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草驚蛇的成語故事

1 打草驚蛇的故事

唐朝的時候, 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 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 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 有一天, 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 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 王魯一看, 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 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 王魯一邊看著狀紙, 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 都忘狀紙要怎麼批, 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 吾已蛇驚。 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 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 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裡面的蛇一樣, 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

Advertisiment
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 吾已蛇驚, 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2 打草驚蛇的材料

【注音】dǎ cǎo jīng shé

【出處】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塗宰;瀆物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

【解釋】打草驚了草裡的蛇。 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 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 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多用於否定句

【近義詞】操之過急、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急功近利

【反義詞】欲擒故縱、引蛇出洞、敲山震虎

【年代】古代

【例句】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 放他們過去, 以免~, 影響全殲敵人主力的計畫。

3 打草驚蛇的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當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行動, 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要知道, 很多事情都是沒有第二次機會的,

Advertisiment
哪怕你從前沒有類似的經驗, 你都不能失手。 所以從現在開始, 我們要多學一些東西, 讓自己往全才的方向發展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