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拒絕過度保護,讓BB有完美免疫力

對於父母而言, 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就是最大的心願了, 但是在生活中, 一些小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免疫力。 那麼都有哪些行為需要我們注意呢?

1.勤於換汗巾與衣服

媽媽們不要覺得寶寶出汗, 吹到汗以後容易感冒就過於擔心, 只要孩子出一點汗就給寶寶擦掉或者把衣服換掉。 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 出汗代表孩子處於正常的新陳代謝, 如果媽媽因此就排斥孩子出汗, 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於寶寶地健康發育。

其次家中的室溫也不要常年保持在一個固定的溫度, 這樣就不利於孩子正常排汗了。

Advertisiment
經常給寶寶換汗巾或者換衣服, 將室內溫度保持在一個固定溫度, 會影響到孩子自身對溫度調節的發展。 特別是在出生以後到一歲這個時間階段, 孩子對溫度的感知, 以及自身觸覺的發展正處於一個發展期間。

所以說媽媽不要由於自己地過於擔心, 影響到孩子自身觸覺體系的發育。 但是如果寶寶出一身大汗, 那麼媽媽就需要給寶寶換衣服, 給他身體擦乾爽, 防止感冒, 只要不是過度地給孩子擦汗就可以。

2.寶寶專用品過度消毒

很多媽媽為了防止細菌傳染寶寶, 給他們的身體造成健康困擾, 就會經常給寶寶的專用品過度地消毒。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適宜的。 這種行為會在寶寶處於一個無菌的環境中,

Advertisiment
這是不利於寶寶健康成長的。

因為減少與細菌的接觸, 就會導致寶寶體內的菌群無法正常建立, 那麼寶寶的免疫系統就無法有所發育與提高。 一般來說媽媽只需要將那些東西正常地清洗、晾曬既可以了。

3.不帶寶寶去公共場所

由於公共場所能傳播大量地細菌, 所以很多家長會明令管制自己的孩子去公共場所。 這種做法會嚴重影響到孩子觸覺系統的發展與心智的成熟。 在公共場所寶寶就能夠通過自己的身體不斷地觸碰新的事物, 那麼寶寶的觸覺系統就會有一定地提高。

其次讓適當去公共場所也可以提高他們對新事物的認知度, 對世界的認識。 媽媽可以不帶孩子去過於嘈雜或者細菌感染率較大的場所,

Advertisiment
但是例如公園、早教中心這些地方還是比較乾淨衛生的, 而且經常去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也不是一件壞事。

4.補充過多的營養物品

早期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 所以他們吃進去的東西, 很多都不能被自己的身體所吸收消化, 這就會給寶寶的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 而家長給孩子補充的一些營養補品, 例如人參湯、燕窩等更是會對寶寶的腸胃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說著這些營養物品都不太適合過小的孩子, 其次孩子很有可能對這些補品又過敏反應, 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5.給寶寶吃過多的藥品

媽媽在寶寶一生病的時候就會很著急, 馬上想到的就是給孩子吃藥。 其實很多小病例如咳嗽感冒是不用吃藥的,

Advertisiment
感冒在不吃藥的情況下一周之內就會有好轉。 藥物對寶寶的免疫系統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所以會使寶寶的免疫力變差。

其次在給寶寶吃藥時儘量不要兩種藥物一起給寶寶補充, 這樣可能會導致兩種藥物的藥量是否因為重複而過量, 也有可能會因為兩種成分相沖不能一起服用。 所以媽媽在給寶寶服用藥物之前, 一定要謹遵醫托或者藥物說明書上的相關事項。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中, 父母不需要刻意地給孩子營造一個過於乾淨的環境, 還是需要讓他在一個正常自然的環境中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