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掌握這些育兒小知識 寶寶生病早知道

小寶寶生病了但是卻難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難受, 最操心的就數讓人應接不暇的突發事件, 不過, 如果媽媽平時留心觀察寶寶, 還是能夠發現寶寶生病前的“蛛絲馬跡”, 可以早期發現疾病, 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作為家長, 平時應該養成一種習慣, 細心注意觀察。

看精神狀態

平時挺乖的孩子, 忽然出現多哭, 容易發脾氣, 不好哄;或者平時膽大, 最近變得畏首畏尾, 出現這種現象, 父母不要去責怪。 俗語說, “孩子不會裝病”, 開始並不能確認有什麼疾病, 只能斷定這是疾病的先兆, 應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 看是否需要就醫。

Advertisiment

看食欲

孩子原先食欲很好而最近食欲減退, 首先要考慮前階段是否進食過多而引起消化不良, 胃腸功能需要調整和休息而使得進食量減少;其次要注意觀察舌苔(正常的舌苔有薄白苔), 如果舌苔白而厚膩, 則說明胃腸道功能差。 還需注意是否有便秘發生, 因為大便不通暢也會使食欲減退。 另外, 發熱時食欲也會減退。 建議先從調整飲食著手, 如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忌油炸食品, 並密切觀察其變化。

看大小便性狀

小寶寶每天、每次排出的大便要觀察, 大小便應排在便器內。 大便稀、水樣、糊狀、奇臭, 說明腸道有炎症。 大便有鮮血沾在成型大便的週邊, 可能有直腸息肉。 大便硬粗、解完大便有鮮血滴出可能是肛裂。

Advertisiment
大便裡急後重, 為膿血便, 多數為細菌性痢疾。 寶寶有一陣陣哭吵、伴頻繁嘔吐, 大便為果醬狀是腸套疊, 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外科進行診治。 3天以上大便未解為便秘, 需要用開塞露通便, 然後再進一步處理。

關於小便要觀察尿色, 正常為清、淡黃色;尿少時為深黃色。 排出尿液有泡泡, 可能尿中蛋白質量增多。 血尿有2種情況, 一種尿液如“洗肉水”, 說明尿中有未破壞的紅細胞;另一種尿呈啤酒色, 是紅細胞已經破壞後的結果。 排尿當時尿色透明、清澈, 但擱置1~2小時候尿有沉澱物, 不必緊張, 因為尿中的鈣鹽在鹼性情況下沉澱析出, 如尿液加酸或加熱後沉澱物又溶解而變清, 尤其在冬季更為多見。 尿頻, 尤其白天, 不到半小時就排尿1次,

Advertisiment
量很少, 無尿痛, 尿液檢查正常, 屬於精神緊張而引起的多尿。 如果有尿頻、尿痛, 尿檢查有較多的紅、血細胞, 則為尿路感染。

看睡眠品質

睡眠易醒、不安, 可能有發熱, 可能是被子蓋得太多或太少, 因由過熱、過冷引起, 也可能有焦慮、恐懼(怕黑、怕動物等), 還可能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或者維生素B1缺乏。 睡眠時突然高聲大叫, 可能是做惡夢, 白天或睡前不要過度興奮。 白天有嗜睡, 可能與前幾天疲乏有關, 也可能與有神經系統疾病有關。

看皮膚

觀察皮膚要注意是否有皮疹、出血、水腫。 皮疹有各種形式的表現, 可能由於過敏(如食物、藥物或空氣中的某種物質)引起, 多數不發熱;如果發熱時出皮疹, 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

Advertisiment
皮膚水腫首見於眼瞼部, 然後再按壓兩下肢內側脛骨處, 如有凹陷, 亦為水腫的表現。 皮膚水腫可能同時伴尿少, 如急慢性腎炎;蛋白質攝入明顯不足時亦可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 心功能衰竭時亦可出現水腫。 皮膚出血可以為點狀或呈大片狀, 排除外傷後, 首先要考慮凝血及出血機制是否有問題。

看口腔

口角周圍皮膚糜爛(口角炎), 多數為缺乏B族維生素。 流口水時要考慮是否正在出牙, 口腔黏膜是否有潰瘍或有牙齦紅腫炎症。 伸舌時發現舌表面有一塊塊剝苔, 為地圖舌, 可能由缺乏鋅或B族維生素引起;口腔有氣味(口臭)說明口腔有炎症或者胃腸道功能有問題。

看體重變化

體重是反映小兒營養狀況最方便且準確的指標。

Advertisiment
定期(如每3~6個月)為寶寶于清晨、排去大便、餵奶之前測體重(衣服僅留薄上衣、內褲, 要去尿布), 動態觀察體重增加的速度。 體重增加迅速要預防肥胖的發生, 增加速度緩慢或者下跌, 要注意是否有營養不良現象。 肥胖不是“福”, 肥胖與營養不良都是疾病。

看胃腸反應

這三種症狀是消化系統疾病的常見症狀。 明顯嘔吐而不瀉, 多數為急性胃炎, 先嘔吐後腹瀉為腹瀉病, 在秋季呈流行的, 為秋季腹瀉, 由輪狀病毒引起。 有腹痛、頻繁嘔吐而不瀉的要考慮腸套疊的可能。 如果大便呈果醬狀, 多數為腸套疊。 如果腹痛陣發, 想要解大便, 但大便量很少, 有粘凍血狀, 多數為細菌性痢疾。

摸額頭

發熱多數是說明有細菌或病毒感染, 但往往伴有“系統”的症狀,如呼吸系統,常伴有咳嗽;胃腸道系統,常伴嘔吐、腹瀉;泌尿系統,常伴尿頻、尿痛;神經系統,常伴頭痛、嘔吐、嗜睡或抽搐等症狀。某些傳染性疾病常伴出疹。

此外,發熱也可由於脫水而引起,如新生兒蓋得太多、包得很緊、出汗多、吃奶少而引起新生兒脫水熱,當解松衣被、喂水後,體溫會自然下降。

聽聲音

這是呼吸道疾病的症狀,如果有發熱,可能是上呼吸道或肺部有炎症,如出現氣急時,一定要去醫院診治。咳嗽聲如破竹聲,說明喉部有炎症,如果氣急明顯並逐漸加重,提示有喉梗阻,此時應立即帶寶寶就醫,必要時醫生可能會給寶寶作氣管切開。咳嗽是呼吸道炎症開始時的最初症狀,也是呼吸道疾病最後消失的症狀。

但往往伴有“系統”的症狀,如呼吸系統,常伴有咳嗽;胃腸道系統,常伴嘔吐、腹瀉;泌尿系統,常伴尿頻、尿痛;神經系統,常伴頭痛、嘔吐、嗜睡或抽搐等症狀。某些傳染性疾病常伴出疹。

此外,發熱也可由於脫水而引起,如新生兒蓋得太多、包得很緊、出汗多、吃奶少而引起新生兒脫水熱,當解松衣被、喂水後,體溫會自然下降。

聽聲音

這是呼吸道疾病的症狀,如果有發熱,可能是上呼吸道或肺部有炎症,如出現氣急時,一定要去醫院診治。咳嗽聲如破竹聲,說明喉部有炎症,如果氣急明顯並逐漸加重,提示有喉梗阻,此時應立即帶寶寶就醫,必要時醫生可能會給寶寶作氣管切開。咳嗽是呼吸道炎症開始時的最初症狀,也是呼吸道疾病最後消失的症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