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尿,yes or no?

曾經, 我也有過這樣的困惑:小寶寶到底要不要把尿?隨著育兒知識的日益豐富, 我對把尿也有了系統的經驗和看法。 讓我就把尿這件事, 細細分析, 細細道來——

寶貝還在月子裡的時候, 外婆就開始給她把尿, 說把了尿, 小PP才能清爽乾淨, 尤其是女孩子, 如果總是穿薦紙尿褲, 容易紅屁股。 後來奶奶帶寶寶, 也是這樣子, 雖然寶貝才幾個月大, 但是奶奶也堅持給她把尿。 那時候, 對於我這樣一個沒有經驗的新手媽媽來說, 雖然心中有眾多疑惑, 卻也只能暫且由著寶貝的外婆和奶奶的方式養孩子。

慢慢地,

Advertisiment
我看了不少養育寶寶的書籍、雜誌, 聽了不少育兒專家的講座, 再加上通過各種管道學習和瞭解育兒知識, 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現在, 我會把自己知道的科學的育兒知識講給長輩聽, 希望她們能聽取我的建議, 改變一下養育方式。

關於把尿的正反兩方觀點

正方贊同給小寶寶把尿, 理由是:

1. 寶寶雖小, 但是條件反射的訓練是可以從小進行的。 給寶、寶從小把尿, 他自然而然就會養成這個習慣。

2. 從小把尿, 就可以早點脫離甚至根本不用紙尿褲, 環保、省錢, 最重要的是讓寶寶的小PP更乾淨。

3. 幫助寶寶從小學會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養成良好的排尿排便習慣, 不容易便秘。

4. 我們這代人小的時候也是這樣養大的, 沒什麼不好的。

Advertisiment

反方反對給小寶寶把尿, 理由是:

1. 這麼小的寶寶, 哪裡懂得自我控制?把尿不會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 相反, 會讓寶寶產生錯覺, 一聽大人說“噓噓”“嗯嗯”的字眼就不由自主排尿排便了。

2. 寶寶太小, 強行把尿對寶寶的骨骼、肌肉(尤其是寶寶的肛門括約肌)的發育不好;相比於尿褲、尿布的浪費和小PP的不舒服, 當然還是發育更重要些。

3. 把尿對寶寶的情緒不好。 如果寶寶正玩得起勁, 不想尿尿, 而大人要給他把尿, 他一定會不高興;久而久之, 會影響性格的發育。

4. 反對把尿才是對寶寶的尊重。 現在什麼年代了, 不能再用老傳統的方式養育小孩了, 而是要科學養育。

真是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啊!

正反兩方說的似乎都有一定道理。

Advertisiment
那究竟要不要給小寶寶把尿呢?如果把尿, 什麼時候把最合適呢?

把尿要遵循的原則

“三不”原則

把尿並不是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 也不能強行進行, 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且不影響寶寶的身心健康。

1. 把尿的月齡不是越早越好

雖說寶寶在0~6個月期間是感官知覺建立的關鍵期, 如果爸媽對其進行一定的訓練, 是比較容易建立條件反射的;但是, 這個階段的寶寶, 其骨骼、肌肉以及神經系統都處於發育的初級階段, 如果訓練把尿, 而寶寶不願意尿、扭來扭去, 反而容易傷到寶寶的脊椎。 所以, 把尿不是越早越好, 至少應該等寶寶的骨骼發育相對完善以後進行。

一般來說, 寶寶到了1歲半左右,

Advertisiment
能靈活地坐、站、走、蹲、起, 就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等各方面發育趨向成熟, 膀胱發育到能憋尿的階段;在自我意識上, 也漸漸地開始自我管控, 能聽懂大人的指示, 此時開始訓練如廁比較合適。

而寶寶的尿道括約肌, 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 這是人體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 所以.寶寶在3歲之前自主排便排尿的能力不完善, 屬於正常現象, 爸爸媽媽也不必過於焦慮。

2. 把尿不可強迫

每個寶寶性格特徵不同:有的寶寶比較乖巧, 正好又有尿意, 很容易一把就尿;而有的寶寶個性相對倔強, 再加上正玩得起勁或是沒有尿意, 若此時大人強行給他把尿, 他會打挺、堅決不尿。 若寶寶不想尿也要讓他擠出尿來,

Advertisiment
這顯然是不對的。

寶寶大小便是個很自然的過程, 如果有尿意或便意, 通常身體會有一些自然反應, 例如哼哼、打冷顫、皺眉、瞪眼或是排氣、焦躁等。 牮握了寶寶的這些排便前規律, 再給他適時地把尿, 這樣更為妥當。 而強行把尿會讓寶寶對排便產生厭惡情緒, 給寶寶造成心理負擔, 也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久而久之, 還會影響寶寶自主排便能力的養成。

3. 不當眾把尿

雖然寶寶年幼, 但是也是一個獨立的人, 如果當著外人的面或是在公共場合給寶寶把尿, 一來不尊重寶寶, 二來會影響他人。 所以如果要把尿, 應選擇在家中, 且避開外人, 給寶寶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便於寶寶專心排尿、排便。 這樣也更利於爸爸媽媽對寶寶進行把尿訓練的交流、溝通。

1. 要尊重寶寶的排便自由雖然從大人的立場出發,給寶寶把尿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尊重寶寶、讓寶寶自由地發育才是至關重要的。排便自由對於小寶寶來說也是幸福的一件事。

2. 要把握規律如果在適當的年齡給寶寶進行把尿訓練,那就要多觀察寶寶排尿、排便的規律。寶寶通常會在喝了奶或吃了食物的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後想要排尿、排便;而在這之前,也或多或少會通過身體的反應(如發抖等)表現出徵兆。

3. 要鼓勵而非責備在給寶寶把尿的過程中,不要著急,不要因為寶寶一時沒想排尿就責怪他,要多站在寶寶的角度為他考慮。

寶寶年幼,如果不小心尿在自己身上,爸爸媽媽應盡雖保持輕鬆的態度,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尿在自己身上會不衛生、不舒服,要尿到馬桶裡。給寶寶把尿後,可順勢對寶寶進行誇獎、鼓勵。即便是不會說話的寶寶,也能夠感知到爸媽所表達的情緒和意思,所以爸媽們千萬不要因為寶寶還沒學會說話就忽略表達哦!

4. 要給寶寶穿閉襠褲很多家長為了把尿方便,往往會選擇給寶寶穿開襠褲。但科學證明,開襠褲會使寶寶的生☆禁☆殖☆禁☆器官暴露在外面,既不衛生也不安全。穿開襠褲,可能會因玩耍環境的安全隱患而誤傷到寶寶的下體;還有可能讓一些無聊之徒拿寶寶的生☆禁☆殖☆禁☆器官開玩笑,從而混亂了寶寶的啟蒙性教育。

總結:

把不把尿並不絕對;無論把尿還是不把尿,都有其優勢與劣勢。爸爸媽媽最好能做到:先正確把尿,讓寶寶蕎成良好的排尿習慣;一段時間後,少把尿,寶寶就會更早學會自己控制排尿;最後不把尿,給寶寶墊紙尿褲,寶寶能學會自主排尿。爸媽們要根據寶寶的年齡和實際情況來決定究竟要不要給小寶寶把尿。遵循科學與寶寶的實際規律,儘量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才是育兒的最好狀態。

1. 要尊重寶寶的排便自由雖然從大人的立場出發,給寶寶把尿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尊重寶寶、讓寶寶自由地發育才是至關重要的。排便自由對於小寶寶來說也是幸福的一件事。

2. 要把握規律如果在適當的年齡給寶寶進行把尿訓練,那就要多觀察寶寶排尿、排便的規律。寶寶通常會在喝了奶或吃了食物的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後想要排尿、排便;而在這之前,也或多或少會通過身體的反應(如發抖等)表現出徵兆。

3. 要鼓勵而非責備在給寶寶把尿的過程中,不要著急,不要因為寶寶一時沒想排尿就責怪他,要多站在寶寶的角度為他考慮。

寶寶年幼,如果不小心尿在自己身上,爸爸媽媽應盡雖保持輕鬆的態度,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尿在自己身上會不衛生、不舒服,要尿到馬桶裡。給寶寶把尿後,可順勢對寶寶進行誇獎、鼓勵。即便是不會說話的寶寶,也能夠感知到爸媽所表達的情緒和意思,所以爸媽們千萬不要因為寶寶還沒學會說話就忽略表達哦!

4. 要給寶寶穿閉襠褲很多家長為了把尿方便,往往會選擇給寶寶穿開襠褲。但科學證明,開襠褲會使寶寶的生☆禁☆殖☆禁☆器官暴露在外面,既不衛生也不安全。穿開襠褲,可能會因玩耍環境的安全隱患而誤傷到寶寶的下體;還有可能讓一些無聊之徒拿寶寶的生☆禁☆殖☆禁☆器官開玩笑,從而混亂了寶寶的啟蒙性教育。

總結:

把不把尿並不絕對;無論把尿還是不把尿,都有其優勢與劣勢。爸爸媽媽最好能做到:先正確把尿,讓寶寶蕎成良好的排尿習慣;一段時間後,少把尿,寶寶就會更早學會自己控制排尿;最後不把尿,給寶寶墊紙尿褲,寶寶能學會自主排尿。爸媽們要根據寶寶的年齡和實際情況來決定究竟要不要給小寶寶把尿。遵循科學與寶寶的實際規律,儘量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才是育兒的最好狀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