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生兒

2011-03-11 2421
新生兒頭顱腫塊產瘤胎便
出生后4周內的嬰兒叫新生兒, 這個時期叫新生兒期。 寶寶剛剛降臨世界, 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會非常多, 因此,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新生兒容易出現一些異常現象, 父母們要特別注意護理。

一、新生兒頭顱的變形及恢復:
新生兒出生后, 頭部可能會出現腫塊, 如果是由于分娩時胎兒受到產道的擠壓, 導致顱骨發生重疊, 那么在出生后短時間內新生兒就會自行矯正, 外觀基本看不出來。

二、產瘤:
當胎兒呈頭位由子宮娩出時, 先露部分的頭頂由于受產道的擠壓造成局部水腫稱為產瘤,
Advertisiment
有產瘤的新生兒頭部呈現一個高高的尖頭頂。 臀位產的新生兒及在規律宮縮前和破水前采用剖宮產娩出的新生兒, 頭部沒有受到壓迫, 因此很少出現產瘤。 低體重出生兒, 無論是頭部還是身體都較小, 分娩時十分順利, 也較少有產瘤。

三、頭顱血腫:
由于分娩時產道的擠壓導致新生兒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淤積而形成血腫。 頭顱血腫與產瘤都表現為新生兒的頭部隆起, 它們的區別是:產瘤隆起的界限不鮮明, 一般在1-2天內會自行吸收消失, 并不留痕跡。 頭顱血腫的隆起部分界限清楚, 不會超過骨縫, 血腫的吸收速度較慢, 有時長達2個月之久。 一般情況會自然痊愈, 媽媽不必過分擔心。 個別情況下有可能發生感染或使新生兒黃疸加重,
Advertisiment
這時需要請醫生診斷處理。

四、新生兒胎便的排泄:
出生后1-3天內, 新生兒要排出黑棕色或黑綠色的胎便。 它是胎兒在媽媽肚子里吞入羊水中的沉淀物積存而成的。 分娩后嬰兒開始吃奶, 腸道迅速蠕動, 將胎便排出。 一般3天后大便的顏色就轉變為黃色糊狀了, 每天大約排便于3-5次。 如果新生兒出生24小時仍無胎便排出, 有可能是胎便黏稠堵塞直腸所致, 也有腸道或肛門有先天性異常的可能, 這時務必要請醫生診治。

新生兒應在出生后12小時內第一次排尿。 次數一般一天10次左右, 尿稍微有些黃, 但很清澈。 有的新生兒由于水分丟失過多, 吃奶量又很少, 會出現尿少或無尿的現象, 這時,
Advertisiment
可以讓他多吸吮母乳, 多喂些糖水, 尿量會逐漸多起來。

五、新生兒的呼吸:
新生兒從第一聲啼哭起, 肺部就開始了擴張, 但整個肺部完全擴張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 即一周以后肺臟才能把血液充分氧合變成動脈血, 輸送到全身。 因此, 這個時期稍有不慎新生兒就會出現呼吸不規則, 臉色青紫的現象。 另外, 新生兒吞咽功能還要逐漸協調, 有時會把奶液誤吸入呼吸道。 因此, 母親應學會正確的哺乳方法。

正常的新生兒在安靜狀態下呼吸不費力, 呼吸運動比較表淺, 感覺好像沒有喘氣的樣子。 這時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新生兒的胸腹部, 正常呼吸時新生兒上腹部的上下起伏很平穩。 基本上每分鐘呼吸次數可達到40-45次。 哭鬧時可達到80多次。
Advertisiment
如果入睡時新生兒的呼吸每分鐘超過60次, 那么可能是發生疾病的征兆。

六、皮膚:
剛出生的新生兒, 皮膚可見白色的胎脂覆蓋, 特別是在頸下、腋部、大腿根部等皮膚皺褶部位。 一般護理人員會為他清理干凈。 一些新生兒的身上還可見較多的胎毛, 幾周之后會自然脫落。 有的新生兒身上會有斑點狀的紅斑, 面部也可能會有白色的粟粒疹。 注意減少不必要的皮膚刺激, 這些癥狀慢慢便會消失, 不需要任何治療。

七、四肢:
出生后的前幾天, 由于相對吃奶量較少, 新生兒的皮膚比較干燥, 一些過期產兒還會出現脫屑。 由于肢體末梢循環不良, 有時肢端可見短時的膚色青紫;由于在宮內肢體長時間蜷縮的緣故, 下肢看起來有點彎曲。
Advertisiment
父母不必擔心, 這些都是暫時的現象。

八、乳☆禁☆房:
由于受媽媽體內雌激素的影響,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 出生后前幾天乳☆禁☆房都有些脹大, 幾天后癥狀就會消失。

九、臍帶:
出生后前幾天, 臍帶殘端會有少量分泌物, 沒有異味, 3-7天會自然干燥脫落。 如果發現有局部紅腫、有膿性分泌物、有異味, 應及時請醫生診治處理。 有的新生兒肚臍附近的皮膚膨出, 叫作“臍疝”, 是局部先天發育薄弱的緣故, 一年左右會逐漸消失, 如不見緩解時應請醫生進行處理。

相關用戶問答