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握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

常言道:“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身心發展打基礎的重要階段。 國內當代早教之父馮德全教表示, 初為父母的家長們,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竭盡所能, 卻往往忽視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問題, 或採取傳統而本能的教育方法, 或陷入嬰幼兒早期教育的誤區。 其實, 在寶寶的成長問題面前, 很多父母也是個孩子。

把握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 3歲前大腦發育最快
人們常常認為新生兒是無能的、被動的個體。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新生兒從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動探索外部世界的潛在能力, 而且還具有相當驚人的反應和學習能力。
Advertisiment
馮德全說, 人之初的基本難題(如學會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認識萬物、掌握語言、習得行為、學會審美等等)都是嬰幼兒時期解決的, 正常的大腦發育在3歲以前最快。 據介紹, 孩子出生時腦重量為350-400克, 此後腦重量快速增長, 6個月時為出生時的大約2倍, 占成人腦重的50%, 而兒童體重要到10歲才達到成人的50%, 嬰兒大腦發育大大超過了身體發育的速度。
因此, 嬰幼兒時期是心理發展和學習的關鍵期, 年齡越小, 發展越快, 尤其在3歲以下。 馮德全表示, 人生下來就有很多潛能, 如不給予豐富的環境刺激, 使這些潛能發揮出來, 其潛能就會消退, 難以激發。 例如先天性白內障失明的患兒, 如果超過5歲做手術,
Advertisiment
就錯過視覺發育敏感期, 雖然可獲得視力, 剝奪性弱視的機會增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 一些體育、舞蹈、音樂等學校都是在娃娃中挑選苗子。
心智培養不能生硬灌輸
數千年來人們也總把教育與“傳道、授業、解惑”連在一起, 認為教育就是上課, 是大人講、孩子聽的說教和灌輸。 馮德全分析說, 這樣造成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誤區:例如重知識傳授, 輕心理發育;重智力開發, 忽視性格培養;單純把希望寄託在幼稚園和學校, 忽視家庭早教的極端重要性;只顧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 缺乏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廣泛興趣的培養;重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活動, 忽視同齡人的遊戲、自由交往和人際關係的融合;一味的“血緣愛”、“溺愛”、“賞識”而毫不懂得“教育愛”和“雙向愛”,
Advertisiment
還有人誤以為早期教育是小學課程的下放和提前……這樣就把早期教育的“經”念歪了。
馮德全介紹早教的具體內容大致可以分為16個方面, 從最初的胎教開始, 到出生後, 感官訓練;人際交往;體育運動;勞動製作;數形計算;觀察提問;語言發展;音樂舞蹈;繪畫造型;瞭解社會;認識自然;種植飼養;科學小實驗;集體生活與遊戲, 以及其他種種智力活動。
當然專家提醒, 我們也要看到, 早期雖然重要, 但不等於過了早期環境和教育就不重要了, 只是強調如果發揮人的大腦的最大潛能, 應特別注意3歲以前的教育。
寶寶發育3特點
寶寶出生後的最初3年, 生長發育速度最快, 尤其是第一年。 媽咪應該對寶寶身體各個部位的生長發育指標經常進行一下“盤點”,
Advertisiment
這樣才能及早發現問題, 及時解決問題。
1、身體發育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
出生後寶寶的身高和體重一直在增長, 但在不同階段增長的速度也有不同。 1歲內及青春期增長的速度最快, 其他階段就慢一些了。
2、生長速度從上到下由近到遠
剛出生時頭部的長度是身高的1/4,軀幹和四肢相對較短, 因此, 他們在身體發育成熟時頭部的長度只比原來增加1倍, 軀幹的長度卻比原來增加2倍, 上肢增加3倍, 下肢增加4倍。
3、身體各個系統的器官發育不均衡
從一出生寶寶的神經系統就飛速發育, 特別是大腦, 因此各種生理機能、語言和動作發育較快;相對而言, 生殖系統的發育較為緩慢,
Advertisiment
只是在青春期前才開始迅速發育;心臟、肺臟、肌肉及骨骼的發育速度與體重、身高較為接近。
小編總結:作為父母, 一定要在早期家庭教育的關鍵時期做好寶寶的教育, 為寶寶的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哦。
(兼職編輯:鄒利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