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臂出紅疹並非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之所以近年來出現較為密集地暴發流行, 與它的高度傳染性有關。 不過, 感染手足口病通常並不嚴重, 鑒於這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絕大多數病例在經過簡單的對症處理後, 在7天內就可以自愈。 只有個別病例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如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肺出血等, 甚至導致死亡。

Advertisiment

手足口病的發生主要集中在1~3歲的兒童中。 “這是因為, 1歲前的嬰兒可以從母乳中獲得一定的免疫力, 而三四歲以上的兒童自身的免疫力也會明顯提高, 只有在1~3歲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正處於免疫力的‘低谷’, 最容易被感染。 ”專家介紹, 夏秋季節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時期, 人群普遍易感染, 各年齡組均可感染該病, 然而學齡前兒童是最主要的發病對象, 流行也多半在嬰幼兒集聚的幼托機構場所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 其實成年人也會感染手足口病, 只不過因為抵抗力強,

Advertisiment
成年人多數為隱性☆禁☆感染, 不會出現症狀, 一般也不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手足口病患兒

臨床具有“四不”特徵

龔四堂指出, 手足口病患兒多數是突然起病, 開始時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 潛伏期一般有3~7天, 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

Advertisiment

細心的家長可以發現, 患病初期患兒有輕度上感症狀, 由於口腔潰瘍疼痛, 孩子總流口水, 而且不喜進食。 張開小嘴一看, 在舌、兩頰部或唇齒側可以發現早期出現的口腔黏膜疹, 開始是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 周圍有紅暈。 在孩子的手、足部位也會發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 皮疹不癢,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 然後消退;皰疹則是豆狀凸起, 內有混濁液體, 不痛不癢, 癒合後不留痕跡。

手足口病表現在皮膚和口腔上, 但病毒會侵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 當患者出現高燒不退、白細胞不明原因增高, 又查不出其他原因時, 就要警惕暴發性心肌炎的發生。 如果還伴有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易煩躁、睡眠不穩等,

Advertisiment
需要考慮無菌性腦膜炎的可能。 合併有中樞性神經系統症狀的人, 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手腳長“紅點”

並非就是手足口病

近日, 不少家長一看見孩子手臂、腿部長出“紅點點”就緊張得不得了, 懷疑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 趕緊到醫院求醫。 但從兒童醫院收治的類似病例來看,

Advertisiment
相當一部分人四肢的紅點只是被蚊蟲叮咬所致, 或者僅僅是出水痘而已。

對此, 張錫寶強調, “手足口病的紅疹是水皰, 而蚊子叮咬後出現的則是丘疹。 ”而作為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狀, 皮膚上所出的紅疹還有著非常明顯的特點:

首先, 是紅疹所出現的部位。 手足口病的紅疹顧名思義一定是長在手、足和口上的, 而且這些部位的紅疹幾乎是同一時間出現的。 “手足口病的紅疹不會光出現在四肢上, 患兒的舌下、口腔黏膜、咽喉部都會出現類似症狀, 而水痘則主要出現在患兒的臉上。 ”

其次, 手足口病的紅疹是一些薄壁的水皰, 而幼兒出水痘時所長的水皰壁則相對較厚。

第三, 手足口病的水皰一般有米粒或綠豆樣大小, 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無明顯瘙癢感。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

傳染途徑

主要集中在1~3歲的兒童中。

勤洗手、常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

1.持續高燒不退;

2.出現四肢末端發涼、發紫、皮膚花紋等;

3.呼吸、心率增快,節律不齊;

4.精神差、面色蒼白、反應淡漠、煩躁不安、嘔吐、肢體抖動、抽搐等。 歡迎進入專題:什麼是手足口病?【小兒手足口病的症狀|治療|預防】

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無明顯瘙癢感。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

傳染途徑

主要集中在1~3歲的兒童中。

勤洗手、常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

1.持續高燒不退;

2.出現四肢末端發涼、發紫、皮膚花紋等;

3.呼吸、心率增快,節律不齊;

4.精神差、面色蒼白、反應淡漠、煩躁不安、嘔吐、肢體抖動、抽搐等。 歡迎進入專題:什麼是手足口病?【小兒手足口病的症狀|治療|預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