此時的母乳量對寶寶來說剛夠或略有不足, 因此也應調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數, 就是每天1~2次。

3、以更好的保證嬰兒期的快速新陳代謝需求和抓住時機培養小寶寶良好排便習慣,

Advertisiment
做到有效預防日後的便秘發生。

4、器質性疾病:肛裂、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狹窄等均可引起寶寶腹脹和便秘。 不過, 一般在新生兒期即可以診斷。

5、不用蜂蜜來通便。 一些資料顯示:蜂蜜在生產合運輸的過程中有可能被肉毒桿菌污染, 其芽孢生存力極強, 在100度的高溫下還可存活, 而小嬰兒的抵抗力差, 一旦中毒就有很大的危險, 因此1歲以內的嬰兒最好不要吃蜂蜜。

6、用開塞露要小心。 必要用時一定要將開口處磨光, 再將開塞露直管慢慢插入肛門, 以防損傷寶寶稚嫩皮膚。

相關文章

新生兒拉肚子怎麼辦

秋季寶寶拉肚子能去幼稚園嗎

小兒腸胃炎肚子不舒服怎麼按摩

12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