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兒童疾病>正文

抗感冒藥 看清成分再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孫曉菊

感冒是一種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 它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若無并發癥, 一周左右多能自行康復。 目前治療感冒的藥物大多是對癥治療的復方制劑, 許多感冒藥物名稱不一樣, 成分卻相同或相似。 為了避免重復用藥、達到緩解感冒癥狀的目的, 首先要了解感冒藥的成分

感冒藥主要有以下幾種成分

1.解熱鎮痛:是復方感冒藥中最重要的成分, 最常見的是對乙酰氨基酚, 具有退熱、解除頭痛的作用。

2.抗過敏:常用抗過敏成分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敏、特非那定等,
Advertisiment
使下呼吸道的分泌液干燥和黏稠, 能減少鼻腔的分泌物, 改善流鼻涕、打噴嚏、流淚的癥狀。

3.呼吸道血管收縮:常用的為偽麻黃堿或苯丙醇胺(現已停用)。 其作用是緩解鼻黏膜充血、腫脹, 減輕鼻塞癥狀, 可以幫助患者呼吸通暢。

4.鎮咳:常用鎮咳藥為右美沙芬。 右美沙芬有強鎮咳作用, 無祛痰作用。

5.祛痰:祛痰藥按其作用機制分為兩大類:惡心性祛痰藥和痰液溶解藥。 愈創木酚甘油醚刺激胃黏膜的神經末梢引起輕微惡心, 促使支氣管腺體分泌增加, 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 痰液溶解藥主要有溴環己胺醇和乙酰半胱氨酸, 通過破壞痰中黏性成分(黏多糖等), 降低黏度, 使痰液易于咳出。

6:抗病毒:金剛烷胺、馬啉雙胍可阻止病毒合成,
Advertisiment
可用于甲型流感患者。 金剛烷胺通過阻止流感病毒進入人體細胞, 起防治感冒功效, 一旦病毒進入細胞后, 則不能發揮作用。 所以含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藥在起病初期服用效果最好。

7.咖啡因:咖啡因也是抗感冒藥中的常見成分, 它是一種神經興奮劑, 可解除因傷風感冒引起的身體疲乏, 促使神經興奮, 消除抗過敏藥引起的嗜睡作用, 同時可以加強鎮痛效果, 緩解感冒時的頭痛。

8.有些還加入人工牛黃、維生素C等。 另外還有純中藥制劑, 中西藥結合制劑等。

抗感冒藥也存在不良反應

抗感冒藥雖然大多數是OTC產品, 但也存在以下常見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哮喘, 如阿司匹林。
Advertisiment


2.消化道反應:腹痛、惡心、嘔吐、納差甚至黃疸及消化道出血反應, 主要為解熱鎮痛藥所致。

3.心血管反應:血壓升高、胸悶、心悸、誘發心絞痛, 主要為縮血管藥物所致, 如鹽酸偽麻黃堿。

4.精神、神經系統反應:困倦、嗜睡, 誘發癲癇, 主要為抗組胺藥物所致, 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敏。

5.血液系統反應:粒細胞減少、出血傾向, 主要為解熱鎮痛藥所致, 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等。

6.泌尿系統反應:血尿, 如雙氯酚酸。

特殊人群慎用感冒藥

正因為感冒藥有許多不良反應, 所以某些特殊人群應用感冒藥就要引起注意。

1.孕婦:懷孕婦女在孕期應盡量避免使用各種藥物, 因為感冒藥中某些成分可能對孕婦和胎兒造成不利影響。 含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鈉、苯海拉敏、金剛烷胺、對乙酰氨基酚、特非那定、偽麻黃堿等成分的感冒藥均應慎用。
Advertisiment


2.哺乳期婦女:氯苯那敏、苯海拉敏、金剛烷胺慎用。

3.消化道疾病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含有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的感冒藥;消化性潰瘍患者慎用含有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對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等成分的感冒藥。

4.血液系統疾病患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癥的患者禁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慎用含有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布洛芬等成分的藥物;粒細胞減少癥慎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鈉藥物。

5.腎功能不全者:此類患者慎用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藥物。

6.呼吸系統患者:支氣管哮喘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Advertisiment
慎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藥物;慢性支氣管和肺炎患者慎用含有可待因、右美沙芬、氯苯拉敏、苯海拉敏等成分的感冒藥。

7.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嚴重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心絞痛患者禁用含有偽麻黃堿成分的感冒藥。

8.高空作業及機械操作者:慎用含嗜睡作用的抗過敏藥。

有疑問向醫生藥師咨詢

感冒患者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當的抗感冒藥, 如以上呼吸道卡他癥狀(打噴嚏、鼻塞、流鼻涕等)為主而無發熱, 可選用抗過敏藥和減鼻黏膜充血藥聯合。 如果肌肉酸痛、頭疼癥狀明顯, 則可選用含解熱鎮痛藥的抗感冒藥。 許多傳統的抗感冒中成藥的療效也不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