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幼兒的年齡進行親子遊戲


對孩子來說, 遊戲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樂趣;對父母而言, 遊戲則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最佳形式。 為了支持孩子的遊戲活動, 父母除了準備遊戲場地與空間, 以及提供合適的、豐富的遊戲材料(包括玩具)之外, 更應該設計各種方式融入到不同年齡段寶寶的遊戲過程中去。

周歲以內的寶寶

不到1歲的寶寶基本上屬於“無能力”的被動狀態, 還不知道怎麼做遊戲。 在他們眼裡, 父母或許就是一個大玩具。 適合這些寶寶的遊戲, 無論內容與形式都應該簡單為好。

推薦遊戲:

1、模仿聲音

寶寶無意中做了一個類似拍手的動作,

Advertisiment
父母馬上緊跟著做一個拍手動作, 然後寶寶又會模仿大人, 繼續學著做下去。

2、躲貓貓

父母先和寶寶臉對臉玩一會, 把寶寶逗樂了, 然後故意躲到一邊, 寶寶就會探頭探腦地尋找, 父母再躲到另一邊, 寶寶又會跟過來。

3、共用玩具

父母也可以借助一些色彩鮮豔或帶有聲音的玩具和寶寶一起玩, 如動物搖鈴、撥浪鼓、彩色積木, 這些玩具都有利於培養寶寶的注意力。

4、親水遊戲

父母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 可以適當延長一點時間, 與寶寶一起嬉水和做“親水遊戲”, 也很有趣。

2~3歲的寶寶

等孩子長到二、三歲的時候, 他們已經能夠穩穩當當地走路, 活動能力也大為增強, 可以自己發起遊戲了。

推薦遊戲:

1、角色遊戲

此時的孩子非常樂意假想很多角色,

Advertisiment
此時大人要配合他愉快地完成遊戲。 譬如, 當孩子舉著玩具槍跑過來, 嘴上喊著“不許動”時, 父母只能舉起雙手, 扮成俘虜;當他們改換成拿著玩具針筒, 一臉嚴肅地要給你打針時, 父母也只好乖乖地坐下來當病人。

2、猜謎語、問答

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互相猜謎語、玩一問一答的遊戲。 在玩的過程當中, 父母必須遵循這樣的原則, 一旦與孩子開始玩了, 就要玩到使孩子覺得滿意為止, 不能因為自己感到厭煩了, 就單方面終止遊戲。 要做孩子遊戲的忠實合作者, 但不要特意討好孩子, 不能一味地順從他們。

3、戶外遊戲

父母還應該有意識地鼓勵寶寶與同齡人一起玩, 並允許他們去戶外玩各種各樣的運動遊戲。

Advertisiment

3~4歲及更大的寶寶

到了孩子三、四歲或更大, 他們越來越喜歡和小夥伴們在一起, 一般不愛跟父母玩遊戲。 所以, 父母最好退居二線, 成為遊戲的旁觀者。 此時, 你可以成為孩子最可靠的監護人。 比如在玩追逐遊戲時, 有的孩子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一時情急之下, 很可能從高處跳下來。 父母就得想方設法防止類似的危險因素, 還有就是要考慮各種玩具的安全問題。

在遊戲的過程中, 孩子很可能發生玩不下去的情況。 比如在玩“兵捉賊”遊戲時, 兩個孩子都想當員警, 都不願裝扮小偷角色, 雙方一旦僵持, 遊戲就沒法繼續了。 再比如孩子們愛玩的遊戲不不一致, 意見不統一, 結果都不知道該玩什麼好了。 這時候父母不宜直接給孩子出主意,

Advertisiment
而是該用一些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孩子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 父母還要培養孩子在遊戲結束後, 自己動手收拾玩具、整理現場的良好習慣。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 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