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掌及早發現寶寶聽力障礙

專家稱:6個月到1歲是嬰幼兒聽覺發育的黃金期, 越早發現新生兒聽力障礙, 對患兒恢復聽力、鍛煉說話能力越有幫助。

6個月到1歲聽覺發育的黃金期

3月12日上午, 一對中年夫婦領著一名4歲多的小男孩, 走進鄭州大學三附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蔣月星的診室, 奇怪的是, 無論周圍的人說什么, 小男孩表情始終如一, 目光有些呆滯。 “大夫, 我懷疑孩子的聽力有問題。 ”中年男子有些焦急地說。

“以前檢查過沒有?孩子都這么大了, 現在才發現有聽力問題?”蔣月星問。

“沒有做過檢查, 孩子出生后不久, 我和愛人就外出打工了,

Advertisiment
孩子交給老人看管著。 ”

蔣月星告訴《大河健康報》記者, 類似這樣的病例很多, 特別是在農村, 孩子出生后不久, 家長都出去打工了, 照看孩子的老人很少留意孩子的聽力問題, 等到孩子三四歲甚至四五歲的時候才意識到孩子有聽力障礙。 即使查出孩子有聽力障礙, 也早已錯過了嬰幼兒聽覺發育的黃金期——6個月到1歲, 此時再配戴助聽器或電子耳蝸等, 孩子仍然會出現說話不清等問題。

該院聽力篩查門診李克方大夫說, 聽力篩查可以及早發現新生兒的聽力缺陷, 但由于聽力篩查需要患者自付費用, 有些家長并不愿意為這項100元左右的檢查費埋單, 門診中首次到醫院做聽力篩查的2歲以上的孩子屢見不鮮。

Advertisiment
“每1000名新生兒中, 就有1~3名聽力障礙患兒。 ”李克方說, 如此高的發病率, 應該引起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重視。

身后突然擊掌 測測寶寶聽力

剛出生的嬰兒, 怎么能判斷他的聽力是否正常呢?蔣月星教給家長一些判斷新生兒聽力的小竅門。

寶寶剛出生時, 對小的、弱的聲音不會有反應, 但對強大的聲音會有眨眼、震顫、驚嚇等條件反射。 寶寶出生2周時, 細心的家長就會發現, 寶寶會在清醒時集中精力, 把頭或眼睛轉向有聲音的方向尋找聲音。

如果你擔心寶寶聽力可能有問題, 可以先做個小試驗, 具體做法是:在寶寶身后突然擊掌, 看他有沒有驚嚇反射。 如果寶寶突然眨眼或身體為之一顫, 則說明聽力正常。 如果反復幾次突然擊掌都無反應時,

Advertisiment
應立刻帶寶寶到醫院檢查。 另外, 當新生兒對聲音無反應或在嘈雜環境中過于安靜時, 聽力可能有問題, 也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低體重兒 更應重視聽力篩查

早在2004年, 衛生部就在南京召開了新生兒聽力篩查會議, 號召、鼓勵醫院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 但“由于種種原因, 新生兒的聽力篩查工作并沒有被強制推行”。 蔣月星說, 目前我省的登封、新密、安陽等地的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做得較好。

小兒的語言發育與聽力發育密不可分, 一個人必須先有聽力, 再經過語言學習才會說話。 一個聽力有障礙的小兒, 即使生活在有人和他說話的環境里, 但因聽不見也學不會說話, 這就是所謂的“十聾九啞”的道理。

蔣月星說,

Advertisiment
家族里曾出現過不明原因的或遺傳性耳聾的, 出生體重在2.5公斤以下或者在分娩時出現難產、窒息等并發癥的新生兒等, 更應該重視其聽力篩查。

出生72小時就可做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越早越好, 但并不是一出生就做, 而是出生后72小時。 “一出生就做篩查, 分娩過程中新生兒的耳朵里有可能還有未被吸收的產道分泌物, 從而影響篩查結果。 ”蔣月星說。

聽力篩查只需幾分鐘時間, 對新生兒并無傷害, 孩子只會感覺耳朵被小軟塞子輕輕塞住了, 這種感覺也會伴隨著他甜甜的睡夢消失。 測試中需要孩子安睡, 通過儀器測試指標判斷, 而吃奶、吸吮都會因產生聲音影響測試。

沒有通過聽力篩查的新生兒, 并不能100%地證明有聽力障礙,

Advertisiment
因為導致新生兒初篩沒有通過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耳道中有羊水等分泌物, 周圍的環境過于嘈雜等, 所以需要在出生1個月后進行復篩。 即使新生兒通過了篩查, 3年內每6個月也應隨訪一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