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批評孩子用上四大兵法,招招管用!!

【兵法一】此時無聲勝有聲

【案例】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一個淘氣的男孩經常惹禍。 母親每次都大喊大叫, 甚至掄起藤條抽打他, 卻收效甚微。 有次他偷了商店的玩具, 差點被送警察局。 母親及時趕到, 說服店主再給他一次機會。 回家後, 男孩料想等待自己的會是一場狂風暴雨, 誰知道媽媽什麼也沒說, 只是讓他回自己房裡去。 當他無意中到廚房拿水, 發現母親獨自一人, 呆呆地坐在廚房的椅子上, 滿臉的憂傷和疲憊。 這一刻, 他如遭雷擊。 雖然沒有任何語言的指責, 卻讓他一下子想起媽媽日常的操勞, 撫育他的嘔心瀝血。

Advertisiment
從此以後, 他痛下決心, 改過自新。

分析:

假如孩子每天處在打罵和訓斥之中, 就會變得麻木不仁, 而且還會產生這樣一種的想法:"反正我是壞孩子, 那就壞下去吧。 "父母的訓斥、打罵反倒築起一堵高牆, 阻斷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沒能讓孩子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問題, 卻增加了漠視和仇恨:反正你們不愛我, 所以也不需要你們來管教我。

【兵法二】化干戈為玉帛

【案例】請讓我以你為驕傲

當年, 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 一天, 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學, 遂將其制止, 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 陶先生回到辦公室, 見男生已在等候。 陶先生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 因為你比我先到了。 "接著又摸出一塊糖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

Advertisiment
我不讓你打同學, 你立即住手, 說明很尊重我。 "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 陶先生又說:"據瞭解, 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 說明你有正義感。 "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 這時男生哭了, 說:"校長, 我錯了, 同學再不對, 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 再獎你一塊, 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

分析:

當時如果換成是另一個老師, 很可能是這樣處理:對這個學生進行義正辭嚴的批評, 開班會, 教育同學們以此為鑒, 不要跟他學。 這樣做的後果是:學生會覺得老師和校長是故意要把自己批倒批臭, 讓自己抬不起頭來, 於是行為更加乖張霸道, 對老師和校長產生厭恨。

【兵法三】讓你知道我愛你

【案例】你是我永遠的寶貝

Advertisiment

有個小姑娘性格非常叛逆, 整天跟父母對著幹。 媽媽什麼方法都試過了, 卻無法扭轉孩子的心。 有一天, 媽媽無意中翻出自己當年的育兒日記, 那裡面記錄著女兒成長的一點一滴。 她拿出來給女兒念, 從她出生時的喜悅, 到她得病時媽媽的恐懼, 以及對孩子的美好期望, 全都包含在這幾本日記裡。 剛開始女兒還似聽非聽, 漸漸入了神, 漸漸眼裡有了淚。 終於, 她忍不住撲到媽媽懷裡, 哭著向媽媽道歉。

分析:

愛可以感化一切。 孩子雖然叛逆, 但卻不是草木, 其實對父母有很深的愛。 她之所以表現如此, 是因為她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 所以沒必要聽他們的話。 當她明白了父母對她的愛有多深,

Advertisiment
她就會用百倍的愛來回報父母。

【兵法四】以柔克剛

【案例】我的柔情你會懂

有個智力超群的男孩特別不喜歡做作業。 媽媽怎麼說都不聽。 後來媽媽跟他說:"你不寫作業, 媽媽就擔心你基礎打得不牢固, 今後就會考不上好的大學。 而媽媽老是擔心你, 就特別容易變老。 "這個小男孩害怕自己年輕漂亮的媽媽變老, 就乖乖做起了作業。

分析:

孩子是頑皮的, 但富有愛心, 就看家長[微博]會不會調動。 頑皮孩子被家長和老師批評了不知多少次, 被批評麻木了, 照樣我行我素。 這個時候, 回避直截了當的批評, 調動起孩子的滿腔柔情, 就可以很容易達到目的。

孩孩優點評:其實, 批評未必要義正辭嚴, 未必要話中帶刺, 更不能以洩憤為目的諷刺挖苦、翻舊賬、算總帳。

Advertisiment
批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孩子丟棄壞毛病, 養成好習慣。 批評, 明明可以用很愉快的方式進行, 我們就不要讓它成為一場"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的思想交流會了!這麼好的方法, 還等什麼, 爸爸媽媽趕緊學起來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